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選擇希望(1 / 2)

漢闕 七月新番 2421 字 2020-06-11

元霆元年,十月初八深夜,黎明未至,而狂王軍對赤谷城的進攻,已經持續了一整天。

熱海雖常年不凍,但亦有冬日的雨雪,對進攻方是不利的,連平日里可以用於木城的火攻也沒了效果。加上傅介子帶兵卒守備,而解憂公主未雨綢繆,早早囤積了大量弩矢箭矢,肥王死後的二十多天里又加固了防御。不擅長攻城戰的烏孫人兩次嘗試進攻,死傷數百,卻沒有取得任何戰果。

赤谷畢竟不是龜茲,城里是漢軍而非城郭兵。

這狂王倒是機智,大概是聽其弟烏就屠講述了漢軍以兩千擊潰上萬烏孫輕騎的可怖,遂用起了攻心的把戲,讓譯長在城下高呼。

大體意思就是重申了漢烏傳統友好睦鄰關系,說狂王願意延續歷代昆彌與漢的和親之盟。此戰是烏孫內政,希望大漢不要干涉,他只針對元貴靡和尚未歸降的烏孫貴人,只要漢軍願意撤離赤谷城,狂王一定放行,不會傷他們分毫,還贈送馬匹食物。

傅介子自然不上當,但這些話卻傳到了解憂公主耳中。

燈火通明的細君宮里,解憂公主巡視完傷員後,正默默守在一個靈位前沉思,馮夫人卻稟報,說常惠來訪。

解憂想了想,讓馮嫽和幾個侍從留在廳堂門口,看得見她與常惠,卻又聽不到談話的位置。自己則正襟危坐,遮住了背後的靈位,待常惠來拜見時道:「常大夫深夜所來何事?」

常惠道:「無他,只是傍晚時義陽侯手下弩手欲射殺來城門下勸降的狂王譯長,公主卻加以制止,說不斬使者,最後放了他回去,惠心中有所不解,特來求問。」

他抬起頭,直視解憂的眼睛:「莫非楚主信了狂王的誆騙之言,想要與之和談不成?」

解憂避開了常惠的目光:「我兒已敗,吾等困守孤城,除了和談,還有什么辦法?」

常惠搖頭:「打到這種程度,已是不死不休,還怎么談?公主這樣做,反而會動搖軍心啊。」

「泥靡有野心。」

解憂知道自己的心事瞞不過這位故人他,她和他實在是太熟了,索性告訴常惠自己的判斷:「泥靡定然不甘心只做匈奴傀儡,奪取昆彌之位後,讓烏孫延續肥王時中立於漢匈的地位,對他有利。」

「所以公主想如何談?」常惠追問。

解憂不直接回答,讓開身來,指著背後的靈位:「這是細君公主的靈牌,我雖然沒見過她,卻一直為其點著明燈,延續血食,畢竟她和我都是來自大漢的和親公主,都姓劉。」

「三十年前,細君公主不想嫁給狼王的孫子岑陬,向大漢求助,但孝武皇帝說,從其俗。」

「於是細君嫁了岑陬,她死後,我補上了位置。岑陬之後,肥王又娶了我,收其寡嫂繼母,此烏孫之俗也。」

「我能做的,便是作為後母,嫁給泥靡。他留著我,比殺了我有好處。如此便能結束這場戰爭,說服他延續肥王之策,讓大漢在西域的損失,降到最小。」

說這話時,解憂是咬牙切齒的,她當然恨泥靡,恨殺害了翁歸靡的人,也知道此去定會遭到大辱,但那又如何?

在帶著奴仆們將若呼趕出赤谷城時她不信命,寧死不屈。漢軍初至時她信心滿滿,可元貴靡的慘敗告訴解憂,沒有奇跡。

如今兒子敗北生死不知,解憂的太陽落了,掙扎了半輩子後,她忽然發現,自己的命運和細君一樣,從離開大漢那一刻就已注定,根本沒有改變。

再堅強的心,也會感到累。

不論是作為故人還是使者,對解憂的決斷,常惠都感到無比痛心,力勸道:「今時不同往日,公主何苦再以己為犧牲!」

「常大夫錯了。」

解憂卻笑道:「我知道西域的漢人中有種說法。」

「說我為大漢和親烏孫,好似擺在祭壇上毛色鮮艷的犧牲。」

「但那是眾人不解實情,將我捧太高了。」

「細君公主死後,孝武尋覓宗室女子和親,無人願往,劉解憂之所以會向宗正請求作為和親公主,才不是想為天子分憂。而是欲籍此良機,讓家人擺脫楚藩罪王之後的身份。」

她將手縮進衣袖中,藏起來到烏孫後,依然常年親自紡織在手指上留下的繭:「也是為了我自己,為了不必夙興夜寐紡織勞碌,為了日日有肉吃,為了得到錦衣富貴。」

「如今我的兒女,皆是王子、公主,西域諸邦誰人不敬?瑤光成婚時,還得到大漢天子厚賜,吾弟一家在長安也過得不錯,吾侄女相夫,甚至能和三公九卿家的淑女們一起,進入上林樂府學禮樂。」

「這便是我來烏孫後得到的一切,不比在長安窮巷中過凄苦日子強?」

解憂盡力讓自己像個滿足於這一切的普通貴婦人:「所以解憂做這些,不過是交換,此間樂啊,我一點不想長安,不想大漢……」

常惠默然,二十余年了,解憂還是老樣子,說謊時,眼睛會往邊上瞥,嗓音也會大一些。

她聲音低沉了起來,這次輪到實話了:「反倒是陪細君公主與我來到烏孫的數百陪嫁奴仆,皆是苦命人,被迫遠徙,與親友離別,在烏孫陪了我數十年,水土不服,食物不甘,黑發熬成白發,疾病死去大半,兒女都老大不小了。」

「而如今,因我一意孤行要陪吾兒死守熱海,拒絕了常大夫、義陽侯提議撤離之策,使得眾人與我一起處於險境,朝不保夕。」

解憂朝常惠長拜,話語里滿是歉意:「而翻山越嶺來救我的常大夫、義陽侯以及戍卒士伍,也因我一人之過陷於孤城。」

漢軍是十分強悍,能在野戰里兩千破萬騎,但面對十倍於己的敵軍圍攻,即便堅守到春天,損失也必定慘重,而援軍真的會來么?會不會重蹈孝武晚年的大敗。

解憂不願他們再為自己付出犧牲了,遂道:「解憂心中慚愧,無以為報,諸位伴我助我,現在,該輪到解憂站出來,用最簡單的辦法結束這場已敗的戰爭,讓我的奴仆歸鄉,讓將士們回家。」

「公主此言,是想要羞殺常惠,羞殺城中數千漢家兒郎么?」

常惠是真動怒了,他起身往前幾步,越過了烏孫太後與外臣交談適當的距離,聲音也動了情緒。

「解憂,當年常惠羈於匈奴,甚至傳聞說我與蘇公都死了,阻止不了你為大漢和親烏孫。但今日,常惠絕不會讓你再辱!」

「常大夫。」

解憂察覺了常惠稱呼的變化,肅然道:「請注意你的舉止,我不再是那長安戚里罪王女孫,而是大漢公主,是為肥王育有三子二女的烏孫太後。」

「而你也不再是無人知曉的使團假吏,而是光祿大夫,持節使者。」

她的話語絕情而又實際:「這些帶私情的話,不該從常大夫嘴里說出來,那是在侮辱汝所持漢節!」

「我不知朝中是打了什么心思,故意讓常大夫為使,但請記住,你不是安國少季,而我也不是樛王後!」

南越國的樛王後乃是漢人,在嫁給去長安為質子的南越第三任君主趙嬰齊前,曾與安國少季有過一段戀情。趙嬰齊死後,樛王後成了太後。

漢武帝特意遣安國少季同終軍出使南越,成功睡服南越太後,讓她謀劃南越內屬之事,雖然這事最後因南越國相呂嘉叛亂黃了。

常惠知道自己失態,只好退後數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