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夜色(1 / 2)

擇天記 貓膩 1689 字 2020-08-11

</br>readx;太子,是皇位的天然繼承者。如果現在大周有太子,或者,國教與聖後娘娘之間的矛盾,根本不至於演化到今天這種程度,大6的局勢會平穩很多——事實上,大周確實曾經有過一位太子,他是先帝與聖後娘娘的兒子,也就是昭明太子。

只可惜,大周的歷任太子都沒有什么好下場,太祖建國之後的那位太子,慘死在百草園之變里,太宗皇帝精心教育培養的太子,最終也因為莫名的謀反被誅殺,這位昭明太子的遭遇也很不幸,但也可以說,相對比較幸運,因為他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死了。

先帝駕崩後不久,昭明太子便病死在了襁褓之中。

但沒有人相信,當然沒有人相信,皇族和聖後娘娘的血脈相合,怎么可能是一個早夭兒?

關於昭明太子的死因,有無數種說法。

有一種說法流傳最廣——當年陳氏皇族與國教舊勢力聯手,意欲把聖後娘娘從皇位上趕下來,在那場驚心動魄的斗爭中聖後娘娘與教宗獲得了最後的勝利,數百名陳氏皇族的王公貴族或被誅殺,或被流放,國教學院的師生死傷殆盡,只剩下凄凄霜草與斷井頹垣,但聖後也為此付出了極大的代價——昭明太子在那場叛亂里,被聖後娘娘的敵人趁亂毒殺。

還有一種說法流傳的也極廣,但無論茶樓還是客棧里都聽不到,只在黑夜里不安地傳播,那種說法更加殘忍,更加冷酷。

有人認為並且暗中不停宣揚,數百年前聖後娘娘被太宗陛下逐出皇宮,在百草園里凄苦度日,與教宗陛下和前國教學院院長相識,了解了逆天改命的秘密,她對星空起誓此生寧願血脈斷絕,以此換此逆天改命,昭明太子的死亡,便是她當年逆天改命的詛咒,或者說是天譴,甚至……有可能是她為了完成逆天改命主動做的事

在那些陰暗的傳聞里,講述者們仿佛親眼看到了皇宮里那幕血腥可怕的畫面,說的是栩栩如生——聖後娘娘的手如何穿過襁褓,伸向那個哭嘀不停地嬰兒,美麗端庄的臉上沒有任何神,眼角卻滑下了一滴眼淚,然後哭聲漸靜,夜宮安靜的令人心悸。

如果是聖後娘娘當年逆天改命所引的天譴,導致她斷子絕孫,孤家寡人到死,這天道與星海未免也太冷酷可怕了些。如果是聖後娘娘為了完成當年的逆天改命,親自動手殺死了自己唯一的親生兒子,就要做這片大6的孤家寡人,那么她未免太冷酷可怕了些。

無論是哪種說法,昭明太子已經死了,死在冷酷可怕的原因下,死的很無辜可憐。此後再也沒有人敢提起這件事,無論是陳氏皇族還是國教中人。只有那位瘋了的欽天監胡大人,哪怕被周通拔掉了所有的手指甲,依然用滿是血污的嘴不停地告訴這個世界,昭明太子……沒有死。然後,就當周通准備拔掉這位胡大人的舌頭的時候,聖後娘娘施予了自己的仁慈,讓胡大人回鄉靜養。

但在很多人看來,這不是仁慈,是心虛,或者是一種自我的心理安慰。當年皇宮里究竟生了什么事?昭明太子究竟是怎么死的?娘娘為什么會心虛?於是,那個殘忍可怕的說法,流傳愈廣,當然,依然還是在深夜里。

夜里的皇宮很安靜,初夏的夜晚卻有無限寒意。

太監領低著頭,根本不敢看聖後娘娘一眼。

安靜的庭院,瞬間變成了寒冷的雪原,看不到一片雪花,但池塘表面卻漸漸凝出了片片薄冰。

聖人一念動天地,心激盪,便有驚濤駭濤,心黯然,便有夜幕臨空,緒低沉卻又暴郁,自然風雪連天。

就在太監領覺得自己的識海都快要被凍裂的時候,聖後娘娘的聲音終於再次響了起來。她的聲音很平靜,很淡,就像薄冰下的池水:「世間萬民,都是我的兒子,相王,象王也都是我的兒子,昭明的生死,從來都不重要。」

從來都不重要,那么,以前也可能不重要。

太監領的頭更低,仿佛要觸到寒冷的地面,向後漸漸隱入夜色之中。

園外緩緩行來一只黑羊,皮毛光滑漆黑如玉,從夜色里走出,仿佛就帶出了夜色里的一部分。

被夜色掩蓋的都是真相嗎?那么夜色本身呢?

聖後娘娘看著它面無表問道:「那么你呢?你為什么願意親近他?他究竟是誰?」

今夜是陳長生回到國教學院的第一個夜,就像以前的那些夜晚一樣,吃過晚飯、沿湖散步之後,他很自然地走進了藏書館里。落落回了離宮,唐三十六還在天書陵中,軒轅破在砸樹,折袖還在周獄里,他不知道自己該做些什么,那么繼續修行就好。

星光穿過琉璃,雪片穿過疏葉,沒有停留在他的衣衫與皮膚上,而是直接進入了他身體深處,原野上的雪層越來越厚,靈台山外的湖水雖然遠未變成汪洋,但水勢已經大了不少,山間斜斜石階盡頭的幽府石門已經完全開啟,寧柔的光線從洞府里透出,在水中散的到處都是,給人一種很安寧的感覺。

現在的他自然不會再像從前那般惘然,以為引來的星光都去了別處,他靜靜地感知著遙遠星空里自己的那顆星星,感知著身體里的變化。時間緩慢地流逝,不知何時,他睜開眼睛,醒了過來,開始梳理這段日子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