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一十四章 我只是一介草民(1 / 2)

無恥家族 浪子刀 2835 字 2020-08-18

徐騰這幾個月已經不再是玩國術,而是正兒八經的跟著洪姐練洪氏太極拳,也找了專業教練,繼續練拳擊和柔道,包括巴西柔術、紅拳、詠春、形意,他涉獵極廣,只要有興趣都練。

他練這些不是為了健身,不是為了自衛,而是培養斗志,一種堅韌昂揚的斗志。

胡春元幕後的那些人,通過胡春元給徐騰開了一個幾乎不可拒絕的條款,的簡單,用上汽輸出利益,幫徐騰發展華騰集團的汽車工業。

只要徐騰願意退讓一步,他們肯定會投桃報李,給徐騰更多好處,畢竟都混到了能在國內玩保險,玩銀行的份上,合作總是有好處的。

可惜,徐騰拒絕了。

徐騰拒絕的很婉轉,不卑不亢,但也有警告意味,如果連他都要屈服於這種勢力,這個世道還有公理嗎?

胡春元沉默了幾十秒才忽然大笑,化解尷尬,「那咱們就不談浙大海納的事,談寶馬。」

「寶馬公司在國內投產的所有車型,除了寶馬系,其余都會在華騰寶馬的合資公司生產,所以,我們只能談零配件的合作了。」徐騰攤開雙手,知道胡春元還是想從他手里拿走幾個寶馬車型,創辦上汽寶馬的合資公司,然後再慢慢靠銷量吸引寶馬的更多車型。

做生意嘛!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何況上汽除了和外企合資,還能靠什么盈利?一汽和二汽好歹還有卡車業務,上汽這么多年就靠一招合資盈利,別的都是瞎扯。

「談零配件合作也行啊,你們多出錢嘛,我們合資在江州建一個零配件生產基地。」胡春元笑的很大度,一都不介意連續被徐騰拒絕兩次。

換了別人,如果是其他某私營車企的老總,胡春元這會兒早該酸諷對方給臉不要臉,敬酒不吃吃罰酒。

這一位可是中國首富,身價算成rmb可是1600億的規模。

「咱們這么空談也沒有意義,這樣,您稍微等幾分鍾。」徐騰這一次來北京有匆忙,花玲玲沒有一起過來,其他幾位女助理也沒有。

他讓胡春元等一下,親自去房間打開隨身攜帶的筆記本電腦,用打印機打了十幾頁資料,拿過來和胡春元討論合作范圍。

這些東西都是商業機密,不過,徐騰這邊基本都談妥了,何況都在這個汽車產業圈里,胡春元那邊不可能完全不知情,多多少少,總能聽到一些風聲。

汽車工業是一個很復雜的產業鏈,正常的一輛轎車,至少有萬個零配件。

徐騰迄今看了幾千份內部報告,也不敢完全理清楚汽車產業的思路。

寶馬在德國的零配件制造商,目前在國內都有合資、獨資的外企布局,活塞、氣門、氣缸選擇馬勒公司的配件,制動、軸承選擇舍弗勒。

華騰要造一輛寶馬汽車,基本造個殼子就行,其他要么是國內的德資企業提供,要么是從德國直接進口。

這個成本太驚人。

華騰和寶馬協商了很長時間,總算是達成新的協議,在江州合資創立發動機制造企業,生產寶馬系列的發動機,其余未能國產化的部分,一部分由華騰、寶馬聯手其他德資企業,在江州合資建廠,另一部分直接采用本土零配件企業的產品。

華騰現在的問題是零配件的體系太復雜,寶馬是德式,榮威一半德式,一半英式,所謂的華騰樂馳是典型的日式,而華騰自主設計的華騰瑞虎suv則是完全國產化標准的零配件。

當然,所謂日式、德式,基本也是一種90年代的遺留法,現在大趨勢是一體化,寶馬也有大量的日造零配件,關鍵有一部分還只能從日本進口。

榮威、mg原先是典型英式設計,英式零配件,現在也基本是日德美一體化,還有一部分來自英國汽車零配件產業中碩果僅存的巨頭gkn。

國內零配件產業,包括萬向集團,也真的是軟文宣傳為主,打著汽車配件的招牌做地產業,一半產值是來自地產,零配件業務增長率並不高。

徐騰親自打電話和對方詢問過,不是萬向不做,而是做不上去,繼續向上發展,全球汽車零配件巨頭百強范圍,最低也是十億美元級別的銷售額,而且各自占據一個領域,專業分工太細。

以寶馬為例,一款新車型的開發過程中需要三十多家零配件巨頭緊密合作,車型確定後,三十多家零配件巨頭就將穩賺不賠的吃到底。

國內零配件企業根本不具備這種業務能力和關系,擠不進去。

換句話,國內零配件企業的發展空間取決於本土汽車業的自主開發能力,一汽、二汽、上汽、廣汽四大巨頭都靠洋人混飯吃,那還玩個屁的汽車零配件產業。

胡春元在這個行業浸潤二十載,可以算是中國汽車工業的巨子,對每個環節都了若指掌。

難得這位行業巨子主動上門談合作,徐騰正好和他探討一下。

「這是陳志辛制定的企劃吧?」胡春元花了十分鍾的大致將徐騰提供的十幾頁資料翻看一遍,他畢竟是業內巨子,消息靈通,其實早就知道上汽大眾的前任總經理陳志辛去年就到了華騰集團,負責整個汽車板塊的業務,還從上汽大眾、上汽通用、上汽總部挖了幾個核心團隊離開。

胡春元只是沒想到,華騰集團不僅先挖了上汽的生產、銷售團隊,此後又陸續挖了一汽、宇通的研發團隊,廣汽的生產和零配件管控團隊。

這簡直是集各家之所長於一身,野心不。

「差不多吧。」徐騰並不否認,華騰汽車確實是以上汽的團隊為主,不過以上汽的造血能力和人才儲備,很快就能緩過這口勁。

「規劃搞的不錯,很現實,只要能按照他的規劃落實到位,你們華騰集團造的車子,成本不至於很高,質量也都還行,中規中矩吧。」

胡春元將資料放下,喝了一杯茶,想了想,和徐騰感慨一番,「現在其實就是這么個情況,同樣的一個活塞,同樣的一個軸承,你用外資公司的配件,價格是民企的兩倍,幾萬個配件,全外資的標配和7成民資的標配,你一輛車就得貴十萬塊。合資廠的利潤是從哪里摳出來的,就看你能用多少民資的配件替換外資的配件,這里面的門路太多,華騰一年半載也是摸不清楚的。」

徐騰只是聽著,也沒有急於插話。

「徐,你我們一汽、二汽、上汽,相比吉利、廣汽強在哪里?我可以很坦白的告訴你,我們最強的地方是零配件,你們認為我們沒有搞科研,沒有搞汽車工業的投入,那真是冤枉我們,以我們上汽為例,主要的科研經費都是在做零配件,搞出來一個,替換掉德資的東西,那就是利潤,我們能不用心嗎?」胡春元這一番話是肺腑之言,但他沒,關鍵是有些東西真的差距太大,換不掉。

胡春元還是想和徐騰搞零配件合作的,因為他估算過,華騰汽車用德系的零配件會比較多,這方面,上汽股份也是山寨馬勒、博世的高手。

這就看徐騰和寶馬的博弈能力,能不能服寶馬,用國產的這些零部件替換,換下來一個,利潤就加一,換下三千個,利潤就沒問題了。

反正這年頭,買車的不是政府機會,就是有錢的刁民,能坑一個是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