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4章 真國士(1 / 2)

逍遙侯 大司空 1726 字 2020-08-11

劉心存暗暗一嘆,李筠的老毛病又犯了。此人不能沾酒,一旦喝多了,必會口出妄言。

另外,李筠的疑心病非常重,一直擔心和梁太祖朱溫一樣,被兒子和大將們聯手剁了腦袋。

說句實話,李筠雖然貪財好色,卻從來不碰部下的財產和家眷,這一點倒是頗令劉心存感到欣慰。

「大帥,在下追隨您長達二十余年,那時候您還只是個營指揮使。」劉心存含著熱淚,滿是深情的感慨道,「在下始終記得,如果不是大帥您出手搭救,在下的全族老小,早就灰飛煙滅了。」

「大帥,整個昭義軍境內,人人都知道,我劉獻忠生是您的人,死是您的鬼。這么些年,大帥您待在下真心不薄,賞的田產近萬畝,銀錢更是無數,逢年過節從沒少了厚賜。」劉心存對李筠十分忠誠,卻也不是海瑞式的死心眼,他素來知道,李筠喝多了酒後,便是疑心病最重的時候。

這種節骨眼上,劉心存如果和李筠擺事實講道理的硬頂,那只能是一言以蔽之:找死!

所以,劉心存徹底放軟身段,采取以柔可剛的手段,希望用多年的老交情來打動李筠,此所謂以情動之,以義感之。

李筠果然就吃這一套,他楞了半晌之後,冷冷的問劉心存:「照你的說法,你並不看好契丹人,反而認為銅臭子那個奶娃娃能贏?」

劉心存暗暗松了口氣,李筠其實是個聽得進去不同意見的主帥,只不過疑心病比旁人更重許多罷了,尤其不能碰酒。

自從晚唐以降,凡是能在政治舞台上嶄露頭角的武人,總有過人之處,李筠也不例外!

怎么說呢,李筠雖然刮地皮比較猛,但對於身邊的親信,還是很舍得論功行賞,而且是重賞。

在劉心存看來,昭義軍所屬的澤、潞、邢、洺、磁五州之地,但是,因為常年與劉漢作戰,契丹人幾乎年年南下打草谷,導致壯丁人口大量南逃流失。

戰亂的緣故,使原本土地肥沃的河北大平原,變成了地瘠民貧的窮鄉僻壤,要不史書怎么會留下濃墨重彩的一個定論:寧為太平犬,不做亂離人呢?

穩定壓倒一切,其實是非常有道理的。哪怕是昭義軍的稅賦再重,只要草民們可以安定的生產,有飯口吃,有個盼頭,社會就不至於大亂。

客觀的說,在劉心存的協助下,李筠也出台了不少有利於招募壯丁,擴大農業生產的諸多善政,這也是貧瘠的昭義軍轄境內,以區區五州之地,居然可以養活五萬兵馬的底氣所在。

現在的問題是,晉陽的劉鈞又要搞事了,他不僅主動派重臣來聯絡李筠,還帶來了耶律休哥的特使,契丹國北院大王耶律屋質。

李筠的地盤位於河北及河東的交界處,對於北國的虛實,多少知道一些。

契丹太祖耶律阿保機,分迭刺部為五部院和六部院,各有一名夷里堇負責管理。契丹太宗時,改夷里堇為大王,分管五部院的為北院大王,管轄六部院則為南院大王。

契丹人的官僚體制,其實是最早的一國兩制,分為北面官和南面官,尤以北面官為重。

北面官的最高軍政大權分由北樞密院和北宰相府掌握,北樞密院控制契丹國的所有兵馬,北宰相府則掌握契丹國的大小民政事務。

地處幽州的南樞密院,其實權則小多了,僅僅只掌握隸屬於契丹國境內的漢人兵馬。無論從兵馬的數量上,還是質量上,南樞密院不僅遠遜於北樞密院所掌握的軍事力量,而且必須聽命於北樞密院的調遣。

實際上,契丹人一點也不笨,他們也深深的懂得一個道理: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對於漢人必須嚴密的監視並防備著。

耶律屋質,那是歷事五朝的契丹皇族元老,地位出奇的很高,他的實權也僅次於北院樞密使和北院左右宰相而已,算得上是契丹國為數不多的重臣。

據李筠所知,耶律休哥利用手頭的兵權,架空了契丹睡皇之後,在登上契丹國攝政王寶座的過程中,耶律屋質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所以,耶律休哥破例安排耶律屋質充當特使,以北院大王的身份親自來和李筠直接談判,可想而知,他對此次合作結盟格外的重視。

以劉心存的暗中觀察,正因為耶律休哥表達了充分的誠意,原本就對柴榮不滿的李筠,真的動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