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天才,怎么抬舉都不過分(1 / 2)

無恥家族 浪子刀 2302 字 2020-08-18

當局者迷,張大導演既想要票房,又想要維持一個較高的電影藝術價值,結果用力過猛,過度拔高了電影題材本身能承擔的主題思想。

或者,張導為了達到自己想要的電影效果,將秦始皇的角色拔高,變成了一個高大上的明君,制造出劇烈的戲劇沖突,而這又是影片的核心人物,結果就造成整部影片的主題虛浮,缺乏人性的真實感。

這是李鞍的判斷。

李鞍不打算出自己的想法,沒有必要,因為他不覺得自己比張導高明,只是旁觀者清罷了,他的電影肯定也有這樣的、那樣的問題,對方何嘗看不出來。

所以,他一直在鼓勵徐騰大膽的,畢竟這部內地的大制作電影很難得一遇,能拍出來就是一件很苦難的磨礪,如果在後期剪輯時,盡可能修掉一些問題,張導幾年後再回想這件事,肯定還要感謝徐同學。

反正徐騰無所謂得罪人,得罪了又怎么樣?

李鞍有一種預判,徐騰的電影、文學天賦很不錯,也有背景,有錢,搞不好幾年之後就會成為內地很重要的電影投資人。

這樣的徐同學是真不怕得罪哪位大導演。

「徐,你其實很有編劇才華,不搞電影太可惜了,反正就是閑聊,你不妨給張導想一些更實際的建議?」李鞍一如既往,繼續給徐騰捧場,捧的徐騰都有不好意思。

「那我繼續瞎兩句?」徐騰也意識到自己還是得更謙虛一,張導和李鞍不同,雖然都是大導演,但李鞍性格很隨意,懂他的性子和才華。能包容他的張揚。

張導則是內地的卡梅隆,算是暴君的性格,對徐騰也基本沒有任何了解。

「沒事,你隨便。」張導喝口茶,內心其實是有焦慮了。他可以指責徐騰胡八道,不懂裝懂。但不能李鞍在瞎,而且李鞍確實是在用一種很委婉的方式建議他補拍,重新剪輯,畢竟這么大的投資。

「如果我來做主創,首先得淡化秦始皇的角色,從合理性去推劇情,有高手做殺手,那就一定有高手做護衛,那我就塑造一個絕高人的護衛。精神境界很高,和殺手要有關聯和過去的淵源糾葛。護衛不用整天留守在秦始皇身邊,而是四處游走,監察和追蹤這些殺手。這些練武之人最終肯定要全部死光,因為這就是他們的宿命,也是他們的追求,堅持本心,不畏死者。方為英雄。」

徐騰這一回真是很謙虛的,一副隨意閑聊的樣子。「張導,我真是隨便瞎的,您別真當回事啊,我這個想法反而是將影片拉低成港片了。」

「不是港片,更像是黑澤明的悲劇主義宿命風格。」李鞍聲音很低,確實是太累。可還在給徐騰捧場,「徐的意思是將整個電影內部的宏觀世界隱藏,使得這群俠客邊緣化,人物化,悲劇化。用這些人物的過去、現在、結局,組合在一起,形成對戰爭的譴責和隱喻。」

到此處,李鞍不再多,問徐騰,「對吧?」

「對。」徐騰默默頭,也不再多一個字,心里真不淡定了,大導演,我真是隨便瞎的,你非要玩成這種高大上的理論!

張易謀很沉默,心里大致已經懂了,李鞍在暗示他,他的立意不符合歐美學院派的電影倫理觀,最好別歌頌以戰止戰的理念,有法西斯。

所以,他將影片的題材和故事,還有立意一出來,李鞍就很沉默,一直不吭聲,哪怕徐騰的不夠精准,還是鼓勵徐騰多幾句。

「天下亡,百姓苦,天下興,百姓苦,天下分合,百姓亦苦。」張易謀有嘆息,感覺自己這一次真是用力過猛,在商業化和藝術之間抓錯了一個結合。

沒人吭聲。

徐騰都不敢附和的一聲「對」,那可真是太裝了,因為這種享譽國際的大導演根本不需要他的肯定,他也沒有這個資格。

他默默喝茶,一句話都不多,《英雄》這部電影在畫面感方面絕對創造了中國內地電影的新巔峰,張嫚玉女神的演技也要贊。

至少比起後面那部《無極》,《英雄》在商業大片領域絕對能打7分,藝術價值和《大紅燈籠高高掛》是肯定不能比——這就是沒有原創撐底子的必然結果。

譬如李鞍拿奧斯卡最佳影片和導演的那部《斷背山》,也是本身就賦予了足夠的人文情懷和藝術價值,再拍的美輪美奐,拿捏精准,拿獎是必然,最低也得是金球獎。

,,,重要的事情三遍,一部電影但凡想拿級大獎,一個好題材,一本,真心不可或缺。

這是一間兩面都有落地窗的會客廳,現代巴洛克的裝修風格,位於長江音樂中心的二樓,一百多平方,很安靜,置身於夜鶯山的銀杏樹林里。

再過十年,隨著周邊數千株的十年齡銀杏樹慢慢茁壯成長,融入山勢和環境,這里在每年十月至十一月的風景,將會炫美如詩,宛若羅伊斯達爾的名畫《林中屋》一般,璀璨中留下一縷幽靜。

徐騰陪著三位大師坐在這座會客廳里,靜靜的感悟人生,無聲無息的裝著逼,嘗試與他們共舞。

氣氛寧靜而尷尬。

「老張,有一件事。」李鞍有幸苦的打起精神,岔開《英雄》的話題,畢竟大家都還沒有看到作品,急著下定論是不合適的。

立意上有偏法西斯色彩,肯定不好,該的,他也借徐騰之口出來了。

「什么?」張易謀有頭疼,因為現在要重新改主題,要補拍的鏡頭簡直是太多了,後期剪輯還得重新寫台詞,重新配音。這是一個大工程。

「學校影視中心的情況,你看過沒有?」李鞍有一個新的話題想,先問問張易謀。

「還沒,你看過了吧?」張易謀心里亂糟糟的,正琢磨如何服投資商再給一千多萬,讓他將劇組拉回西北補拍。

「現在美國那邊有一個不太好的趨勢。特效和後期制作的成本越來越高,我看了他們的影視中心,琢磨想在這里弄一個特效制作中心,很多特效工作可以放到這邊來做,成本上應該能節省很多。」李鞍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他一個人這么做是不劃算的,多找幾個導演聯手,搞不定的特效在美國制作,搞得定的特效在這邊制作。能省一筆是一筆。

「可以試試,我這一次也請了澳洲和美國的特效工作室,只是十幾個鏡頭就花了一千多萬。」張易謀著頭,深有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