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庶人劍(1 / 2)

漢闕 七月新番 1814 字 2020-06-11

劉瑤光覺得,自從到了大漢之後,自己的一身本領便沒了用武之地。

戰場上她可以開弓如飛,縱馬馳騁,因為面對的是敵人。

可如今擋在面前鬧事的,大多是王奉光的街坊鄰里,或霸陵縣中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士人百姓,掄起鞭子抽也不是,拔刀就砍也不是。

「任君是否要報頭銜嚇退他們?」

任弘卻搖了搖頭,他懶得報自己名頭,一人滅一國又如何,二十余歲封侯又如何,就能管私人恩怨么?還是要他在這種場合與眾人大談「俠之大者利國利民」?神經病啊!

再者任弘與王奉光非莫逆之交,懶得摻和進這鬧劇里,只想隨便借個名頭將眾人嚇退。

最初時,西安侯新招的門大夫游熊貓靈機一動吼了一聲:「縣令來了!」

可尷尬的是,眾人明明聽到了,卻連頭都不回一下,這甲第里住著的要么是關內侯,亦或是京官千石吏,從外面涌進來的輕俠惡少年也驕縱慣了,區區霸陵縣令,聽在耳中竟如無物。

連夏丁卯嚷嚷的「京兆尹辦案」也威懾不到他們,任弘明白,京兆尹雖相當於首都市長,聽上去地位十分顯赫,秩祿與九卿等。但天子腳下輦轂之地,權貴眾多,風俗雜糅,各種矛盾錯綜,關系盤根錯節,素有治劇之名。

所以歷代京兆尹都做不長久,欲有作為的稍有動作,往往很快就得罪了人,被趕到外郡。

幾年前的京兆尹樊福最慘,剛卸任就被長公主的情夫丁外人派門客刺殺,然後京兆尹的位子上,便如走馬燈般換了好幾個,皆屍位素餐,最近的一位更是主動染病辭職,故霸陵眾人也不帶怕的。

那么有沒有什么人,是這甲第里住著達官顯貴、湊熱鬧的小老百姓,用意險惡的輕俠少年們都害怕的呢?

有的。

任弘眼珠轉了轉,讓韓敢當高呼:「綉衣直指使者在此!」

效果立竿見影,方才還氣勢洶洶,要手撕王奉光女兒,在他家中院子里掘出害人巫蠱來的眾人遂大驚,一回頭真看到任弘年紀輕輕,身騎駿馬,綉衣帶刀,手里還亮出一塊符來。

他們也顧不上細看那符節的真假,一哄而散,只片刻功夫就跑了個干干凈凈。

只剩下不知被誰家落下的兩個孩子站在巷子口哇哇大哭,天天被長輩叮囑見到綉衣絳騎要小心,如今狼真來了。

「還真散了。」劉瑤光感到莫名其妙。

「這綉衣直指使者是什么大官,竟比京兆尹還靈。」

任弘笑道:「官不大,但卻凶狠,若被綉衣使者盯上了,輕則傾家盪產,重則族滅!」

綉衣直指使者,便是漢武帝一手建立的特務機構。品級不高的侍御史們身穿綉衣,手持節杖和虎符,四處巡視督察,發現不法可代天子行事。上可不需上報直接斬二千石郡守,下可持斧鉞調動軍隊鎮壓關東的「盜賊」。

所以地方上的豪強大俠們不怕二千石郡守,但遇到綉衣使者,卻好似老鼠見了貓。因為每到一處都殺得人頭滾滾,百姓對這群家伙也怕得不行,綉衣使者之名,可止孩童夜啼。

最著名的綉衣使者有二人,一個是暴勝之,一手將漢武晚年關東此起彼伏的農民起義鎮壓,另一人就是巫蠱的始作俑者江充了。

所以任弘這一嗓子,堪比後世的「錦衣衛辦案!」也不管真假了,先跑為妙。

「西安侯大恩,奉光絕不忘懷!」

眼看靠著任弘急智,堵門的人群散了,王奉光才朝任弘一揖,匆匆進門去,准女婿死了倒是小事,只心疼他的寶貝女兒竟被無端指責。

任弘讓韓敢當和游熊貓守在門口以防那些游俠兒去而復返,自己也走入院中。

卻見里面站著一位十六七歲的青年,身材比霍光高,卻遠不及八尺二寸的皇帝劉弗陵。不過也有老劉家典型的長脖子和挺拔鼻梁,穿著一身黃色劍士服,頭上戴赤幘垂冠結纓,此刻正收了劍,在朝任弘拱手。

「劉病已見過西安侯!」

方才王奉光沒忘了告訴他,外面替自家解圍的人,正是劉病已閑聊時說想要一會的西安侯任弘,他雖是皇曾孫,可如今不過庶民白身,自當作揖。

「近日回到長安附近後,常聞西安侯之名,西安侯在西域制假節之事為人津津樂道,今日又以綉衣直指使者之名退眾人,果然深韻兵法。「

變聲期已過,但嘴上沒毛,放後世,就是個高二高三的小男生啊,其相貌給任弘的第一印象是普通。

劉病已也在打量任弘,心中暗道:「余以為西安侯做偉丈夫之事,其人必魁梧奇偉,然今日見其容貌,竟十分儒雅,難怪坊間以『狐』稱之。」

「弘見過皇曾孫。」

任弘也不托大,以平禮還之,笑道:「我不過是借綉衣之威,嚇退眾人罷了,倒是皇曾孫真是任俠仗義,若非你攔著,王家恐已受辱,也等不到吾等抵達。」

換了一般的小年輕,被大名鼎鼎的西安侯誇一句恐怕要飄了,劉病已卻自嘲道:「逞匹夫之勇罷了,只是看不慣他們不分青紅皂白,怪罪王氏淑女。」

任弘故意道:「皇曾孫方才為何不報身份?若知你是皇親,彼輩或許便不敢造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