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首登政事堂(1 / 2)

逍遙侯 大司空 1167 字 2020-08-11

「敕李中易參知政事制,門下:閎散同功,降高麗於海東,拓河西千里之地,得戰馬之源因肇於漢基。必資佐命之臣,以輔興王之業。推忠協謀佐理功臣,端明殿學士、太子少保、權知開封府事、開國逍遙郡公、上柱國、徐州牧,食邑一萬戶李中易,功參締構,業茂經l,稟象緯之純精,契風雲之良會。洎贊樞機之務,屢陳帷幄之謀……可:尚書右仆s、參知政事、翰林學士承旨,差遣、功爵、散官、勛、封,皆如故。奉敕如右,牒到奉行。顯德六年四月初六日下。」

在唐宋之際,入政事堂為宰輔,可是了不得的大事。李中易就算是非常想馬上晉位,也絕不可能一接到詔書,就歡喜的上任。

大周立國之後,承襲唐制,以尚書令、中書令、侍中、中書侍郎、門下侍郎或是尚書左右仆s,兼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方為真宰相,其權柄極重。

說白了,李中易這個尚書右仆s,只是名義上的尚書省首腦人物之一罷了。

正因為,缺少了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頭銜,李中易這個參知政事,也就只能是副相,而不是名副其實的當朝相公。

經過三拜三辭的虛偽過場之後,在開封府衙諸官的眾目睽睽之下,李中易拜領了晉升的詔書,正式就任參知政事兼權知開封府事。

待結束了繁瑣的領詔禮儀,李中易送走了天使之後,他剛轉過身子,就見府衙內的眾人。齊齊彎腰,視線朝下,再無一人敢正眼看他。

如今,李中易的地位,已經絕非往日可比。參知政事兼開封知府。這就類似於副總理兼市委書記,一言九鼎的開封府一把手。

「恭喜參政,賀喜參政……」在劉金山的帶領下,整個開封府衙的大小官員們,紛紛大拜行禮,向李中易表達出「誠摯」的敬意。

當領導的。尤其登上大領導寶座的首長,每天都會被各種馬p話,包圍在其中。

這些馬p話之中,必定有真有假。想讓府衙之中的所有人,都跟李中易是一條心。這顯然是痴心妄想。

李中易懶得在乎府衙內的某些人,是否真心誠意的向他道賀,只要這些人按照他的指揮b去運轉,圓滿的達成他的意圖,這也就足夠了。

回到二堂後,李中易剛剛坐定,還沒來得及喝口熱茶,就聽李雲瀟來稟。「回爺的話,政事堂使人過來,說是有要事相商。」

李中易看了眼滿面笑容的劉金山。不由輕聲嘆道:「我這才剛剛上任,旋渦就卷了過來。」

劉金山摸著胡須笑道:「東翁,政事堂的相公們,恐怕是想給您一個下馬威吧?」

李中易微微一笑,說:「參政,參政。參知便可,主政就不必了。」

劉金山輕輕撫掌。笑道:「東翁高明,在下佩f之極。」

政事堂的相公們。手頭的權力極大,李中易的資歷又淺得嚇死人,所以,他接了消息之後,當即動身登車,前往位於禁中的東府。

時人慣例,政事堂又稱為東府,樞密院因為衙門位置偏西,則為西府,合稱兩府。

大周帝國的政事堂,內有舍人院,其官有知制誥和直舍人院,主要負責撰擬詔旨。除此之外,政事堂的直屬辦事機構,還有孔目、吏、戶、兵禮和刑,共五房,由十五名堂後官,分曹處理政務和軍國大事。

提點五房公事堂後官,是政事堂內部的最高級幕僚x質的官員,其職權相當於政事堂秘書長。

現任提點五房公事堂後官,楊炯,是范質就任首相之後,一手提拔起來的心腹。

也正因為,楊炯是范質的心腹,所以,別看其地位不高,爵名不顯,實權卻大得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