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重傷不治(1 / 2)

漢闕 七月新番 1940 字 2020-06-11

對響應先零羌舉兵的河湟諸羌來說,一月中上旬,好消息接連不斷。先是安夷縣的勒姐羌誘敵成功,讓西部都尉辛武賢帶著兩千多郡兵深入湟峽,卻被斷了糧道,又找不到羌人大部隊。

辛武賢不願空手而歸,在面臨進退兩難時,一發狠,竟帶著兵卒鑽河谷爬高山,朝先零羌的大本營大小榆谷而去。

而另一邊,先零大豪楊玉將族人安置在深山老林里後,便帶著主力離開了大小榆谷,沿大河向東進發,與白石縣的牢姐羌合兵,同北邊的封養羌一道圍攻河關縣,兵力足有兩萬余!

金城郡兵大部分都被辛武賢帶走,所剩不多,河關堅持了十天後告破,太守長史戰死,羌人將滿城漢人屠戮一空,渡河後長驅直入,很快就抵達了金城郡城允吾,開始圍而不攻,只等北面的猶非、煎良打通浩門水,南下前來匯合。

可隨著時間到了下半月,形勢卻對羌人越發不利起來。

先是進軍浩門水的猶非敗北,連煎鞏羌豪帥煎良也戰死了,猶非和醍醐阿達帶著殘部向西撤退,後面是緊追不舍的小月氏義從騎,他們不敢正面與羌人作戰,痛打落水狗倒是厲害,拼命想從退卻的羌人身上多咬幾塊肉下來。

這還沒完,到了一月二十日,一支漢、胡混雜的千余騎兵更出現在了湟水對岸,打頭是一面「任」字旗。

護羌校尉任弘,自從浩門水一戰後,此名便傳遍了湟中。而其麾下騎從,更如猶非派人來稟報的有些古怪,竟可以直接橫越冰封的湟水,襲擊駐扎河邊允吾的羌部!

羌人吃了一次虧後,只能一邊問幾波爾勒神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將在水邊的部眾撤到了內陸。

雖然任護羌的馳援給羌人帶來了一定困擾,但隨著天氣一天天變暖,湟水上的冰也越來越薄,那些裝備了馬蹄鐵抓掌的騎兵遲早會失去奇襲的優勢。

可另一個消息從東邊傳來,卻讓圍困允吾好幾日,卻因為郡城牆高弩強,連城頭都沒摸到的諸羌炸了窩,竟開始相互責難起來。

「早就勸過楊玉,不要急著反,現在漢人皇帝派遺趙充國將軍前來,他年已六七十歲,熟悉河湟,善於用兵,聽說帶來的兵卒不比吾等少,這下該怎么打?」

漢軍援兵的前鋒已經抵達金城郡東部,光聽說是趙充國掛帥,便足以讓羌豪們心里直打鼓。

趙充國是漢武帝元鼎年前第一次戰爭里出名的,當時他便以勇銳聞名羌中,也多次奉命來河湟處置羌事,幾乎走遍了所有部落,對羌人十分了解。

允吾城遲遲攻不下來,又來了這樣的對手,真是雪上加霜。

隨著又一次強攻未能得逞,各部都有了些死傷,一些封養、牢姐羌的中豪、小豪便在私底下開始抱怨:

「其實沒必要造反,在漢人郡縣治下也沒什么不好的,吾等現在能喝上更好的酒,用馬匹牛羊,甚至是其他部落的羌人,跟漢人換取糧食和農具,不必像從前一樣只能靠獵殺才能生存。」

「是啊,如今趙充國帶漢兵趕到,先零羌即便退了,還能回金城郡外的大小榆谷,吾等怎么辦?」

他們的談話被楊玉聽到了,當場拔劍殺了帶頭動搖軍心的那個中豪,目光看向牢姐、封養的豪長們。

「被漢官統治好么?」

楊玉咬著牙道:「三十多年前,我跟著我的父親起兵時,也和今天一樣,先與諸部解除怨仇,訂立盟約,進攻令居,與漢人對抗,經過五、六年的大戰,最終落敗,撤離了湟水,去鮮水海躲避。」

「從那以後,曾經龐大的先零羌四分五裂,投降漢官的豪長們,被迫讓出了自己的土地和河谷,帶著部眾遷徙到貧瘠的山上。」

「羌人男子要為漢人服役,平日里彎腰搬木頭,戰時上馬為其進攻匈奴。女人則成了臣妾,遭受那些豪右黠吏的欺壓。汝等除了多喝上幾口漢人釀的酒,許了些中看不中用的絲帛外,還得了什么好處?」

「祖先的土地沒了,獵場牧場越來越小,最好的牛羊也供奉了出去。漢人修築起土做的城池,霸占平地,吾等遷徙都受到限制,羌人和漢人起了沖突,官府永遠幫著漢人。」

「我沒有看到河湟的羌人過上更好的日子,只見到他們活得越來越不像一個羌人,不像無弋爰劍的子孫。」

楊玉打這場仗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二十多年前,我取了漢名叫楊玉,在漢人的城池里住過,與其共處了幾年,知道他們的想法。」

「我聽說漢地很大,有一百個河湟那么大,可卻填不滿漢人的貪婪,他們偏要來到這狹小的河谷里,與我們爭奪每一寸適合播撒種子的土地。」

「吾等的祖先叫無弋爰劍,無弋就是奴隸!我告訴汝等漢人想要什么,他們想要奪走吾等每一條河谷,將所有羌人,都變成為他們修城牆種麥子的隸臣妾。吾等必須發起反攻,否則再等到下一代,吾等的後代要么待上桎梏失去自由,要么被趕得遠遠的,連鮮水海都守不住。」

「所以這場仗,關乎到每個幾兒波勒神的子民,關乎無弋爰劍每一名後代,絕不是先零一家的事。」

楊玉一席話穩住了搖搖欲墜的軍心,諸羌按捺下投降的心思,更何況攻破河關時,所有部落都參與了搶掠和殺戮,殺戮漢人,就像漢人放任小月氏對煎鞏羌的人趕盡殺絕一樣。

可現在該怎么辦,允吾城是打不下來,大軍糧食且盡,傷馬和牛羊也殺完了,對岸任弘虎視眈眈,趙充國的前鋒已出現在百里之外。

楊玉可沒忘記,第一次戰爭時羌人是怎么敗的:圍攻令居不下,被趕到的漢人援兵擊潰。

同樣的錯誤,他不會犯兩次。

「該撤了,羌人的血流得夠多了,趕在趙充國抵達前,各部撤到山上去。」

戰爭已經進入了下一個階段,不再是攻城略地,正面對決,而是羌人占據深邃的高山溪谷,開始與大兵進剿的漢人捉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