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兩塊牌子(2 / 2)

道門法則 八寶飯 1395 字 2020-08-17

西堂座微笑嘆息:「痴兒,有此一遭,十年過往,終於看破。賀喜痴兒修成緣攝受智。」

眾僧俱都合十:「恭喜和尚達成緣攝受智。」

緣攝受智是佛門入修行後,在第一境上開鼻識界後的第二小關卡,阿斯蘭在這一關上整整困頓了十年之久。

相比於道門的修行,佛門要更加注重悟性,並不是說佛門修行就不重資源,但能否悟透,對佛門的修行進度影響極大。

就好比幾年前那位寶瓶禪師,在羅漢境上停滯了許久許久,直到進了趙然體內,看到了本相,一步而證大乘菩薩果。只可惜遇到了趙然極為特殊的氣海和綠索,奪舍不成,分分鍾被打落得煙消雲散。

阿斯蘭經過此番磨礪,沉寂日久的心性竟然因此而重新萌動,堪堪看破了緣攝受智,在和尚境內進了第二層。這也是他的因果緣法,旁人須學不來。

在眾人的賀喜聲中,住持龍央大師問:「玄恆,駱駝上的糧食,都是咱們的么?」

阿斯蘭指著身後長長的駝隊,滿心歡心道:「住持,這些都是咱們的,不僅是三百石糧食,兩百匹麻布,包括這七十峰駱駝,都是咱們的!」

「甚好,甚好!那……種籽呢?買了多少?」

「住持,這也是我趕回來的原因。玄譚師兄留在興慶了,他要和天波會所商議烏參丸配方改良的事,他讓我向各位師叔稟告,這一次先不忙買種籽。」

腳夫和僧眾們忙著裝卸糧食布匹,圈養駱駝,阿斯蘭則專門向方丈、住持和四位班稟告一件大事。

什么大事?

玄譚和趙然、梁興夏這幾日一起研究烏參丸改良的配方,其間有過很多次談話,是關於天馬台寺的問題。

天馬台寺位於天馬台山,天馬台山屬於天馬台寺的傳承轄地,這一事實已經造成了六百年,沒有意外的話,是無法更改的。這是六百年形成慣例,是得到天龍院、佛門各主要寺廟、夏國世俗朝廷公認的規矩。

既然如此,趙然給玄譚出了主意,那就是建別院。別院不傳布天馬台寺的佛法,不接納信眾上香,就不存在侵占別家寺廟地盤的行為,自然就不會遭受別家寺院的抵觸。

那么建別院干嘛呢?

第一個,當然是就近煉制丹葯。天馬台山離興慶太遠了,來回一趟就得小半個月,趙然折騰天馬葯業的目的,可不是一個月賣幾顆丹葯,他是要大批量煉制並銷售。

第二個,除了丹葯外,他還想把天馬台寺拉進金波小集團的勢力范圍之中,這可是有一位羅漢境、好幾位比丘境高手,同時還有一大批沙彌境修行好手的寺廟,以趙然好折騰的性子,讓他眼睜睜看著不伸手,真是渾身不自在。

第三個,從天馬台寺角度角度考慮,在興慶府周邊建了別院,生活條件要好過天馬台山,搬遷一半僧人過來,往天馬台山轉運物資的壓力就減少了一半,耗費也就少一半,何樂而不為?

當然,這也是趙然和阿斯蘭、玄譚相處了幾天,現天馬台寺這幫僧人思維比較單純才提出的建議。說白了,天馬台寺的和尚都沒那么多心機,不會一門心思想著怎么坑趙然。

就好比現在的玄譚,剛來興慶府沒幾天,就已經不自覺把趙然當成了衣食父母,說出來的話,做出來的事,渾沒半分修行者的自覺,完完全全一心一意謀展。

這樣的和尚很可愛,所以趙然很喜歡天馬台寺。想起那個小和尚覺遠,想起曾經差點把自己坑死的寶瓶僧,趙然就忍不住嘀咕,同樣都是和尚,為什么差距就那么大呢?

所以,趙然已經和玄譚商量好了,一旦寺里同意,就在興慶府周圍買一座小荒山,建一個天馬台寺別院,到時候掛上天馬葯業制葯坊的牌子。

在梁興夏的小本上,記錄著趙然對這門生意的總結性歸納,這叫「一個機構兩塊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