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九十一章 鹿死誰手,猶未可知!(1 / 2)

無恥家族 浪子刀 3563 字 2022-07-27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無恥家族最新章節!

華銀財團的年會通常除了需要集體決策的商業議題,還有一部分基礎性的經濟議題研討和講座,這部分的工作主要是由馬光源教授帶領的亞太經濟研究院負責。

2006年二次年會的第二日議程,原本是要討論芯片、面板、存儲三大it基礎科技產業的轉移問題,徐總和徐騰父子商談了一夜後,決定將這個議程置後,後面兩天的經濟議題提前。

這一次的經濟議題是《全球和中國制造業成本綜合比較及預測》。

工業生產根據生產方式的差異可以分為兩大類別,一種是流程工業,另一種是離散工業。

流程工業是指原料和產品連續供給產出,即生產機械一經開啟就連續運轉,不能隨便停機,需要的人工步驟很少,比如,發電廠、化肥廠、化纖廠、煉油廠等等。

流程工業是典型的資本密集型產業,決定成本的關鍵是原料、能源價格,生活過程的效率、良品率會有差別,但對成本的影響極小。

離散工業是指原料和產品可以分割形式獨立生產,生活過程可中斷,比如,汽車、家電、玩具、手機。

所謂中國制造,絕大多數都是離散工業產品,但在這些產品的背後則是流程工業,或者說是重化工業、原料工業。

事實上在90年代後期,全球范圍內既有完整的流程工業,也有完整的離散工業國家,實際上僅剩下中國——這就要拜全球自由貿易和分工理論所賜。

離散工業屬於典型的勞動力密集型產業,決定成本的關鍵是勞動力成本,從90年代末期開始,伴隨著it產業的進步,全球離散工業的主要發展方向正是用自動化機器取代人力——全球離散工業的平均成本比較,正在從上世紀70年代至今的低端勞動力成本,通過自動化設備的價格轉化為高端勞動力成本,即設計制造高端自動化設備所需的研發人員的勞動力成本。

簡單點說,全球制造業成本的比較優勢中,流程工業取決於原料、能源價格,這一點並未變化,而離散工業的成本正在逐漸取決於自動化設備的研發成本。

說的更簡單一點,中國很可能是現代工業發展史上最後一個傳統制造業大國,從21世紀開始,傳統的全球自由貿易和國際產業分工理論迎來了一次崩解更新。

從21世紀開始,哪個國家的研發成本低,哪個國家的勞動力成本就低,哪個國家就能創造更多的工業產值。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變革。

亞太經濟研究院統計了全球主要工業國家的機器人比例,每萬名產業工人中,韓國的比例是272台,日本是210台,德國是193台,美國是75台,而中國的數字是8台。

這就是韓國工業在未來十年,以及二十年的主要經濟增長空間,利用工業機械人降低離散工業的勞動力成本。

全球工業機械人產業的四巨頭格局,目前已經成型,日本的發那科、安川電機,德國的庫卡,瑞典的abb,華騰智能機械技術公司在過去三年間異軍突起,而華銀財團通過英國鳳凰資本集團並購庫卡的談判也已進入尾聲。

從科研投入比例來看,華騰智機公司在過去兩年的科研投入規模,以及專利數量,正在快速超越其他公司,逼近四巨頭,但從銷量上判斷,預計在2010年以前都很難超過四巨頭。

韓國工業現階段的問題就在於,由於缺乏相關領域的科研投入,工業機械人市場基本被日本發那科壟斷,而日本的本土市場則是發那科、安川電機平分。

中國的勞動力成本,目前仍然是很低的,華東六省,江淮省的每小時平均薪酬是1.37美元,贛省是1.43美元,滬州是2.7美元,浙省是1.8美元,江南省是2.1美元。

全球主要工業大國中,德國的每小時平均薪酬最高,達到48.1美元,美國是37.2美元,日本是27美元,韓國是15.5美元。

從勞動力總量來說,德國勞動力總數是4400萬,韓國勞動力數量則僅有2640萬,中國嘛,僅是江淮省就有4200萬,魯豫粵三省的勞動力數量則都超過6500萬。

綜合評斷,在魯省進行產業投資,相對效費比最高,無論是原材料,還是交通運輸,基礎成本都和粵省相當,勞動力成本則要低一半,勞動力供應數量也較為充裕。

馬光源教授用了一個上午的時間,講解亞太經濟研究院在2006年做的這個課題,完整的分析報告厚達一百多頁,涉及四十多個產業的勞動力成本分析,僅供華銀財團的各位聯席合伙人學習參考。

「我們經濟研究院花了半年時間做這個課題,得出的結論還是很簡單的,在未來十五年內,中國在勞動力成本和全產業鏈的優勢上還是很明顯。十五年後,只要我們的工業機械人產業優勢逐步崛起,達到日韓平均水准,加上我們的體量,基本上,已經斷絕了其他國家工業化,或者是再工業化的道路。」馬光源教授講了三個小時,口干舌燥,喝了整整一瓶礦泉水,最後給出這個結論時,還是比較霸氣的。

「我們這個報告呢,上個月,剛由蔣院長送到中央,在經濟產業改革小組內部做了一個演講,有領導問了一個很直接的問題,就是中印經濟比較。我們蔣院長的答案還是很明確的,除非我們自己去產能,去工業化,除非印度退出世貿組織,否則在三十年內,印度沒有工業化的可能性,因為全球市場就這么大,隨著智能機械人的普及,單個高素質勞動力的工業產值會越來越高,全球范圍內所需要的產業工人總數,到2015年,可能不超過2億,這2億工人生產的商品,基本就夠全球消費。」

「我們談完印度,再談東盟和拉美,其實也沒有工業化的空間,我們說的工業化,不是說一個工廠,兩個工廠,而是一個國家擁有相對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工業產值達到國家經濟1/3以上的規模。」

「所以,大家如果對我們研究院有信心的話,那就要盡量避免在海外投資制造業,因為沒有多少前途可言。我們舉一個例子,越南的勞動力人口很多,超過5000萬,總體素質也是不錯的,但這個國家想在我們後面實現工業化,可能性微乎其微。特別是在中國和東盟自貿協定簽署之後,這個可能性就更低了。」

「即使不談勞動力的問題,談歷史,中國的工業化努力,實際上從上世紀初期就在努力,上世紀30年代有過一個短暫的發展期,到日本殖民東北,再到建國後的蘇聯援助和90年代的全面改革開放,歷經70年奮斗才實現了目前這個水平的工業化。即便如此,想要在平均水准上超越日韓,可能還需要三十年。印度、東盟這些國家地區,想要工業化,從目前開始計算,哪怕是非常順利,恐怕也不止五十年才能成功吧?何況有中國擋在前面,它們的工業化進程怎么可能會順利?」

馬教授喝了一口熱茶,坐姿不是很優雅,挺隨意,畢竟在座的各位大佬都是華銀財團的聯席合伙人,不是領導。

這是華銀財團的一個特殊優勢,首都各行政部門能看到的產業研究和經濟報告,華銀財團也能拿到,看到,基本上是同一批產業經濟學的專家學者。

即便某位專家學者和華銀財團沒有直接來往,通過亞太經濟研究院、老蔣、馬教授和對方的內部交流,也能將對方的論文、觀點拿過來,供財團內部參考。

蔣寧遠整個上午都在聽報告,雖然這個報告,他早已研究過很多遍,這會兒終於開口,替馬光源做一個總結,「研究院的這個報告,基本是三個結論,第一,在未來二十年,中國將是全球范圍內科研勞動力成本最低的國家,沒有之一;第二,在未來二十年,中國將是工業機械人市場最大的國家,沒有之一;第三,如果我們的預測沒有錯誤,中國的工業化進程,基本堵死了其他國家工業化的可能性,還在不斷瓦解發達國家的產業優勢。所以,中國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也許是十年內,也許是十年後,全球經濟會迎來一個動盪和停滯的困難階段。原因很簡單,我們將歐美發達國家的工業飯碗都搶了,印度東盟又搶不到我們的工業飯碗。這就意味著歐美發達國家,在很長時間里會迎來一個停滯期,除了中國,其他新興國家又發展不起來,所以,全球經濟在未來十年,甚至是二十年內都不容樂觀。」

徐騰整個上午也都一直沉默無聲,就是聽著兩位教授談論經濟議題,也不知道老蔣、馬光源的這些學術觀點是否受到過徐總一些「想法」的啟發。

不管怎么說,徐騰還是挺佩服老蔣的,這基本就算是預測了全球經濟在未來二十年的格局。

「離午餐時間還有半個小時!」老蔣看一下手表,做一個提議,「大家自由討論一下吧。」

「我提一個問題,蔣院長、馬教授剛才分析了中國和印度、東盟的經濟比較,能不能再談一談中韓經濟的比較?」陳大橋是做影視傳媒產業的,和工業化的報告沒有多少關系,這位大佬現在比較擔心的是韓國電影和娛樂產業,對神州傳媒集團的威脅。

「韓國經濟呢,大家也不用太在意吧,它的總人口數量,包括它的資源和資本水平,決定了很多東西,目前已經是韓國經濟的上限,我們只要有兩三個省達到韓國的經濟水平,它基本就沒什么飯吃。」

老蔣這個話說的還是很有信心的,「公開層面,咱們不能說的太難聽,關起門,咱們有話直說,中國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時,韓國的工業是要遭受滅頂之災的。特別是我們華銀財團的存在,理論上會加速這個進程。這不是說韓國會變成窮國,而是韓國不得不去工業化,走向服務業和金融業。韓國去工業化的進程,可能順利,也可能不順利,這就要看我們華銀財團能否在十年,或者二十年內擊潰三星和現代,假設因為華銀財團的快速崛起,三星、現代破產了,那韓國在去工業化的道路上,注定會經歷很慘烈的一個動盪期。因為韓國這些工業化的財團就是韓國經濟轉型的降落傘,提前破產,那就意味著我們剪掉了人家的降落傘。」

「大橋肯定是希望咱們快點動手剪掉別人的降落傘,韓國娛樂產業這幾年是真的很強勢,對神州傳媒的市場沖擊很厲害。」梁緯艮對陳大橋的心情還是很了解的,一語中的。

「韓國的電影產業不可怕,一年就那么幾部精品能引入國內,票房也很差,關鍵是它的電視劇,對國內電視劇產業的沖擊不小,包括整個韓流在化妝品、服裝、文化上的提升作用,也是很厲害的。」陳大橋去年曾經和徐騰商量過,想吸收韓國電視劇產業的一些優點,推動神州傳媒貼近韓流模式,結果被徐騰否決了。

這會兒,陳大橋算是老調重彈。

「這是暫時性的,學韓流也是沒有用的,因為韓流的主要優勢是建立在韓國經濟的領先上,經濟優勢被剪掉了,國內年輕人崇拜韓流的趨勢自然就會遏制。」徐騰立即反駁,還是不准神州傳媒模仿韓國模式,繼續堅持國產電視劇自己的風格線路。

客觀來說,因為神州傳媒集團的存在,國內的精品電影電視劇的數量相比過去,還是要略多一些。

神州傳媒集團每年會推出五部大制作的電影,十部精品電視劇,基本是雄霸國內市場,這里面最多只有一部電視劇是走韓流模式的偶像劇風格,大部分還是國產電視劇的典型風格,鄉村劇、都市生活劇、戰爭劇、歷史劇、刑偵劇、間諜劇、武俠劇、奇幻劇多元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