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一、二章 天壇(1 / 2)

冥河傳承 水平面 2327 字 2020-06-11

第九百三十一章朝會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韋公公大聲地呼喊道。

等了一會兒,還真的無人站出來奏對。

因為實在是三十年來風調雨順,四海升平,周邊的異族不是被打沒了,就是徹底臣服了。

連一個敢跳的都沒有,讓軍部的大佬們也是十分無奈。

「好,既然無事啟奏,那朕有話說,請玉景道長進來吧。」楊廣開口道。

韋公公大聲開口道:「陛下有請玉景道長進殿。」

不多時,玉景道人穿著一身朴素的月白道袍,頭截玉冠,一副仙風道骨的氣派,緩緩地走進了殿,走到了太和殿殿前。

「參見陛下,貧道玉景稽首了。」玉景道長以道家之禮稽首道。

「宣旨吧。」楊廣淡淡地吩咐道。

韋公公從袖口中掏出了一卷聖旨,打開來宣布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故冊封玉道長為欽天監監正。自今日起,改飲天監為部級,飲天監監正為正二品,主持修建祭天天壇,戶部、工部協助,不得有誤,欽此。」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貧道領旨。」玉景道人稽首道。

下面的文武百官都是一頭霧水,怎么忽然之間來了一個陌生的道士,還被封飲天監監正,這也就罷了,陛下竟然還要修什么祭天壇,為了這個天壇,還把正三品的飲天監監正提到了正二品。

要知道,這正二品可是九部尚書級數的,在朝堂之上,這樣的品級並不多,只有聊聊十幾位而已。

外面的一道刺史,堂堂的封疆大吏,也不過正三品而已。

在儒家眼中,欽天監這樣的神棍機構,有什么資格位列二品?

「陛下,臣禮部郎中鄭宣啟奏。」一個正五品的禮部郎中站了出來。

「准奏。」楊廣淡淡地回道。

「臣非是質疑陛下的旨意,而是質疑這個不知從哪里來的江湖道士的水平。」鄭宣持圭跪倒在地,開口說道。

―――――――――――――-

眾人把目光看向了禮部尚書蕭銑,公然質疑陛下的聖旨,這可是大不敬之罪啊,雖然現在的楊廣脾氣比以前好多了,可是威望更深,朝堂百官皆敬畏有加。

蕭銑一臉冤枉的表情,這可絕對不是他故意安排的,這完全是下面的人自作主張啊。

「你的意思是,朕比你還要好騙嗎?」楊廣面無表情地問道。

「臣不敢,臣惶恐。」鄭宣把頭磕在地上,整個人伏在地上,瑟瑟發抖。

「罷了,起來啊,朕的聖旨已下,無可更改。」楊廣平靜地宣布道,他又不是以言問罪的暴君。

「謝陛下開恩。」鄭宣趕緊站回了班里,低著腦袋不敢吭聲了。

事實上,這種質疑非常平常。

楊廣並不在意,沒人質疑才叫奇怪呢。

在場三品以上的大員之所以不反對,那是因為欽天監這個機構根本侵犯不了他們手中的權力和部門利益。

既然如此,又何必去反對呢?

要是這個玉景道人有本事,自然也就坐穩了這欽天監監正的位置,要是沒本事,那就欺君之罪,死了也是活該。

這些高官們自然不會站出來反對了。

畢竟反對聖旨,得有一個正當的理由才行啊。

「好了,下朝吧。」楊廣環視了一周之後,見無人站出來奏對,便開口宣布道。

「退朝——」韋公公大聲呼喊道。

「恭送陛下。」文武百官齊聲應道。

玉景道人轉身離開了大殿,並沒有留下來和群臣交流的意思。

幾位內閣宰相帶著相關的官員離開了太和殿,前往勤政殿。

這里是京城高官們上班的地方。

房玄齡、杜如晦、蕭瑀、魏征、裴矩等五位內閣宰相坐鎮於此,處理著全國朝政。

「諸位,怎么看這位新任欽天監監正?」蕭瑀先拋磚引玉開口問道。

「仙風道骨,鶴發童顏,面相極佳。」房玄齡開口說出了自己的第一印象。

「是不是有本事我不知道,但此人卻是一個極為自信的人。」杜如晦開口補充道。

「我不了解,不下斷言。」魏征保持中立道。

―――――――――――――-

裴矩想了一下,開口道:「深不可測。此人的修為比陛下還要深不可測。」

裴矩,也就是石之軒,那可是當今有數的大宗師強者之一,他完全看不透玉景道人。

「罷了,陛下要修天壇,就讓他修吧,反正以現在的國力,這點消耗,不過是毛毛雨,比起當年修大運河那可簡單多了。」魏征表態道。

「嗯。」其他幾人不約而同地點頭。

玉景道人來到了欽天監衙門,現在的欽天監只有十來名道士,有大半出自龍虎山,另外還有樓觀道。

暫時主持欽天監工作的便是道門大宗師,袁天罡。

除此之外,還有他的徒弟李淳風。

別看欽天監並不起眼,實際上,這里高手如雲,光是大宗師便有兩位,其他道士皆是先天以上的高手。

欽天監就在皇宮范圍內,屬於外殿的一部分。

所以說,基本上沒有什么刺客敢到皇宮來撒野,因為他們恐怕連內宮都進不去就被外殿的高手給解決了。

事實上,大隋世界的欽天監還多少有著皇宮保鏢的職責。

道家高手如雲,只不過低調隱蔽,不為人所知罷了。

連一個散人寧道奇都是大宗師級別的,更別說有門有派,傳承久遠之道觀了。

自從楊廣重整山河,梵清惠交出傳國玉璽之後,佛門便大不如前,如今的佛門被管制得極嚴,不是以前想出家就能夠出家了。

而且那些犯了事的江洋大盜,以前要是走投無路,把頭一剃,找個寺廟一鑽就完事了。

現在不行了,現在沒有哪個佛門寺廟敢收這樣的出家之人。

佛門被打壓了下去,道家自然就成了最大的贏家,所以他們才會積極地派出高手來向皇帝示好。

欽天監副監、飲天監書令便是兩位道家大宗師。

此外,太醫院太醫令乃是醫聖張仲景,同樣也是道家大宗師。

這還沒有算軍部,以及直屬皇帝的暗衛。

這便是大隋的底蘊!

―――――――――――――-

第九百三十二章天壇

袁天罡對於玉景道人這位空降的頂頭上司,並沒有什么抵觸,反而十分好奇。

兩位道人見面,自然免不了論道一番,比一下學識。

袁天罡雖然是大隋世界的道家高人,道學水平數一數二,可是楊盤是什么樣的存在?三劫陽神,他的道學水平和學識遠超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