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忽如一夜春風來(1 / 2)

漢闕 七月新番 2286 字 2020-06-11

「敢告於都護,下吏親眼所見,今年六月之後,三輔及三河大旱,有的地方一百多天未下雨,郡國傷旱甚也,一些田地顆粒無收,百姓困乏,流離道路。」

「更糟的是,還連帶著起了飛蝗,水旱為災,尚多幸免之處,惟旱極而蝗。數千里間,草木皆盡,或牛馬毛幡幟皆盡,其害尤慘過於水旱也。」

聽了馮奉世的見聞後,任弘只扼腕嗟嘆,不偏不巧碰上今歲大旱,打亂了他的計劃。相較於周邊邦族,漢朝農業雖然發達,但很大程度仍是看老天爺臉色吃飯。

本來天下如此之大,水寒霜蝗每年都會鬧,但麻煩的是,恰恰是三輔三河遭災,又偏是農作物即將收獲的六月,危險性就上升到了動搖國本的程度了。

普通百姓面對旱災是無力的,只能靠陳年積糧苦撐,或向大戶商賈借貸糧食,但那樣會有被訛走土地甚至全家淪為奴婢的風險。

任弘記得,夏翁請工匠在白鹿原的庄園牆上制了一副壁畫。

畫面上群鳥亂飛,樹木焦枯,樹杈上纏有女子的頭發,樹干上掛一件紅色的衣物。樹下躺一裸體女子,皮膚呈紫灰色。右臂上伸,兩乳下垂,閉目揚手。女子的身上站一只凶猛的翼虎,右爪按著女子的頭,正吞噬女子的左肩,已經吃了大半。

嘶,大漢風俗果然開放啊,尺度居然這么大!

看上去讓人毛骨悚然,任弘乍一見,還以為夏翁有什么隱藏多年的變態愛好,畢竟他可是會拿蘿卜的馬糞喂小姑娘的——人家很快就要變成霍皇後了。

一問才知道冤枉了夏翁,這是民間常畫了祈禱避免旱災的「虎吃女魃」之畫。百姓認為,旱災就是旱魃帶來的,唯一的指望,就是靠天神派來的翼虎吃掉她!如此旱災才會過去。

天神當然不可能派翼虎到人間,在宗族也靠不住時,百姓只能眼巴巴指望他們平日也痛罵詛咒的另一種「虎」,那就是比真老虎還猛的大政府來救援。

「天子與大將軍如何處置?「任弘詢問馮奉世,雖然鞭長莫及,但他希望朝中一切安好。

馮奉世道:「天子下詔,遭災的郡縣,令民今年毋出租賦。嚴重的地方,明年的租賦也全免。」

其實三輔任弘不太擔心,關中廣泛種麥,六月前就收過一波糧食了,這也是當年董仲舒極力建議漢武帝推廣宿麥(冬小麥)的原因,不在於它多高產多好吃,而在於能平攤災害的風險。

倒是關東地區固守著舊風俗,不管朝廷如何推廣,仍不樂種宿麥,作物單一,這次就損失很大,雖聽說氾勝之在西安侯國地種得不錯,區田法畝產接近了十石,可也不能指望那點試驗田救急啊。

「三輔發官府倉稟救之,以江陵之稻救豫州,以冀州兗州之粟救河東河內。糧食來不及抵達的地方,天子又下詔開放官府所持的山林、池澤之饒與民共之,罷苑馬,以賜貧民。」

即便如此,遠水解不了近渴,今年的三河,肯定會有很多慘絕人寰的事發生,災荒期間恐怕會出現數萬甚至十多萬流民來。

任弘嘆了口氣:「朝廷應該能處置過去。」

漢武帝時災害更加頻繁,比如元封六年到太初二年,連續三年大災,最嚴重的時候,蝗蟲從關東一路往西,一直飛到了敦煌郡去,流民入關者數十萬人。

如今國家無事,在戰爭後休養儲蓄了數年,應對起來更加得心應手,只期望地方少些庸吏貪官。

但今年朝廷的重心,肯定都在救災和維穩上了,也難怪任弘提議派大軍襲擊匈奴直接被否了,大將軍是不想重蹈孝武晚年國內動盪的覆轍啊。

如此一來,任弘對這場因為他對單於一通嘲諷,罵其無種而延長的戰爭,也興致寥寥。光靠西域北庭的漢軍和諸國城郭兵,守則有余,出塞與匈奴野戰,卻贏面比較小。

正在此時,一直帶著莎車兵留在此處助陣的劉萬年卻匆匆來告知一事:「姊丈……都護,匈奴來叫陣了!」

……

等任弘上了達坂城頭最高處,站在三姊妹中的「大姊」旁邊時,正好看到一群匈奴人正在外面耀武揚威。

他們驅趕著一群衣衫襤褸的烏孫人來到塞外數百步處,匈奴小王子郅支縱馬而過,讓人大聲宣揚,說什么赤谷城已破,烏孫太後和昆彌大樂等皆已被匈奴所擄,要當場殺給任弘和瑤光看。

「假的,亂我軍心的小計耳。」

任弘早就讓韓敢當給各曲及烏孫人、西域諸王解釋過,他們昨天才剛剛接待了赤谷城的太後使者,被告知了發生在烏孫的事。

匈奴人還是狡猾的,在大單於帶著主力死磕北庭的同時,還派出右賢王和郅支,帶一支萬余騎的軍隊,向西進發襲擊了烏孫伊列水。

但恰逢入冬前夕,大多數烏孫人都遷到熱海谷地了,解憂公主派右大將將入盆地的隘口一守,還築了城塞,更有漢軍和募來的數百輕俠幫守著,倒是十分安全。匈奴人到地方一看又是硬邦邦的關塞,頓時沒了興趣。

被匈奴人逮到的,多是心存僥幸沒有從伊列水撤走的部民,甚至還有從北烏孫烏就屠那邊南下的人。畢竟七河地區比不上伊列水上游草木肥沃,按理說這些人是匈奴人友軍,結果卻被郅支不分良莠抓了,俘獲上千人和牛羊數萬頭帶了回來。

這些烏孫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臉上都帶著絕望的神情,路上恐怕受盡了折磨,大冷天被剝光了衣裳,赤裸裸的哆嗦站著,而郅支則帶著匈奴人縱馬而過,不住地將這些人驅趕到達坂城塞這邊來。

於漢軍而言他們是異族,於瑤光手下的烏孫人而言也非親眷,但守軍臉上仍浮現出了些許不忍,匈奴人這是想打擊守軍士氣,還是驅良攻城?

郅支不住的耀武揚威,大聲對塞上眾人指點取笑,一邊用鞭子抽打他們周邊的烏孫人,借著馬勢,每一鞭過去都是鮮血淋漓,他們被迫繼續往前,漸漸已靠近了射程。

士卒們面面相覷,都在等任弘的命令,最後卻是任都護身邊,一支箭率先射出!

竟是瑤光親自開了弓,她瞅准機會,將一個不小心進了射程的匈奴人射落馬下,卻遺憾未能擊殺。那匈奴人起身後卻不畏懼,反而大聲嘲諷,甚至還一刀砍死了身邊的烏孫老人。

瑤光大怒,還欲再射,任弘連忙止住了她:「夫人不可動氣。」

而那些以為能逃走的烏孫人,在走了十步數十步後,也陸續被背後的箭射殺,只剩下一片赤條條的屍體倒斃塞前。

烏孫騎將烏布沉著臉請求出戰,卻被任弘否了:「就如吾等斬了匈奴人首級,掛在馬上送回羞辱單於一樣,這也是匈奴人的激將之法。」

匈奴人不善攻城,大單於麾下憋屈了幾個月的數萬騎,就等著漢軍出塞呢。

前幾個月前匈奴人也干過類似的事,那左賢王小王子稽侯珊在火焰山之戰敗逃後,順路滅了蒲類後國,俘虜了舉國之眾帶到達坂城塞炫耀,搞得那一仗好像是他們贏了一樣。

最讓任弘難受的,不止是眼睜睜看著蒲類後國的眾人被匈奴人屠戮,還讓都護治下的邦國少了一個,從50變成了49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