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一起奮斗,爭取留校工作(1 / 2)

無恥家族 浪子刀 1656 字 2020-08-18

徐騰選擇長江學院,基本是出於熟悉的考慮,結果和他的預想截然相反,他真的成了新生,對學校一無所知。

很明顯,有一種超出他預料的因素,在影響這座學校。

新官上任三把火。

新的蔣院長上任後,在學院的行政辦公樓設置了全新的展覽室,用來展示全校的校區規劃圖,有些細節的構圖還在拼貼,尚不完善。

徐騰運氣很不錯,正是第一個參觀者。

這是一個很龐大的計劃。

江州市的大學城,政府一期、二期規劃用地是27.35平方公里,另有14.5平方公里的三期儲備用地,位於嵍山南部地區的夜鶯山、紫龍山一帶,丘陵面積占1/3。

長江學院的地段並不好,位於北段,緊鄰夜鶯山。

徐騰記憶中的那所長江學院,也就是夜鶯山南部的兩百多畝地,很小,街道南面是江師大的西校區,東部緊鄰江工大的西校區。

展覽室展出的新版圖,顯然是大相徑庭。

這一次,長江學院不僅將東部,本該歸屬江工大的一千多畝土地占據,還向北占據整個夜鶯山,總囤積土地達到四千畝。

江州四大高校,在老城區占地最大的是江大,也就兩千畝左右。

毫無疑問,蔣院長的背景很硬,提前知曉政策風向,預判精准,第一招就是囤地。

囤地也是要錢的。

江州目前有兩所合辦院校,一所是江州大學的城市學院,另一所就是江工大的長江學院,另外還有一所江州計算機工程學院,這是純粹的民營獨立學院,比前面兩個更慘,更假冒偽劣。

此三校在老城區都無校舍,開局就得在大學城發展,基本是大學城最早期的經營者。

別人的院長也不傻,當然知道現階段開局囤地是上策,問題是既無力爭取市委和省委的政策扶持,手里也沒有足夠的資本。

長江學院顯然迥異於這兩家,既有政策扶持,又有雄厚的資本,一口氣吃了四千畝地,哪怕有一半的面積是其他高校不太想要的山地,也很誇張。

虞素雲和其他幾位教職工,包括那位徐騰唯一熟悉的老黃主任,都忙的不可開交,來不及招呼徐騰,他就在大學城的市政規劃圖前停留良久。

據徐騰所知,江州大學城的計劃最初是市委推進的,並沒有得到太多高校的配合。

直到2005年,省委介入,強制規定,除了江州四大高校,其余的江州財經政法大學、江州理工學院、江州教育學院、江州體育學院、江州機械學院等九所高校,全部遷入大學城。

原因很簡單,土地財政。

這些都是省直屬高校,必須聽省委安排,四大是教育部直屬高校,省委也調不動,只能威逼利誘,讓四大將學校重心逐步轉移到大學城,配合江州擴大土地財政,促進江州高新、生物、電子三大科技園的發展。

2007年,嵍州建市,江北撤市,江北市的兩區三縣並入江州市,使得江州市的版圖橫跨長江,中心西移,江州市委、市政府也隨之遷至西江區,由此產生了一個巨大的擴市效應。

大學城不再是江州市的西南郊,而是中間區域。

從老城區到西江區市政府的這條主干道地鐵,就是橫穿大學城和三大科技園,大學城在地鐵北側,三大科技園在地鐵南側。

這就是江州大學城的地價,在十五年里增長十倍的關鍵原因。

凡此種種,哪怕是省委、市委的決策層也不清楚,省委、市委、省南、省北為了彼此的發展需求,相互爭斗,從省里游說到中央,從2003年爭到2007年,各有所圖,遲遲沒有任何進展。

最後是中央出手,強行推進長江經濟帶的全線建設,下了大決心,一刀切,將很多歷史遺留問題打的干干凈凈。

除了自己,徐騰不相信還有別人會預料到這個結局。

所以,他只說一點。

這個蔣院長真的很牛,囤地規劃更是牛到了極點,雖然不是好地段,面積大,也能嚇死人,十年之後,光是計算學校的固定資產總額,基本就是一個很恐怖的天文數字。

有這個東西撐腰,貸款就好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