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問渠那得清如許?(1 / 2)

漢闕 七月新番 2469 字 2020-06-11

和萬章這長安市肆里的偷兒不同,郭翁中是典型的仗劍游俠兒,還是小有名氣的鄉俠。

郭翁中祖籍西河郡,上一代時遷到了左馮翊蓮勺縣,之所以搬遷,是因為他父親被征發參與了孝武時左馮翊的一項大工程:龍首渠。

他對袍澤們說道:「我父活著的時候,與我絮絮叨叨許多遍了,說是孝武元狩年間,有人上書天子,提議開一條渠,引洛水以灌重泉以東,可溉萬頃良田。」

大漢統治關中,干得最多的事就是修渠修渠,除了維護鄭國渠外,孝武年間又修了六輔渠、白渠等等。三輔水利縱橫,民得其饒,故歌之曰:「鄭國在前,白渠起後。舉臿為雲,決渠為雨。涇水一石,其泥數斗。且溉且糞,長我禾黍。衣食京師,億萬之口。」

當時思想開放,官吏們膽子也大,各種奇思妙想層出不窮,比如張安世的弟弟張卬為漢中守時,竟打算在褒斜谷地里修一條打通漢中與關中的運河,修一半後才發現水里石頭太多不利漕運。

而龍首渠也是那個時代才可能誕生的產物:因為溝渠要穿過商顏山,山高四十余丈,均為黃土覆蓋,開挖深渠容易塌方,於是改用井渠施工法。

郭翁中指點著他們眼下正在干的活道:「便是如吾等一般,先鑿井,這才深十余丈不算什么,龍首渠有深四十余丈的!甚至挖出了龍骨來,井下相通溝渠行水,以絕商顏,故稱之為井渠。」

當初一萬多人,花了十多年才修完,但龍首渠修好後,效果也不太好。

「你這游俠兒倒是有點見識。」

來自敦煌郡的治渠吏走過來,他說此渠在河西叫「百眼串井「,便是修過龍首渠的匠人帶到河西的,倒是很適合敦煌。

因為當地植被稀疏,若是明渠,流水到農田里不知蒸走多少,且地下潛流較多,於是以井渠在山前取水,輸送到庄稼附近,再通過明渠口子流出來。

而如今,又被任都護用在了車師。天山腳下日頭毒辣,水蒸發量大,且沙土善崩,而井渠能夠將那些滲入地下土層的雪水收集起來,灌溉千頃土地。

這簡直是為車師量身打造的技術,在火焰山下,水是最珍貴的資源,是車師人賴以生存的甘露,花多少人力經營都不為過。

因為郭翁中家就在龍首渠附近,父輩更參與其中,熟悉此法,治渠吏便想提拔他做隊率,教游俠兒們如何在地下挖掘作業。

郭翁中應諾,表現得極其恭順,這讓幾個認識他的人很奇怪。自從三輔大索游俠兒後,原本性情暴戾,橫行鄉里的郭翁中就好似變了個人。

「郭兄,你這哪像個輕俠惡少年,反似知禮的良家子了。」

郭翁中無奈笑笑,卻不敢同他們講自己的苦衷。

「當年在蓮勺鹵中毆打天子的人,就是我啊!」

……

幾年前,郭翁中還在蓮勺縣鹵中鄉為鄉豪,有一日帶著伴當們呼朋引伴,酗酒滋事,卻被一個來自長安,到附近游歷龍首渠的少年輕俠斥責,說他是惡俠。

於是大怒的郭翁中便召集弟兄們,將那個年輕游俠一頓好打!

那少年才十四五歲,雖然嘴上功夫了得,但劍術其實就一般,不如郭翁中遠矣,見他們人多勢眾敵不過,只能跑。

大概是祖傳功夫作祟,少年跑得很挺快,其他人都被甩掉了,唯獨郭翁中緊追不舍,甚至還開弓朝那少年射箭!

少年第一次見這種場面,也被嚇著了,嚷嚷著說自己是皇曾孫病已,讓他勿要造次。

結果郭翁中哈哈大笑:「你這孺子若是皇曾孫,那我就是皇太子,是你大父!」

最後那少年輕俠還是跑了,郭翁中幾乎忘了這件事,終日斗雞走犬,仗勢欺人,直到新皇繼位,聽說是「皇曾孫病已」時,郭翁中目瞪口呆,嚇得正在吃的瓜都掉了。

不久後,針對三輔輕俠的嚴打來了,郭翁中也遭了殃,被趙廣漢關在虎穴里生不如死。

他不懂律法,只偷偷跟人打聽過:「若是毆打了諸侯王是何罪?」

結果卻被告知:「諸侯王都心眼小,無緣無故還會被其殺戮燒屋,若有冒犯,必死無疑。」

那揍了皇帝,豈不是大逆不道夷滅三族了?

郭翁中只覺得自己鐵定完蛋,當年罵的每一句話,揍下去每一拳,都能要了全家性命,他如今也有妻有女了,皇帝這次打壓豪俠惡少年,說不定就是在找他!

但讓他意外的是,天子親至時,竟未提及舊怨,更沒在人頭攢動中認出他來,反而宣布大赦,並告訴輕俠們:「汝等隨漢家天子而游!」

郭翁中當場就哭得熱淚盈眶,從此像變了個人似的,別人路上受不了吃苦抱怨連連,他只默默低頭頂著風沙前行。

到了車師後,有人嘀咕說日子苦,與韓校尉路上許諾的不符,他們名義上成了安西鐵軍一員,實則仍是刑徒甿隸,是被騙來干活的,但郭翁中卻毫無怨言。

他只默默下井、挖土、搬土,再靠木筐將土運上去,五千人被集中到了天山腳下,先打通一條兩里長的井渠作為實驗,要爭取在土地凍結前完工。

這是極累人的活,輕俠們哪受過這罪,怨聲四起,什么從天子而游,什么詛盟拋開舊時罪過,於茲重獲新生,都比不上讓他們休息一天讓人向往。

很多人在井渠底下開始摸魚偷懶,但郭翁中卻沒有停下手里的活,發誓道:

「我不可辜負天子寬赦,定要成為為國為民的『大俠』!」

而等他將一筐笨重的土從井渠里拉上來往後傳遞時,一轉身,卻發現接下土筐的人不同尋常,雖也是一身干活的短衣,卻戴著一頂鶡冠。

郭翁中看清此人後,頓時驚愕:「大都護,你怎么來了!」

……

輕俠惡少年們性情本就惡劣,不然也不會淪落到今天這一步,他們的偷懶抱怨,光抽鞭子不太管用,反而是任都護帶著軍吏們也參與到勞作後,有所遏止。

卻見任弘挽起衣袖,卷起絝腿,帶頭下井挖了起來,他那匹據說有資格嚼新鮮葡萄的愛馬蘿卜,也挽上車拉了一趟土——真就一趟,然後就回窩棚乘涼嚼苜蓿去了。

倒是任都護還時常來工地,戊己校尉韓敢當更能扛著兩大筐土健步如飛。於是輕俠們的干勁又起來了,挖的挖,鏟的鏟,干得熱火朝天。

「只可惜鐵門校尉孫千萬沒來,他可是好庄家把式,使得一手好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