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對弈(1 / 2)

漢闕 七月新番 2442 字 2020-06-11

太醫令叫「淳於灸」,乃是齊地名醫,倉公淳於意之後。

當年淳於意犯法將被施肉刑,其女緹縈上書鳴冤救父,促使漢文帝廢除了部分肉刑。在淳於意被釋之後,孝文帝召見了他,精通醫術的倉公詳細陳述了自己的學醫經過及為人治病的情況,這些答詞變成了司馬遷《扁鵲倉公列傳》里的內容。

而漢文帝欣賞淳於意的坦率,於是這個家族與皇室有了點淵源,常為太醫。

淳於灸便是淳於意的曾孫,如今也是老邁的醫者了,孝武晚年便常侍奉於御前。任弘聽說他有個女兒叫「淳於衍」,在大將軍家做女醫,專門為霍夫人和霍光的女兒女孫們看病。

此刻,淳於灸恐怕是溫室殿內壓力最大的人,他拜在霍光腳邊,戰戰兢兢地說著自己的判斷。

「陛下平日里所得的,是心痹之疾,心痹者,脈不通,煩則心下鼓,暴上氣而喘,犯病起來就會變成厥心痛。症狀是與背相控,偶有痙攣,如從後觸其心,痛如以錐針刺之,動作痛益甚,故當少動作,禁房事,精心休養為上,決不能生氣。」

「臣等按照靈樞厥病之術,此病當食麥、羊肉、杏、薤,禁咸……」

這是食療的范疇。

「至於所服葯方,也是太醫官署眾人商議過開的,有13小方,其中以黃連、桃仁、桂心、枳實分別主治心痛或胸痹,有清熱、活血、溫通、行氣之效。」

雖然雙黃連里並沒有黃連,任弘還是詫異了一下。

大將軍默然不語,倒是韓增斥責了淳於灸:「沒問你平日,問你現在該如何?」

淳於灸擦著額頭的汗,咬牙道:「現在……現在陛下是動了怒氣後,其肺腑之氣上沖於心,心如寒狀,痛不得息,已經不是厥心痛,而是『真心痛』了。」

「故犯病之初,咬牙噤口,舌青氣冷,汗出不休,面黑,手足青過節,冷如冰,暈厥而身起紫痂,此疾……」

哪怕是祖先倉公復生,也是無計可施,淳於灸只能說實話:「旦發夕死,夕發旦死,不治。」

也就是絕症,沒救了,眾人登時沒了話語,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殿內只剩下上官小皇後難以忍住的抽泣聲。

任弘雖多次進未央宮,但後宮和前朝分開,他還是頭一次見到皇後本人,才十四五歲年紀吧,身形嬌小,哭得梨花帶雨,群臣見了不免哀憐。

可在大將軍這,沒有這兩個字。

霍光回頭看了淳於灸一眼:「再說一遍,不什么?」

方才任弘遭到霍光嚇唬沒跪,眼下淳於宇和室內的太醫們卻直接就跪滿一地:

「下吏……臣等不……不能不治!」

……

任弘也不清楚,這是霍光真不願意皇帝走,還是要當著張安世,蘇武等人的面,必須再搶救一下。

淳於灸搶救的辦法,還是他最擅長的針灸。

因為不願擔責任,每扎一針,太醫們都要來請示一下,敘述一番,什么針刺手少陰心經或手太陽小腸經,取穴當在腕踝部位,如大陵、魚際、太淵、太白、京骨、昆侖等。

任弘完全聽不懂,他是外行人,也不明白心臟病為何要扎腳。

針刺不管,淳於灸與眾太醫低聲商議後,又決定用「啟脈」法,又稱刺絡放血療法,用鋒利的三棱針刺入絡脈,使之溢出一定量的血液,從而達到通絡止痛、祛瘀消腫之效。

但皇帝的血,是能隨便放的?同樣戰戰兢兢地來請示,霍光首肯後才敢下針。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小皇帝還是沒有醒來,盡管心跳都已經幾近停了,但脈搏還有微微反應,呼吸若有若無,仍不算徹底死亡。

任弘想了想,前世軍訓時學過的心肺復蘇還有點印象,但他沒動。

哪怕在21世紀,每年心臟性猝死人數也有50多萬吧,症狀多種多樣。若是隨便來個外行,再胡亂按一按就百分百能活,那也太瞧不起心臟病了,更是對現代醫學、古代中醫的侮辱啊。

量子力學療法或氣功,他也不會啊。

再說,這可是天子!插一手,若還是死了,說句抱歉就完事了?可是要擔責任的,見有人分鍋,那嘴上說「不能不治」,但臉上卻越來越絕望欲哭的太醫令淳於灸,恐怕要別過臉偷笑了。

任弘可不想陪那群肯定要作為刑徒遠徙的賢良文學一起上路,做他們的西域導游。只能看著被太醫們來回折騰的劉弗陵,心里默默對其說了聲抱歉。

那根連在劉弗陵身上的線,他斬不斷了。

「西安侯,過來。」

右將軍張安世低聲喚了正感慨命運的任弘,一同站在寢宮外室的除了韓增、蘇武外,還有太仆杜延年,以及再度入宮的大司農田延年,都神情凝重。

里面仍在做最後的搶救。

而他們,已經開始為大將軍分憂,低聲商量小皇帝的後事了。

任弘雖得霍光喚了一同入內,得到了旁聽的資格,但年輕人懂個屁的喪葬,只能乖乖聽老家伙們聊細節。

聽杜延年說已經讓未央宮前殿安排入殯之事,聽田延年說著平陵那邊還沒完工多少,順便瞥了一眼宮殿之外。

龍首原上,今天的太陽,快落山了。

……

而寢宮之內,上官澹擦去臉頰上的淚水後,幾度猶豫後,還是強忍著恐懼,來到仍站在殿內,愣愣看著太醫令搶救天子的霍光面前。

「外祖父……」

「請皇後稱呼臣大將軍。」即便這個時候,霍光仍要她按君臣規矩辦事,可上官澹覺得這很可笑。

眼下宮里的規矩,不都是霍氏插手定的么?

「大將軍……」上官澹從小就很怕這外祖父,不敢看霍光,弱弱地稟報他,皇帝先前蘇醒過一會,在她這,給大將軍留了些話。

「陛下說了什么?」

霍光打起精神來,那或許便是遺詔了。孝武皇帝病篤五柞宮時,詔立弗陵為皇太子,又讓群臣以自己為首受遺詔輔少主,眼下有口詔也行啊,至少能知道皇帝的想法。

但他沒料到,劉弗陵留下的,卻是些與此無關的話。

上官澹低聲道:「陛下說,大將軍或會覺得他太急,覺得何至於此?」

「但大將軍,還記得甲申日劃過天空的流星了么?」

霍光當然記得,前幾天的流星,被視為戰爭的征兆,也是誘發了賢良文學和太學生叩闕的直接原因。

「大如月,眾星皆隨西行,看似威風,但它既不是太陽,也不是月亮,在那天上停留的時間,不過短短片刻。」

「陛下說,他就是那流星啊,再不抓緊時間發出點光亮,便要消失隕落了,故不能不急,望大將軍勿怪。」

霍光默然無對,半響後才道:「陛下有沒有說繼嗣之事?」

上官澹雖在宮里小心翼翼的活著,但畢竟太年輕,未敢有假傳遺詔為自己謀利的心機,更不敢對外祖父撒謊。

「陛下說,生前政事一決於大將軍,死後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