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八章 濮議(1 / 2)

蘇廚 二子從周 1260 字 2020-08-14

第四百五十八章濮議

一個比蘇油小些的少年從人叢中探出頭來:「明潤,還記得我不?」

蘇油哈哈大笑:「唐伯虎!你也在這里!」

當天晚上,蘇油便起草奏報,向計司匯報轉運使事務,向中樞奏報上任知州事務,向禮部奏報出使事務。

同時還向中樞和計司奏報嶲州展方略,表明准備以之為集散地,收購大理精銅,以助減大宋之不足,順便帶動嶲州金屬加工,交通運輸的構想。

之後便跟隨一直代理嶲州政務的唐淹熟悉當地民情。

嶲州是一座標准的移民城市,雖然已經十年展,但是還是以粗糙,簡潔,實用,高效為主,遠達不到精致細膩的程度。

不過好處就是沒有盤根錯節的關系,沒有一手遮天的豪強。

說起來,蘇油自己就是關系最多,最能一手遮天的人。

唐淹並不熱中於政務,交代完之後,松了一口氣道:「明潤你來就好了,明日起我便住到學宮去,教育子弟,著書立說,干我的老本行。」

蘇油趕緊擺手,說道:「老師你可得繼續辛苦,我還准備利用嶲州收取銅鐵木棉便利,好好弄幾樣軍國神器出來呢。」

唐淹苦著臉道:「如今《春秋講義》三十卷勉強算是寫完、《辨三傳》已經寫了五卷,還有《五經徹旨》三十卷在擬腹稿,這都耽誤好多年了……」

這是要仿效龍昌期走立言的路子,蘇油也不好不允,最後只好說道:「老師,要不我們還是走當年眉山學宮的路子?把汽燈用起來?我的《麈塵錄》也欠了不少賬了……」

唐淹又嘆了口氣:「我有種預感,你到嶲州來,我只會更忙……你的那什么……展綱要,朝廷回復了嗎?」

蘇油兩手一攤:「石沉大海,朝堂之上如今都快吵翻天了。」

的確,朝廷上如今在爭論大事,從治平二年四月仁宗大祥期結束開始,整整持續了十八個月之久,如今才過去一半的時間,這次大事導致台諫為之一空,名臣聲譽受損,皇帝吃力不討好,這就是著名的「濮議」。

朝臣們引經據典,雄辯滔滔,漸漸形成了以司馬光為代表的「台諫派」,和以韓琦曾公亮為代表的中書派。

司馬光認為,仁宗為大宗,濮王為小宗,從禮制出,大宗比小宗更加尊崇,趙曙既然繼承了仁宗政治遺產,就不應當在以旁支過繼後而追封父皇母後。

司馬光還罕見地在奏章里給出了合理化建議,要求趙曙封贈其生父及三位夫人「高官大國」,反對稱親,當稱生父為皇伯。

台諫還抬出一個大佬,仁宗朝相公王珪,由他轉奏,以增加分量,抗衡中書。

而以韓琦,曾公亮,歐陽修的中書派,挑出了司馬光奏章中的幾個漏洞。

其一,趙曙為濮王守孝時,制服已經降了一個等級,其後對生父母稱考妣,這是合乎禮節的;

其二,世間哪有兒子冊封父親高官大國的道理?

其三,禮制無稱父親為皇伯的先例。

於是中書建議,下兩制下臣僚討論。

這是一招昏招,結果意見反應上來,大多數官員站在司馬光一邊。

六月,曹太後從內中出手書,同樣站在司馬光一邊,並切責中書不當議稱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