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1章 南征序幕(1 / 2)

逍遙侯 大司空 926 字 2020-08-11

雜科的風波還沒過去,進士科的閱卷工作已經告一段落,主考官孫從文領著十幾位同考官,一齊來垂拱殿拜見李中易。

「諸位卿家,都辛苦了。」李中易擺了擺手,吩咐宮女搬來錦凳,命考官們都坐下了。

按照往常的慣例,李中易拿起了孫從文等人列為一甲的一張試卷。試卷已經拆了彌封,李中易看清楚名字後,不由微微一笑,敢情考官們將張去華列為一甲第一名會元。

對於進士科的名次問題,李中易並不太在意,按照考官們初步擬定的名次,依次看了試卷。

最後,李中易笑著說:「就依諸卿定的名次,發榜吧!」如果他動了進士科的手腳,只怕是文臣集團就敢把天給捅破。

隨著李中易一聲令下,進士科的上榜名單,經過重新謄抄之後,張貼於午門外的皇榜之上。

內閣的幾位相公,原本心里都很忐忑,畢竟,李中易動了雜科的手腳,難保不會動進士科的手腳。

然而,讓相公們大出意外的是,李中易居然全盤接受了考官們的意見,這實在是有些匪夷所思。

意料之外的驚喜,頓時讓文臣集團有了一種撥雲見日之感,大家普遍認為,這是李中易的巨大讓步。

按照慣例,新科的貢士,都要參加十日後舉行的殿試,殿試的地點就在垂拱門內的垂拱閣。

垂拱閣的面積,足有幾千平米之大,可以容納上千名貢士同時在這里考試。

殿試不設主考官,由內閣的諸位相公集體閱卷,並集體拿出高中進士的名單。

殿試開始的這一天,李中易高居於御座之上,接受了內閣群相以及新科貢士們的集體朝朝拜。

至於殿試的題目,則是李中易信手寫下的時務策,即:周唐外重內輕,秦魏外輕內重各有得論?

題目的意思是說,周朝和唐朝屬於強枝弱干的國防體系,秦國和魏國則是強干弱枝的國防體系,請問各自的得失?

說白了,對於完全沒有時務經驗的貢士們而言,所謂的答題,都屬於典型的紙上談兵。

按照慣例,開始考試之後,李中易就可以閃人了。可是,他不僅沒閃人,反而安穩的坐在龍椅上,默默的翻閱著內書房記室們呈上來的節略。

李中易沒走,內閣的相公們自然也得陪著,陪考的六部九卿們,更不敢擅自離開。

殿試安排這么多人在現場,其實是文臣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擔心李中易在進士上榜名單上,又鬧出妖蛾子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