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興兵討伐(1 / 2)

排查梁山各頭領個人問題,耗費了一年有余,但成效非常顯著,整個梁山,從上到下,精神面貌又有新的變化,凝聚力遠超以往,這李俠客不遺余力的宣傳之下,便是全國百姓也知道了梁山泊肅清內部官員的消息。

這梁山泊眾人,到現在還只是一伙占山為王的賊寇,至今不曾正名,但就是這么一幫賊寇,竟然在內部懲治起貪腐來,著實令人又吃驚又好笑。

綠林中人都感好笑,覺得李俠客有點小題大做,做強盜不就是為了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么?不就是為了搶錢搶糧搶娘們么?要是連這些事情都要處理殺人,那當強盜土匪還有什么意思?

因此本來不少想要投奔梁山的江湖好漢,有一大部分都打了退堂鼓,不敢再向梁山投奔,害怕自己還沒大碗喝酒呢,就被人抓進去定罪打死了。

這種情況,鬧得天下皆知,平民百姓都只是當做一個談資,但是朝廷里有識之士,卻是大為憂慮:「這梁山泊雖是草寇,怎么卻有了幾分朝廷氣象?」

只是如今方臘與朝廷交戰正酣,無有精力再去招惹水泊,因此即便是心中憂慮,卻也無法對梁山出手,只能眼看著梁山做大。

此時方臘接連攻占兩浙地區,據守長江,與朝廷南北對峙,聲勢浩大,如日中天,童貫領兵與方臘交戰,三戰三敗,損兵折將,由此不敢冒進,與方臘對峙起來。

若是按照原本的走向,童貫滅方臘,一年可平,但是這個世界里,因為李俠客與方臘的合作,販賣私鹽,積累財富,使得方臘兵精糧足,不遜朝廷,因此戰力極強,並不比朝廷遜色幾分,又有淮西王慶,河北田虎,在兩方呼應,又有李俠客鎮守梁山泊虎視眈眈,因此朝廷八面受敵,不敢全力應對方臘,如此一來,大戰曠日持久,雙方損耗極大。

最後還是宗澤率兵過江,一舉破了杭州城,這讓方臘吃了敗仗,由此開始,一敗再敗,朝廷兵馬乘勝追擊,只三月,連勝十一場,方臘大敗虧輸,節節敗退。

尚書王寅與皇侄方傑,夙夜難寐,向方臘進言,准備求救梁山。

方臘嘆道:「梁山泊蓄謀已久,絕不會輕舉妄動,求他們出手,萬難請動。是我心急,起兵倉促,方才有今日局面。如今我軍敗局已定,回天乏力,便是求救梁山,也難掩頹勢。」

他吩咐方傑、王寅:「你們兩個與梁山最為交好,待我死後,你們便率旗下弟兄,一起投奔梁山去吧。李俠客城府極深,最能隱忍,若是我所料不錯,待到童貫得勝之時,便是李俠客出兵之日,嘿嘿,我們忙了這么許久,卻被李俠客坐收漁利!」

方傑大哭,不肯離開方臘,願與摩尼教眾共存亡,被方臘命人亂棍打出,將鄧元覺、龐萬春等人一發趕了出去,讓他們與方傑一起投奔梁山,只有厲天閏、石寶以及國師包道乙留在軍中,與方臘共存亡。

幾日後,方臘兵敗城破,自殺身亡,將軍石寶重傷被擒,厲天閏不知所蹤,包道乙被亂箭穿身,死於非命。

由此席卷了大宋東南的摩尼教眾,盡數被殲滅,兩浙之地,匪患終於清除。

且說尚書王寅、皇侄方傑,率領鄧元覺、龐萬春等人星夜趕奔梁山,等到了水泊之後,居不易親自下山接應,李俠客卻是托病不出。

王寅、方傑等人一再懇求李俠客出兵援救方臘,只是李俠客一直不曾與他們相見,居不易又做不得主,再三請示,不曾獲得批准。

王寅、方傑心急若焚,正懇求間,梁山泊細作飛鴿傳書,將方臘戰死的消息傳了過來,居不易將此消息告知方傑等人之後,王寅、方傑、龐萬春等人泣不成聲,在梁山搭建草棚,祭奠方臘等人,哭聲震天。

此舉惹得魯智深大怒,沖入李俠客院內,咆哮大堂,爭論良久之後,方才獲准率領三千精兵與鄧元覺、方傑、王寅、龐萬春等人進發江南,一口氣殺進敵營,將方臘屍體搶回,又將石寶救出,之後方傑馬踏連營,要殺童貫,被宗澤將軍彎弓搭箭射中臂膀,多虧了鄧元覺、王寅、龐萬春舍命救出。

之後眾人不敢戀戰,連夜從水路逃回梁山,將方臘骨灰在梁山安葬,眾人大哭了一場,暫且在梁山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