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 謝謝你們曾經看輕我(1 / 2)

無恥家族 浪子刀 3439 字 2022-07-27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無恥家族最新章節!

從國家戰略上來說,海峽國的戰略目標是維持東盟的統一,維持海峽國在東盟的領導地位,籍此維護自身在美國主導下的亞洲霸權體系中的特殊地位。

中國的戰略目標則是分化東盟的統一,削弱美國及其盟友在亞洲的霸權體系。

節目主辦方,東亞研究院設計的會談時間是40分鍾,這是根據海峽國上層的要求,要用一半的時間配合各方炒作中國地方債務危機和經濟硬著陸的風險——簡而言之,新版本的中國崩潰論!

海峽國美名其曰提供一個平台,讓中國和西方世界溝通,其實和香格里拉對話一樣,就是一邊裝妖艷賤貨,一邊竭盡全力配合美日,抓住中國圍攻。

結果,誰也沒想到,反方辯友徐騰的戰斗力指數爆表,一句話終結了整場戰斗。

東亞研究院副院長陳志賢和睿安格的所有辯詞都建立於一個重要的基礎——中國地方債務除了官方數據之外,還存在大量的瞞報數據。

兩人的辯論策略是一陰一陽,陳志賢強調中國高層未必知道這些瞞報數據,而睿安格則會宣稱,中國高層是故意隱瞞真實的數據——因為中國地方債務規模已經遠遠超過了政府所能解決的范圍,所以,中國絕對要崩潰。

然後,陳志賢再負責將觀點拉回來,證明中國應該是能控制住地方債務危機的,只不過,中國經濟硬著陸的風險仍然是很高。

徐騰用數字打臉,直接從基礎層面結束了這場辯論。

會場的氣氛非常尷尬。

「其實從徐騰理事長展現給我們的大數據科技,我們也可以看出,新科技潮對於全球經濟的重要性。」陳志賢硬著頭皮將話題又調回到新科技潮,竭盡所能的思考新話題,想要將後面20分鍾的時間用掉,這是規劃好的40分鍾直播節目啊。

「我不同徐騰理事長此前的一個觀點。」海峽國的副總理兼財政部長,印裔的尚達曼終於出來救場,「我不認為在全球的新一輪新技術革命中,東盟和其他國家就無法從中有所收獲。」

「你這個說法是扭曲我的觀點,我也沒有說東盟和其他國家無法從中獲益。」徐騰正處於爆種狀態,戰斗力爆表,很冷靜的抓住對手那番話的漏洞,「從全球性的新技術潮來看,目前主要有三個大方向,首先是物聯網,其次是新能源,第三是生物科技。前兩個是大國專利,因為要推動這兩個方向的科技進步,需要的資源過於龐大。生物科技則有所不同,這是大多數國家都可以有所擴展的領域。同時,即便無法廣泛深入的參與物聯網、新能源的投資和研發,只要技術上真的取得全面性的突破,世界各國在整個全球貿易體系中,肯定都有會有廣泛的獲益。」

徐騰是看著手中的平板電腦發言,調取出新的數據庫,將全球各國在物聯網、新能源、生物科技領域的投資數據都調取出來,顯示在大屏幕上。

他開始大幅度的作弊,另外三個人都無法調用數據庫和大屏幕,只能看著他用數據打臉。

這是他同意參加辯論會談的前提條件,會場的網絡和信息設備都必須由華騰公司「贊助」,海峽國同意在先,現在想反悔也晚了。

小看一位科技行業領袖是要付出代價的。

徐騰的話不多,甚至不再操作平板電腦,完全用語音指令,讓魯博士自行抽選合適的數據,每次調取出新的數據,他才做一個簡單的描述,徹底將這場精心設計的四人辯論,變成他個人的科技秀。

當魯博士調取出一幅更能說明問題,但屬於華騰公司內部數據的調研圖時,徐騰也沒有直接操作平板,口述命令,「魯博士,這個數據庫不能公開,關閉它。」

「為什么?如果您要向在場的嘉賓解答全球新技術研發和產出效率比,我認為這個數據可以清晰說明,很簡單。」魯博士「軸」了一下,「核查數據保密級別,來源於長江大學科技產業研究中心,確認可公開。」

「魯博士,你真的要告訴嘉賓,華銀財團在國內的科研支出是東盟各國總和的5倍,平均每一美元的投入效率而是東盟的1.47倍?」徐騰決定啟動「自控編程」功能,「關閉它,啟動2.305協議,非隱瞞規則增加新的規則,擴展第27條規則,社會心理學六個基礎原則,擴展第11條衍生原則,協助s級、一級指令人在公眾平台分析數據時,自行隱藏利益沖突性文件。利益沖突性原則以國籍和公司法人利益為第一、第二考量標准,該衍生原則處於非定狀態,等待校正,暫時執行周期為48小時。」

「編程啟動,已經增加新協議,隱藏相關2.4330份文件。」魯博士還是「軸」著呢,「我無法理解,boss,為什么不能用最簡單的方式證明您的觀點,我只是遵照協定規則協助您的工作。」

「在經濟的運行規則中,科研投資效率的高低是一種很重要的競爭因素,這就好比,有人問我,為什么能擁有巨額財富,為什么能賺取更多的財富,而我根本不會將正確的答案告訴他一樣,因為問我的人,很可能是我的競爭對手。」徐騰很耐心的解答問題,反正這場座談會的主辦方已經徹底放棄了反抗,現在剩下來的時間都是他的科技秀。

「但是,我的分析認為您經常將正確的答案告訴詢問者,舉例,2010年12月17日河內國家大學演講,您承認繼承巨額財富和家庭的幫助是您擁有巨額財富,賺取更多財富的首要前提,同時,您認為同各國政府保持友好的合作,解決對方的首要需求是華銀財團贏取更多財富的秘訣。」

徐騰並不是魯博士的主程序設計者,他只是擁有最高指令權限,所以有時也不明白,魯博士為什么有時頻繁提問,通過和他這個最高指令人的問答進行自我修正,有時又很沉默,遇到問題也不提問,只是簡單的執行。

這一點,魯博士的主程序設計方——屠龍實驗室也沒有很明確的解答,只是通過數據檢測大致分析,魯博士的頻繁提問狀態,類似於普通程序頻繁出現運行bug,只不過,魯博士擁有自我修正的權限和功能,就會表現出頻繁提問的狀態。

這種狀況,徐騰已經遇到四五次了,一般來說,這個時候一定要非常有耐心,非常慎重,等回到國內再通過和屠龍實驗室的分析,糾正主程序上的規則協議沖突。

「以我舉的例子為第一前提,你提出的例子屬於衍生例子,正如你提出的這個例子,我的回答雖然是正確答案,但是,別人無法模仿,除非他們的父母和我的父母一樣富有……!」

「根據數據庫顯示,和您父母擁有同等級財富的家庭,全球范圍,不存在。」魯博士無意中又暴露出一個協議上的漏洞,雖然它沒有將徐家的財富總值報出來,但是,事實上公布了結果。

這是小問題。

全場笑聲不斷,大家以為這是一個設計好的小段子。

「所以,正如我說的,即使我告訴大家,我是如何擁有巨額的財富,如何讓財富繼續增長,別人也無法模仿。回歸到上一個題目,如果別人知道我的公司擁有更高的科研投資回報率,他們就會詢問原因,分析原因,最終通過模仿實現自身的高投資回報率。」徐騰不知道這樣的解答是否能暫時讓魯博士停止,但他相信,屠龍實驗室的工作組應該已經介入了。

「好的,出於保護您的利益,我認為應該結束演講。」魯博士得出一個新結論,「您可以展示的數據及文件,57%可證明華銀財團擁有高於全球科技企業平均水准1.4倍率的科技投資效益,新的分析結果,其他企業即使確定這一事實,在17個提升科技投資效益的因素中,其他企業也很難實現模仿其中12個。最難實現的是對您的決策模式的模仿,分析結果顯示,在全球300強科技企業領導者的決策中,您是唯一沒有犯過錯的存在,唯一讓公司總市值在8年時間擴展至一萬億美元的存在。」

「魯博士,恭喜你,終於懂得恭維boss了,我要告訴你,這就是你要進一步了解和學習的人性。我也必須承認,第一次得到你的恭維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徐騰在平板上做了小操作,暫時關閉魯博士的對話模式,順勢調低它的ai指數,從最高的10星,降低到7星,這是終結魯博士自主性的最簡單辦法。

台下的嘉賓熱烈鼓掌,完全不知道徐騰剛才其實有點小驚嚇,差點將自己的科技秀弄成一次人工智能的bug展覽。

這一刻,海峽國上層和國立大學東亞研究院精心設計的辯論,已經徹底粉碎,其他三名辯友徹底被無視。

徐騰一個人享受台下兩千多名嘉賓的掌聲,他只能換一個坐姿,正面對著台下所有人,接受所有人的恭維和掌聲,「今天,我們至少見證了人工智能發展史上的一個小小的奇跡,我們可以看見,魯博士可以通過很多方式自我學習,自我修正。或許,它還有一點小小的不懂世事,泄露了我的很多隱秘,當它無意中泄露我的父母擁有更多財產時,我其實還是蠻心慌的。我的父親同樣使用魯博士管理資產,它是這個世界上,唯一掌握全部數據的計算機程序。」

「科技每天都在進步,它們可以完全改寫人類的生活,事實上,魯博士同樣有權限在香港股市進行金融衍生品的操作,在剛開始的幾年,我們經常要承受一些奇怪的損失,但是現在,它已經是最好的操盤手之一。」

「那么,我問大家,從華銀財團進行人工智能的研究,迄今投入了多少資金和人力呢?我不能告訴你們,這是非常重要的商業機密,但我可以說,這是一個天文數字,在過去的8年里,中國最好的兩千多名科學家和程序員,一直在不斷為它工作。我說的最好,不是恭維。在全球最優秀的10位人工智能科學家中,有7位是為我們工作。其中有4位是中國籍員工,2位是美籍員工。」

「今天是一個知識大爆炸的時代,我們擁有11萬種專業的科學類別,在其中任何一個類別想要成為專家,你就必須付出長達二十年,甚至更久的專業學習和訓練。時至今日,唯有中美歐,三大經濟體擁有絕大多數的科學人才。殘酷之處在於,目前任何一個領域的科學技術的突破,都需要多個科學類別的專業人才進行廣泛合作。」

「日本,我們都知道過去的二十年被日本稱作失去的二十年,我們擁有不同的理論去解釋這件事,我恰好也擁有一個新的理論。日本經濟體擁有一種奇特的傳統,他們總是希望主導技術,在每個領域都構建日本式的規則,這是日本在80年代取得空前成功的主要原因。但從90年代開始,全球技術進步所需要的超巨量投資和超巨量人才嚴重惡化了日本的科研突破能力,使得日本無法廣泛建立新的規則,他們不斷努力,結果卻是不斷浪費了大量的科研投資。從2001年開始,日本的科研投入和產出比,一直是主要發達國家中最低的。日本的大企業研究出大量的新技術,大多數卻沒有帶來回報。」

「今天,日本企業的科研人員總量已經只是80年代的1/3,按照購買力平價核算,他們的科研總投入也僅相當於1985年的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