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達坂城的姑娘(1 / 2)

漢闕 七月新番 2376 字 2020-06-11

「單於大點兵,右賢王說了,每個帳落都要出一個人。」

距離彌蘭陀他們見到鷹羽白纛沒幾天,統治這片草場的百騎長親自來到普潔家,點了普潔的祖父出征。

普潔的祖父沒有答話,只在帳外修補著他那把角弓,倒是普潔的祖母手持舂酪的木棍,與百騎長據理力爭。

她絮絮叨叨說起自己兒女們的事情:大兒子長到三歲就病死了,二兒子順利成人,娶妻生了一雙兒女,卻死於三年前的石漆河之戰。

「一定是弄錯了,我家只剩下他一個男人了,此外就是剛斷奶的孫子,他走了,誰來家中的活?」

然而百騎長卻無動於衷,問了問旁邊的漢人書吏後,指著遠處正在和普潔為母羊擠奶的彌蘭陀道:「你家不是還有一個奴隸么?」

匈奴右部比單於庭和左部更加落後,本無文書,以言語為約束。直到如今這位右賢王接納了一些投降的漢人,比如吳宗年,教其左右疏記,以計課其人眾畜物,右賢王賜予了哪家奴隸,他們記得一清二楚。

縱普潔的祖母哭哭啼啼也無法博得百騎長的同情,只指著丈夫撒謊道:「他騎不上馬,開不動弓了。」

「我開得動!」

普潔的祖父卻唱了反調,站起身來,翻身上了馬匹,表演了自己的力氣,將角弓拉得如同滿月。雖然收弓後有些喘,但他很想加入這場戰爭,也不管妻子如何瞪自己,拍著胸脯對百騎長道:

「我當年跟狐鹿姑大單於去過浚稽山,殺過漢兵,搶過他們的甲胄,如今雖然老了,卻寧可死在馬蹄下,也好過在家病死。」

「這才是昔日祁連神最勇敢的戰士。」

百騎長大笑:「不過這次,我們只是去看管大軍後方的畜群,不會到前線。」

壯者在前沖鋒陷陣,老弱在後看管畜群,以補給大軍,這是匈奴作戰的慣例,畜群就是他們的輜重。

這天晚上,普潔聽到祖母和祖父吵了一夜的架,聲音極大,相互威脅要殺了對方,最後祖父還揍了祖母。弟弟也在不斷哭啼,這讓八歲的普潔很害怕,她抱著弟弟來到彌蘭陀睡的空羊圈,跟他擠在一起。

「彌蘭陀,又要打仗了。」

普潔還記得事,上次戰爭,他的父親也是這樣被百騎長征走,再也沒回來。

這讓普潔說起漢人時十分憤恨,覺得他們是自己的殺父仇人,祖父便總是如此灌輸。

彌蘭陀則給她講了琉璃王和佛祖的故事。

「琉璃王與釋迦族有仇,興兵進攻釋迦族的城郭,釋迦族向佛祖釋迦摩尼求助,因為佛祖有大法力,完全可以將琉璃王的軍隊移到海中,或將釋迦族人移到他方國土,或以鐵籠子覆蓋全城保護他們。」

「然而佛祖卻拒絕。」

「佛祖為什么拒絕?釋迦族不是他的親人么?」普潔很詫異,她若是有這樣本領,遇到漢軍來進攻匈奴,肯定會將漢人統統移到苦寒的金山頂上凍成冰坨坨。

彌蘭陀笑道:「佛祖說,眾生有七事不可避免,即生、老、病、死、罪、福、因緣。琉璃王與釋迦族的過節,是前世的業報,即便救了一時,又如何能覆蓋住他們往昔的業呢。」

「就算沒有佛祖幫助,但釋迦族人技藝高超,他們在八百里開外就能遙見琉璃王,或射落對方士兵的頭髻,或射斷對方弓弦,或射破器杖、幢幡等,但並未傷人。」

「為何不傷人?」普潔聽得入迷,但又十分不爽,她若有這本領,大可站在帳篷頂上,開弓將八百里開外的漢兵一個個射殺,那樣他們就無法傷害祖父了。

「因為釋迦族人都是佛門居士,個個持戒,他們連螻蟻尚且不殺,更何況是殺人?」

「不過城中有位十五歲童子,名叫奢摩,他登上城牆獨自應戰,傷損了眾多敵軍,但卻被釋迦族斥責了,說,你有辱於釋迦族的門戶。我們一人能敵萬人,如果迎戰,必定能摧毀敵軍,可一旦殺害人命,死後將墮地獄,你應速離此地,不要害了我們。」

「這之後,釋迦族便不做抵抗,打開城門,琉璃王軍隊順利進入,他將所有釋迦族人雙足埋在地下,讓暴象踏死。另外再挑選五百釋迦族女人,帶了回去,斬斷她的手足,扔入深坑。」

為琉璃王所殺之人,有九千九百九十萬——別問這數字靠不靠譜,畢竟印度神話,動輒恆河沙。總之血流成河,環繞迦毗羅衛城,全國都成了廢墟。

普潔雖然年紀小,但也越聽越覺得不對味,被這么大的數字嚇到了,她數羊都只能數到十,只搖頭:「彌蘭陀,我不明白,佛祖就這樣看著親人被殺光?」

彌蘭陀嘆息道:「這是前世結下的業報,若是插手,便不是救他們,而是害他們。」

彌蘭陀安慰普潔道:「但佛祖為死去的釋迦族人演說苦集滅道,諸人塵垢俱盡,得到法眼凈,命終後升到天上,來生都轉世到了天道,長壽無憂,再無煩惱殺戮。」

「而佛祖又下了預言,說琉璃王和他兵眾七日之後,都將毀滅。琉璃王聞言,非常恐怖。到第七天時,琉璃王以為已幸免於難,便帶軍隊與釆女舉行宴會慶賀,忽然天空中,雲團翻滾,倏起雷震,暴風驟雨,將所有人漂溺而死。琉璃王墮入阿鼻地獄,天火將宮城一燒而空!」

聽到這普潔才大喜:「是佛祖終於忍不住施法了么?」她見過祁連神的胡巫經常在大軍出發時,施法詛咒漢軍。

彌蘭陀卻搖頭:「這不是佛祖,是業報。」

在雪山部這些原教旨的佛教徒看來,若以個人意志可以遮止業力現行,又怎么能成立業果不虛?因此,即便是具足十力的佛陀,在業力成熟之際,也不能拯救一人,畢竟誰也無法改變業果的規律。

和這件事類似,當大夏人和安息人進攻北身毒時,佛陀的徒子徒孫們也無一人做抵抗,只為死去的人超度念經。

過了一百年,輪到塞人入侵犍陀羅和罽賓時,皈依了佛法的大夏希臘人也重復了這樣的事,甚至還說服族人放下武器,任由塞人凌虐。

他們相信,人世是短暫的,為來生輪回做准備才是正途。

但這結果卻讓普潔聽得頭疼,嘟囔道:「彌蘭陀,我不喜歡這個故事。」

然後就抱著聽瞌睡的弟弟離開了羊圈。

她卻是忘了問彌蘭陀,究竟是多大的業報,讓琉璃王滅了釋迦全族?

很久以前有一個漁村百姓,因為時值飢荒,米貴如黃金,就捕魚而食。而村中有一小孩,才八歲,雖然不捕魚,但見到人們捕到一條大魚時,心生歡喜,拍手大笑。

釋迦族人前世便是漁村百姓,池中大魚便是琉璃王,見魚而笑之小孩,便是佛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