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煉金術士劉更生(1 / 2)

漢闕 七月新番 1767 字 2020-06-11

任弘是萬萬沒想到,他居然還有被朝中清流之臣,在野的賢良文學們翻來覆去誇的一天。

二月下旬,在朝廷的新鹽鐵政策頒布,宣布按照鹽鐵之議後的決定,廢除關中多余鐵官,比如京兆尹廢鄭縣的「兆一」,只留藍田。右扶風廢除漆縣的「扶二」,只留雍縣鐵官。

關東則是末位淘汰制,若一郡有多個鐵官,則去年上計效益最低、在黃霸調查時質量最差,民怨最大的鐵官加以罷黜!

任弘本來想學一學張安世的作風——每次與皇帝商議大事,決定後,老張總是稱病退出。等聽到皇帝頒布詔令後,這家伙再假裝大吃一驚,派人到丞相府去詢問。所以即使是朝廷大臣,也大多無人知道他曾參與決策,搞得一切都像是皇帝聖明裁決一樣。

但這次的事,天子卻將任弘的奏疏在朝中頒布了出來,搞得他想推功於上都不行。

此策一被天子批准,頓時博得朝野稱贊,除了大贊皇帝聖明外,還順便連任弘一起誇了。

連蘭陵蕭望之都稱贊說:「鐵官作鐵器,多苦惡,用費不省,卒徒煩而力作不盡,且與民爭利,今任大司農稍削鐵官,還利於民,善莫大焉。」

而老太常韋賢更是在卸任前盛贊說:「孔僅、東郭咸陽奸邪任用私人,桑弘羊謀逆而反,田延年貪狼取賄,唯大司農弘有仁義而能正己。」

意思是任弘是這五十年來,唯一一個好大司農。

當然了,是儒士認為的那種好,在任弘看來,他罷黜一部分鐵官,雖是為了良性競爭,但也算「出賣國有資產」了。

被罷黜的鐵官沒有作廢停業,而是要包給私人:沒有官職的列侯,這些年暗暗積攢財富的富商。

一時間,為了爭奪鄭縣、漆縣的鐵工坊運營之權,關中的列侯富豪們都要打破頭了,而這次大司農采取競標,價高者得,等到一口氣租出去十幾個鐵山鐵工坊,來年北伐匈奴的錢都快齊了……

鹽鐵是暴利,漢初時靠冶鐵發家的蜀郡卓氏、南陽孔氏富比諸侯,車騎千乘,奴仆上萬,後來者自也趨之若鶩,希望能趕上這個百年一遇的風口。

連幫任弘經營香料和茶葉的盧九舌也想分一杯羹,跟九市商賈合資,欲走任弘的關系拿下弘農郡新安縣的鐵山,做一只隨風上天的小豬,被任弘罵了一通才嚇得放棄了打算。

而那些丟了鐵飯碗的鐵官吏員,恐怕背地里也要罵任弘許多年了。

「太學那邊,從博士到弟子,也盡是誇夫子的,說夫子將大將軍十多年前就該做的事完成了。」

今日是休沐,宗正家的二兒子劉更生一如往常那般來任弘這請教,他已經十一歲,越發聰慧,已經開始進太學旁聽了,任弘發現自己真撿了個小天才。

也罷,那劉向找不到,就找不到吧。

眼下聽劉更生說起此事,任弘卻搖頭,開始教弟子做人做官的道理:「始元年間,賢良文學被召至長安開鹽鐵之議,他們最初是如何吹捧大將軍的?」

劉更生搖了搖頭,那會他還沒生,怎么知道?

任弘搖頭:「儒生言,漢興百有余年,有人不短不長,出白燕之鄉,持天下之政,時有嬰兒主,卻行車,安中夏。」

那段時間,霍光是真的被吹成周公再世,甚至有攛掇漢帝禪讓的家伙。

「那諸生如今又是如何貶低大將軍的呢?」

這個劉更生知道,對霍氏的唾罵從去年至今,仍不絕於耳,已經成了太學和清流圈子的政治正確了。

「彼輩說大將軍擅廢立,亡人臣禮,不道。且不學無術,暗於大理,故家族夷滅。」

任弘頷首:「建樓的和拆樓的,總是同一群人。今日誇我的是這幾人……」

他露出了笑,想到劉詢」竟寧「年號真實含義披露後眾人可能的反應:」等到明年今日,謗我者恐怕亦是這幾人!「

「不必再提此事,你我繼續聊,這生鐵、熟鐵、鋼之別,就是鐵中所含碳多寡不同……」

前幾天,有好消息傳來,說是藍田鐵官已經用任弘提的方法,生鐵熟鐵一起煉,在試驗過無數次生熟鐵的不同姿勢體位配比後,外面的熔融層真是近似百煉鋼的材質!

「如大司農所言,用熟鐵打成薄片如指頭闊,長寸半許,以鐵片束包尖緊,生鐵安置其上,又用破草履蓋其上,泥塗其底下。洪爐鼓鞴,火力到時,生鐵先化,滲淋熟鐵之中,兩情投合,取出加錘,再煉再錘,不一而足,遂得百煉之材!」

於是剛被舉薦為「高工」的郭、孔兩位鐵官也加入了吹捧任弘的隊伍,在他們看來,這世上已經沒人比大司馬衛將軍更明白如何煉鋼了。

劉更生不是那種乖乖聽老師話的人,作揖道:「夫子教我這些匠人之事有何用處?」

「孺子,你先前不是看了淮南遺策,想煉銅么……」

「夫子,是煉金。」

劉更生更正道:「小子在父親所藏淮南諸書中,找到一本《枕中鴻寶苑秘書》,書中記載有修道成仙、使役鬼物、煉黃金之術,以及鄒衍重道延命方,但我按書上方法燒煉黃金卻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