第158章 霍光(1 / 2)

漢闕 七月新番 1707 字 2020-06-11

未央宮確實有大國宮室的氣派,任弘入北闕玄武門後,發現里面還有一道宮牆,牆開四門,那便是不論來者何種身份都必須下車馬的「公車司馬門」,然後就到了未央宮內部。

遠遠能望見,一座規模宏大的巍峨宮殿屹立在龍首山崗,一座座殿堂從北到南,從山崗到山腳依次排列。

古朴的豎鍾架在宮院中,巨大的金人立於正門外,殿上橫架著形如飛龍、曲如長虹的殿梁,椽桷排列整齊,飛檐如鳥翼舒張,荷重的棟桴如奔馳的駿馬般排列氣勢恢弘。

不過他們卻繞過了那些山崗上的巍峨大殿,而去了位於山腳那座不太顯眼的殿堂,任弘瞥見匾上寫著「承明殿」三字。

承明殿陛上有光祿勛帶著郎衛們陳車騎步卒守衛,大張旗鼓,而隸屬於太常的謁者則負責治禮,引著群臣以次入殿門。

於是任弘就被一個自稱「楊惲」,容貌略丑的騎郎引到正殿側面的畫室里來了。

所謂畫室,便是宮殿中通有綵畫之堂室,是正殿左右的建築,這里是應召參加朝會之臣待命的地方。朝堂上自有規矩,事情得一件一件辦,不同身份的人也要分開等待,任弘呆在西畫室,而烏孫公主、王子則等在東畫室。

他們來得很早,群臣也差不多到了,只在等待大將軍霍光去迎皇帝御駕前來——天子的寢殿名為「溫室殿」就在承明殿之南。

但等了許久都不見謁者高呼天子駕到,即便有厚厚的蒲席,任弘腿都跪坐麻了。

任弘好想念在西域的胡凳小馬扎,在那他想怎么坐就怎么坐。

而跪坐在他身旁,負責指引的騎郎卻露出了玩味的笑。

楊惲拍著自己的膝蓋,沉沉有聲,顯然是塞了東西的,他低聲說道:「任謁者果然是第一次參加朝會啊,都不知道在腿上墊點軟襯。」

還可以這樣?

任弘看向楊惲,這位應該就是常惠與他說起過的,御史大夫楊敞之子,太史公司馬遷外孫了,前日正是他在丞相府集議上幫常惠等人力辯。

跪不住,那就閑聊唄,反正殿內此刻也頗有一些聲音呢,大臣們似乎也等得不太耐煩。

「多謝楊騎郎了。」任弘輕聲道。

「謝我何事?」楊惲眉毛一揚,故作不知。

「關於丞相府集議之事。」

「那件事啊。」楊惲故作恍然:「我聽不慣賢良文學們的歪理,隨口說一句罷了,任謁者不必放在心上。」

任弘笑道:「不止此事,昔日太史公曾救任氏,讓我家免遭族滅,弘當時年紀尚幼,得以生入河西,改日定去拜訪御史大夫及楊夫人。」

「你是得去拜訪我家。」楊惲是一點都不知道客氣倆字咋寫。

「我就乘著現在說了罷,省得任謁者萬一真封了侯,還覺得是我家在攀附你。」

「家母讓我邀請你在閑暇時去我家一趟,她有一件東西要交給你。」

「一樣東西?」任弘心生好奇,莫非是……

楊惲卻不說話了,只讓任弘自己猜是何物。

又等了半響,承明殿內的說話聲更大了,漢朝的文武大臣素質當真不行啊,像極了老師不在課堂上的學生們。難怪當年高祖劉邦為此頭疼,這才讓叔孫通制定禮儀,不然當年的軍功勛臣們酒醉撒潑起來,以劍擊柱還是小事,都能把未央宮拆了。

任弘也頗感無聊,過了一會故意輕聲嘀咕道:「我還以為,天子和大將軍會在宣室殿或前殿舉行朝會呢。」

他來時看到了龍首山崗上的未央前殿,那才是未央宮的標志性建築,一百多年前,蕭何斬龍首山而營之,與北闕同時建立。

此外還有位於半山腰的宣室殿,被時人視作「未央正處」。

果然,楊惲聽到任弘這「鄉巴佬」的言論,頓時冷冷一笑:「任謁者是聽那些根本沒進過未央宮的人吹噓的吧?未央前殿只有用於皇帝即位、立皇後、朝賀、大喪、拜三公等重要之事才使用。」

「任謁者,你雖然立下大功,而烏孫公主、王子入朝也是十年間未有的大事,但還沒重要到要啟用前殿的程度。若是解憂公主和烏孫昆彌親來,又遇上正旦大朝會,諸侯屬國雲集還差不多。」

「至於宣室殿,則是用於陛下召集內朝少數官員集議,尋常朝臣連殿門都進不去。」

「所以今日便只在承明殿舉行尋常的五日一朝。」

「原來如此!」任弘作恍然大悟狀。

嘴上如此說,楊惲心里卻暗暗嘀咕道:「其實哪有五日一朝,雖然陛下親政了,但卻極少露面,一月能有一次常朝就不錯了。政務一例委任大將軍。」

「大將軍通常都在幕府中就與內朝官們敲定所有大事,定下來後知會天子一聲,完了再通知丞相、御史大夫和九卿去辦而已。」

他想完後,卻忽然明白任弘為何要提及這件事了。

楊惲遂笑著戳穿了他:「任謁者不必擔心,長安城中有個說法,尚冠里倒下一棵樹,都能砸中兩個君侯。自有漢以來百有三十年,天下的列侯何止數百,孝武皇帝時,因酎金成色不好而撤銷的侯國多達一百零六個。提議封侯這種區區小事,哪能每次都放到宣室、前殿去?」

「是個聰明人啊。「任弘頭一次發現腦子和自己轉得一樣快的人,這楊惲真是個小機靈鬼。

他也不掩藏了,索性暴露本心,笑道:「如此我便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