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漢軍不滿萬(1 / 2)

漢闕 七月新番 2504 字 2020-06-11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此言雖有道理,但不是人人都做得來。

有時入了虎穴,才剛剛摸到老虎屁股,就以身飼虎了。

到了次日,當康居副王來慰問時,兩顆血淋淋的匈奴百騎長頭顱被馮奉世扔到了地上。這位旁人眼中的「文吏」昨夜親自持劍殺三人,此刻仍帶著殺氣,當面質問康居副王。

「副王,這就是康居對漢使的款待?」

和月氏一樣,康居也有副王、次王制度,或以兄為副王,或以弟為次王,就跟匈奴的左右賢王差不多。

之前面對漢匈使團一先一後抵達,康居王不欲親自出面,便讓副王應付漢使,王子招待呼韓邪,顯然更重視前者。

這與過去截然不同,張騫開通西域之初,每逢單於使者持書至,則康居俯首帖耳,不管對方要馬匹還是女人,都免費供應,至於漢使路過,則當成肥羊好好刁難勒索一番,不出金帛,那就餓著吧!

但隨著大漢重回西域,在對匈奴的戰爭中屢屢獲勝,康居也開始看人下碟了。

誰料受了冷遇的匈奴使團猜到漢使抵達,呼韓邪孤注一擲,竟挾持康居王子,襲擊了漢使營地!

昨夜事發突然,守在附近的康居將沒有得到康居王、副王之令不敢妄動,竟就眼睜睜看著兩百余騎匈奴朝漢使駐地發動猛攻。

但結果讓人愕然,人數占優的匈奴人才沖進去沒多久,便被全副武裝的漢使吏士反擊,打得抱頭鼠竄。匈奴人因鐵蒺藜失馬,只能下來步戰,這無疑是棄其長而取其短。

漢軍中最為勇猛的是一個棄了鉤鑲和劍,改持雙刀的使者親衛郭翁中,起碼斬了七八人於刀下,而馮奉世也不虛。

最後匈奴人付出數十人死傷的代價後,落敗離開了營地,而愣愣出神的康居人這才將雙方分開。

事後康居的王與副王通了氣,都覺得漢軍戰力較之三十年前的大宛之戰,簡直是判若兩支軍隊。

當初康居人游弋在盟友大宛附近,看著李廣利在郁成和貴山城下撞得頭破血流,漢兵無功而返,覺得漢雖廣大,但軍隊也不過如此。可如今,區區使團吏士,居然能擊敗數倍於他們的匈奴人,而馮奉世用一句話總結了昨夜之戰。

「夫胡兵五而當漢兵一,五個匈奴人敵不過一個漢兵,而當結陣而戰時,漢兵更能以一當十!」

馮奉世確實是做使者的料,一張口就有內味了。

「八年前,匈奴日逐王數千人圍困樓蘭城,被三十六名漢使吏卒逼退。」

「七年前,右賢王數萬騎圍鐵門渠犁,被還是小使者的任都護和傅都護兩千援兵嚇退。」

「兩年前,匈奴大單於親率國中半數騎從,號稱十萬騎,打算踏平北庭,卻被五千漢兵所阻,戰爭從夏天拖到了冬天,仍未打下一座城塞。」

「故漢軍不滿萬尚不可敵,如今大都護親率虎賁一萬,揮師而向七河,更是所向無敵!就算匈奴舉國來援,也不在話下。」

等譯者將此言轉告康居副王,看著他凝重的臉色,馮奉世再接再厲:

「匈奴如此,康居自以為,多少人能與上萬漢軍為敵?」

康居素來欺軟怕硬,在對兩邊力量進行評估後,心中漢匈天平再度向著強者傾斜。

康居副王向馮奉世告罪,承諾一定會派人將「逃走」的匈奴王子抓回來,又去與康居王通氣後,當夜康居王就在金頂大帳中宴請了馮奉世,並信誓旦旦與他殺馬歃血盟誓。

「康居將會中立,兩不相幫!」

……

康居人素來狡猾,雖然沒聽過唇亡齒寒的典故,卻明白這個道理。當初面對漢宛戰爭,也是嘴上說著中立,實則卻暗暗幫助大宛。如今亦然,雖然馮奉世說得很嚇人,但康居王依然相信,以康居之廣袤,漢軍西進損耗極大,相當於越過漠北去攻打匈奴,奈何他們不得。

於是,康居王一邊親自穩住馮奉世,一面好生寬慰呼韓邪,送他回匈奴,說願意同匈奴保持過去的羈從關系,同時速遣王子抱闐抵達七河,將康居的選擇告訴烏就屠。

曾經烏孫強盛時,有帳落十萬,一帳出一丁,勝兵亦有十萬騎。但在內戰和分裂後,烏就屠割據七河,坐擁四萬帳,七河草原十分富庶肥沃,後世哈薩克斯坦的經濟中心阿拉木圖就在這片土地上。

而解憂太後的南烏孫占有熱海谷地、碎葉川和伊列河谷,則有五萬帳,數量上略占優。

如今烏就屠面臨大敵,偵得南烏孫的騎從開始集結,便迅速帶著部眾撤離了夏牧場,帶著國中三萬帳西撤至與康居分界之處——還有一萬帳未來,大概是在幾個貴族帶領下,決意投降南烏孫了。

「甘心朝女人下跪的懦夫,不配做狼王的子孫。」

烏就屠十分不齒,如今他能維系統治的一大理由,便是解憂搞什么太後臨朝稱制,破壞了烏孫舊俗,對此不滿的烏孫貴族集結在他身邊。

眼看戰爭日益逼近,對大漢的請降沒有下文,匈奴是指望不上,烏就屠只能希望與自己聯姻的康居王能助一臂之力。

而如今抱闐卻將他這一期望戳破,烏就屠大為失望:「康居王就忍心看著我被殺死剝掉頭皮,剛嫁給我的康居公主淪為漢人的奴婢么?」

若無強大的康居做後盾,靠手里的三萬帳落三萬騎從,烏就屠是絕無勝算的。

當初赤谷城一戰,他曾以萬騎沖擊漢軍步陣,結果被傅介子帶著兩千漢軍擊潰,如今聽說從天山北路西進的漢軍號稱上萬騎,更有城郭兵萬余,南烏孫三萬之眾也出熱海北上,這如何敵得過?

好在康居王沒有徹底放棄烏就屠,讓王子抱闐給了他一個選擇。

「遷徙!?」

烏就屠的大吃一驚,本能地拒絕這項建議,要知道,他的父親肥王,就是在試圖帶著烏孫避匈奴鋒芒,遷離熱海時慘遭貴族背叛刺殺的。

抱闐寬慰他:「康居王已在夏都集結國中幾乎所有騎從,合七八萬騎集中在碎葉川上游,協助北烏孫遷離,誰敢反對昆彌?」

這卻是康居王變相幫助烏就屠了,烏就屠大喜,遷徙是游牧行國面對危機時常采用的手段,最初時狼王獵驕靡便是帶著烏孫附從匈奴,遷至如今的地盤上慢慢壯大的。

只是北烏孫北接堅昆,東北臨呼揭,東方則是南烏孫,西邊為康居包圍,遷無可遷啊,除非……

「康居王願意讓我部遷入康居國中?」

康居廣袤,東西九千里,人口卻不比烏孫更多,除去那些沙漠戈壁,在其內部有大片的無主草原。烏就屠不願就此敗亡,康居王的承諾讓他仿若抓住了救命稻草。

抱闐道:「在夷播海西北三十天馬程外,過去烏禪幕部的駐牧地,只要昆彌答應遷徙,從此以後,那里就是北烏孫的牧場!」

作為後世哈薩克斯坦新首都的阿斯坦納,先時為烏禪幕部落所居,後來烏禪幕東遷投靠匈奴,其地遂空。雖然相較於被夷播海包裹的七河地區,那地方顯得貧瘠而寒冷,但卻成了烏就屠的最後生機。

康居並不缺土地,缺的是人口,烏就屠得到康居王保護的前提是,他必須成為康居的臣屬,就像康居西北的奄蔡國,以及康居南方的粟特五城邦一樣。

烏就屠只剩下一個擔心:「康居王承諾保護我的部眾,但若漢人追入康居呢?「

抱闐沉下臉:「那漢人便選擇了戰爭,就算當真一漢敵五胡,就算漢軍滿萬不可敵,也不可能在蔥嶺以西長期用兵,但康居卻能讓赤谷城永遠不得安寧!」

烏就屠緘默了很久很久,看著腳下富饒的草原,以及波光粼粼的夷播海,眼中充滿不舍,最後只嘆氣道。

「找不到食的狼群,也會遷徙到下一個獵場去,這大概,就是烏孫人的命運吧。」

烏就屠下定了決心,咬牙道:「任弘和解憂可以得到七河。」

「但卻得不到這片土地上的帳落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