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封侯取第一日中!(1 / 2)

漢闕 七月新番 2093 字 2020-06-11

(為白銀萌人在梧桐下加更8/10)

……

「你這小孺子,竟說本將軍是趙括?」

任弘那句話范明友最初沒聽明白,在對面和他臨時組隊的賢良文學們提醒下才反應過來。

范明友被公認為當今朝中僅次於趙充國的善用兵者,他早年擊益州西南夷謀反,後任羌騎校尉,隨軍平定武都郡氐人叛亂,由此嶄露頭角,大將軍霍光也對他青眼有加,嫁女與之結親。

後來升為中郎將,又被封為度遼將軍,去年將兵兩萬出塞擊烏桓,斬首六千余級,堪稱大勝,其後烏桓復寇幽州,范明友屢屢擊平,使得烏桓大人們聞明友之名而震怖,只能重新歸附於漢,保於塞外,為漢偵查匈奴左賢王動靜。

范明友由此封平陵侯,他和斬了樓蘭王的傅介子,可謂那一年最耀眼的星,東西兩開花。

但在二人爭論是先取西域斷匈奴右臂,還是驅烏桓鮮卑擊匈奴斷其左臂上,范明友卻與傅介子交惡,他認為傅介子不過僥幸砍了樓蘭王一顆腦袋,如何能與自己斬烏桓六千級相比?大將軍還胳膊肘往外拐,故頗為不平。

就是這樣一位對自己戰功與兵法十分驕傲的將軍,卻被任弘說成「趙括「,豈能不怒?虧得他方才還打算只舉劾傅介子,而不欲針對任弘,此子真是太不識抬舉了!

連一向自詡天不怕地不怕的狂士楊惲,也默默跟任弘拉開了點距離,大將軍的女婿,他家也惹不起啊。

而常惠也開始著急,范明友雖不算位高權重,但他卻是大將軍之婿,平日里無人願意招惹。

但任弘卻豁出去了,反正在旁人眼里,他這個從傅介子使團中脫穎而出的小吏,早就是義陽侯的形狀了。

在漢朝,舉主與被舉者的關系十分特殊,猶如君臣,背棄必遭天下人不齒。這標簽是洗不掉甩不脫的,也不怕撕破臉,索性就把該說的都說出來吧!

於是任弘笑道:「豈敢質疑范將軍用兵之能,我說的是各位指摘傅公縱敵、頓兵不戰的賢良文學們,真是連趙括都不如啊。」

「趙括至少還精通兵法,但我覺得,諸位賢良文學,卻是連兵法都沒翻過,就在此胡亂狂吠!」

此言激起一陣憤怒的喧嘩,眼看幾個高冠寬袖的博士議郎要出言,任弘便亮出了在西域那空曠之地練出來的大嗓門,蓋過了他們的雜音。

「敢問范將軍,當初義陽侯出塞時,所奉何等軍命?」

范明友沒有回答,任弘替他答了:「解渠犁、鐵門之圍,保住這幾個來之不易的屯田點!僅此而已,大漢沒有要他必滅右部,更沒有要他一定要俘虜右谷蠡王。」

任弘侃侃而談:「我曾讀兵書,故知吳孫子有言,將在外者,途有所不由,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只要能達成解圍的目的,戰或不戰,俘或不俘,難道不該由義陽侯自己抉擇?」

他朝霍光拱手:「大將軍,當日的情形是,匈奴右賢王部近兩萬人圍渠犁鐵門,我雖施離間計讓右谷蠡王與右賢王離心,但右部主力尚在,藏匿在渠犁附近,想要乘著義陽侯援兵遠道而來,以逸待勞。」

「雖然義陽侯提前請酒泉郡集齊騎兵,做出塞進攻右地之勢,可右賢王是否會退兵?猶未可知,戰未必能占上風,烏孫也不肯越過輪台一線,吾等只能利用右谷蠡王。」

「他能舉右谷蠡王庭部眾叛匈奴,可保西域漢軍數年安然屯田,並讓匈奴大亂。盡管右谷蠡王為日逐王先賢撣所斬,吾等的計策不成,但右賢王聽聞他過鐵門而去,亦倉促退兵,渠犁鐵門之圍遂解。」

「義陽侯已完成了朝廷賦予的使命,不戰而屈人之兵,善者之善也,也算一場大勝。可為何打贏了仗後,朝中卻有人追責他某城為何不攻,某地為何不取,某人為何不俘?」

你行你上啊!

「當年長平烈侯第一次出塞,至漠南龍城,斬首七百級,難道孝武皇帝會責怪他為何不再前進一段,將當時還在陰山附近的單於庭燒了么?」

任弘又朝北方恭敬地一拱手:「冠軍侯出河西,已打垮了休屠王,殲敵近九千人,繳獲祭天金人,難道朝中會埋怨他為何不更進一步,全取河西么?」

「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明智的將帥考慮作戰問題,必須要兼顧利害兩個方面,不能只貪功求利,草率用兵,想要一舉功成。」

「吾等並非不知俘獲招降右谷蠡王是大功,只要傅公與我帶著他歸來,哪怕渠犁失陷,哪怕鐵門不存,依然能得封賞。」

「但義陽侯和諸位可不同,考慮的不是個人的功勛,而是國家安危,是將士性命。若換了在座諸位,恐怕貪功之念發於隱微,而吏卒之血已漂櫓也!賢良文學們平日里滿口仁愛,這時候怎么就不愛惜士卒性命了?」

任弘一口氣說完,朝霍光長作揖。

而那些方才針對傅介子的疾風暴雨,此刻統統朝他砸來。

「如此說來,放右谷蠡王,是任謁者與義陽侯一同商議的?」

「大將軍,看來此事任弘也有過失,是否應該封侯,也值得商榷!」

但從始至終,霍光卻只面無表情地聽他們爭論。

只忽然一揮手。

「都不必站著了,腰不疼么?坐下說。」

言罷便在大行派人搬來的案幾後跪坐了下來,背對殿陛,朝向眾臣。

眾人也只好暫時中斷吵鬧,紛紛在各自的位置坐下。

唯獨任弘位卑無座,仍站立著。

不,還有一人。

任弘看到,有一位列於文官之中的卿士仍傲然而立,雖才年過五旬,卻已白發蒼蒼,他背有些佝僂,身形無比消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