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終究還是一個人扛下了所有(1 / 2)

漢闕 七月新番 1987 字 2020-06-11

四月份時,長安還在極力宣揚匈奴遇災大亂即將瓦解,對北方鄰居幸災樂禍,「匈奴崩潰論」喧囂塵上,從民間到官府都興致勃勃,大有今年北上伐匈一舉滅亡之勢。

而到了五月份時,當關東大地震的消息傳來時間,長安朝野一時鴉雀無聲,全都懵了。

這場可稱之為「壬寅地震」的災害,波及河南以東四十九郡國,殺六千余人,主要傷亡集中在琅琊郡東武城,民間屋舍垮塌經濟損失不可計數。

你說巧了不巧,去年剛立的孝武廟也是四十九個郡國,雖然地域並不完全重合,但這數字太讓人浮想聯翩了。

更糟糕的是,去年剛投入巨資在北海、琅邪修築的孝武廟,在地震中轟然崩塌!

國之大事,唯祀與戎。而祖先宗廟,更是各種祭祀禮儀中的核心,宗廟墮毀,乃是重大的政治事件,皇帝劉詢得知後,便身著素服,避正殿五日。

倒是朝堂之上,立刻展開了一場甩鍋大賽。

得知關東地震兩廟墮毀後,丞相、昌水侯田廣明率先發難,上疏稱:「山陵崩竭,川谷不流,五谷不植,草木不茂,則責之司空!」

道理是這么個道理,但問題是大漢沒有司空這官啊!

田廣明也知道這點,於是舉了個例子:「孝昭時,太常江德坐孝文帝廟郎夜飲失火免。」

周時的司空主管禮儀、德化、祭祀等,恰好與太常重合,他的意思是,如今的太常,蒲侯蘇昌應該為此事負責。

田廣明很希望蘇昌能接下這一口大鍋,因為算起來,蘇昌還是他的老部下。

孝武晚年,關東流民二百萬,地方動盪,田廣明以酷吏手段上位,被任命為淮陽郡太守,恰逢淮陽城父縣令公孫勇與門客胡倩等謀反,假稱朝廷綉衣使者督捕盜賊,想要發動兵變殺了田廣明。

幸得田廣明發覺,將作亂之人擊殺,但主謀公孫勇卻逃了,跑到附近的圉縣,當時縣中廄嗇夫江德、尉史蘇昌一起拘捕了此人。

因為這是破天荒的官吏謀反大案,所以事後漢武將出力的江德、蘇昌都封了侯,倒是田廣明沒混到侯位,只提拔做了大鴻臚,掌握了實權,故江德、蘇昌等都依附於他。

如今出了這等大事,田廣明不甘就此下台,故希望蘇昌能主動站出來分擔責任。

蘇昌或許是記起好友江德因孝文失火而被廢除侯位,覺得此事與他無關,心存僥幸,竟不顧舊主情誼,反咬田廣明一口,上疏稱: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遂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焉!」

所以若是陰陽不調,四時不順,你這作為百官之首的丞相是否要承擔一點責任呢?

天人感應已深入人心,出了這么大的事,朝廷肯定要問責大臣,其中首當其沖的便是三公。

而三公之中,大司馬大將軍暫時無人膽敢指摘,御史大夫杜延年在末尾,天塌下來個子高的頂著,田廣明遂成為眾矢之的。

而更讓田廣明絕望的是,大將軍這次似也不打算保他,將田廣明和蘇昌相互攻訐的奏疏一起留中。

叫田廣明膽戰心驚的是,他的姘頭,那個帶著兒子來投靠他的受降城都尉寡婦,說早上收到了大將軍府送來的禮物——一口近年來長安十分流行的炊具「任氏鍋」。

「鍋者過也,大將軍這是想要我主動攬過啊。」

而若是不從,光是與寡婦通奸一事披露出去,也足夠田廣明身敗名裂,到時候毀掉的,就不止是政治生涯。

田廣明長嘆,他自從投靠大將軍快二十年來,兢兢業業不曾有過,如今卻如同用舊的靴子般被摒棄,不由想起了好友田延年因為區區三千萬錢,而被逼自刎而亡的下場。

「這地震,為何偏偏就被我遇上了?」

他只能含著淚寫下辭程:「廣明無能,幸得備員宰輔,奉職不修,不能宣廣教化,陰陽未和,災害未息,咎在陳臣……」

田丞相終究還是一個人扛下了所有,丞相沒了,侯位只怕也要不保,下半輩子頂多就是個富家翁,書罷,田廣明只憤然抬頭道:

「大將軍,你也太無情了!」

……

五月初,地震消息傳來次日,田廣明便火速攬過辭相,但輿情並未因此而宣告結束,一股暗潮在長安城的士人中涌動。

經常借故不去上班的左曹楊惲對這股浪潮最清楚不過。

楊惲自從結束軍司馬的職責後,便為其父守了幾個月的孝,而後將楊敞留下的數百金一散而空,統統給了族人,他則奉養母親,居家著述。

首先是二十年來未得流出的《太史公書》,因為天子喜好此書的緣故,終於能重見天日,楊惲的主動工作便是將其整理公布,時常入宮朝見。只是皇帝與他還是處不來,沒有西安侯和張敞在場時,楊惲甚至會與皇帝爭吵,常常不歡而散。

除此之外,楊惲還在續寫《太史公書》,他想以略顯粗略的《大宛列傳》為基礎,作一篇《西域列傳》將五十國都囊括進來,描述其地理和風土人情。同時還應任弘之請,寫一篇《西征記》,將元霆元年西涼鐵騎的數千里遠征記錄於簡冊之上。

平日里,楊惲則親自下田勞作,歲時伏臘,亨羊炰羔,斗酒自勞。他為秦聲,妻為趙女,二人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數人,酒後耳熱,仰天拊缶,自得其樂,一副狂士行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