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 貪心不足(1 / 2)

無恥家族 浪子刀 4818 字 2022-07-27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無恥家族最新章節!

新的一年,新的開始。

因為徐騰此前一直在是歐洲訪問,2013年春節過後,大年初六恢復工作的第一天,華銀財團的所有聯席合伙人就抵達江州,在江州華騰科技大廈召開今年的年會。

情況總體還是不錯的。

華銀財團的2012年業績很漂亮,雖然有幾次世界級的大規模並購,財團的總負債率依舊控制在40%的規模,1/4的債務來自於國內外的政策性貸款,1/3的債務來自於財團自身的金融機構,融資成本和財團金融風險都控制的很好。

2012年,財團旗下的信息安全與大數據服務、電子商務、半導體、汽車、機床五大產業的進步最明顯,財團在擴張的同時,也在繼續收縮,旗下的低端產業基本去除成功。

在制造業領域,主體產業和制造代工進一步分離,也提前完成了工業機械人的大規模普及和制造業向二三線城市轉移的布局調整,有效平抑了人工成本上漲的壓力。

華銀財團的汽車、汽配、機床、工程機械、家電、電氣及自動設備、化工、材料等傳統精密制造業,以及各產業的配套企業,基本都已脫離人工成本增長最快的珠三角,沿著長江線,集中在長江中游和下游經濟區合理布置產能。

半導體產業分布較為廣泛,目前仍然相對集中在珠三角和長三角。

華銀財團的中樞,集中在渝滬線之間,從渝州到江州,從寧州到滬州,沿著長江線高等教育院校雲集的7個大城市和,廣泛分布著財團的科研機構。

在北方,產業還是集中在京津,在南方則是集中在深莞廣珠,出於財團利益的考慮,華銀財團也動用了所有游說力量,說服政府提前在2012年修建深中大橋,而且是由萬博集團承擔總投資和運營,70%的建設資本都是華銀財團負責融資……這個橋對華銀財團而言,太重要了,必須要搞。

至於珠港澳大橋,雖然有上上下下的建議和期許,華銀財團還是沒有參加,很精明的選擇和中建集團分開,華銀財團和中交集團負責深中大橋,中建負責珠港澳大橋。

徐騰的推卸理由很簡單,既然香港不允許延長一截到深州,這個橋的實際價值就少了一半,對華銀財團來說,沒有任何意義。

華銀財團在南方的金融中心位於香港,半導體和通信科技中心位於深州,制葯和生物工程的研發生產中心在珠州,最重要的芯片代工廠又必須安置在澳門橫琴工業園。

這種產業布局的結構,迫使徐騰在2008年和2009年兩度親自赴港游說,希望珠港澳大橋采取雙y方案。

結果沒用,港方堅持的出入境管理問題確實是一個大殺器,既簡單又有效,輕松殺死雙y方案。

2010年,最終確定港方要求的單y方案,不連深州時,徐騰立即做出決策,讓華銀財團退出珠港澳大橋總包建築商和融資的競標,付諸一切力量,全力加速推動深中大橋開工。

說句難聽話,當時的華銀財團幾乎是以一己之力挑戰整個港方各界,激烈爭鋒的高度已經被提升到威脅1g2z繁榮穩定的戰略程度。

2011年,眼看阻擋不了華銀財團,港方各界又提出深中通道必須等珠港澳大橋開通再建的新觀點,還是被華銀財團推翻。

徐騰的辯方觀點看似有幾十點,其實只有三點是硬道理——第一,中國芯片產業的設計中心在深州,制造和封測中心在珠海的大局已經無法改變,這是在美國制裁下的唯一變通之法。

第二,中國經濟的中長期增長率想要維持在6.5%以上,壓力很大,比其他任何問題都重要,深州經濟升級成功,珠三角經濟轉型才能成功。

第三,1g2z的穩定性不取決於港澳台的繁榮與否,而是取決於大陸制度的優越與穩定性,制度的優越與否,則是要通過對比才能看出來的。

最終的結果是華銀財團獨自承建和運營深中大橋,方案都是現成的,2011年10月快速完成所有論證工作,2012年1月全面開啟施工……其實很多分段施工和准備工作,華銀財團這邊從2011年3月就在提前進行。

所以,高速公路和高鐵通用的深中大橋預計是2014年7月完工,實際可能在2013年11月就將正式通車啟用,高鐵、高速都是直接從莞州開入華銀財團主持的澳門橫琴工業園,形成一條完整的半導體產業的高速通道。

這座大橋,華銀財團是抱著虧損也要盡快完工的決心去做,不惜讓利中交、中鐵集團,說服兩大央企集團拿出最優質的團隊共同合作,加快建設進度,也要在2013年底啟用。

這就是徐騰的風格,為了勝利,不惜一切代價,特別是關系到全局的戰略決策,虧與賺不重要,搞定就是成功,搞定就是勝利。

整個華銀財團,各家下屬產業集團的戰術性商業運營方案和策略,徐騰很少過問,但是在戰略性的大方向上,徐騰一直控制的很穩。

到了2013年2月份的這個階段,歷經十年的轉移和發展,徐騰和華銀財團的長江經濟帶戰略基本已經成型,以長三角和滬州為龍頭,沿著整個長江線的兩個直轄市和5個副省級城市布局,以7大城市為中心,向著周邊三線城市轉移配套企業的產能。

在這個產業鏈布局成型的階段,滬渝高鐵的論證期也將在2013年的上半年結束,2013年7月開工,依舊是華銀財團在幕後鼎力推動,為鐵道系統提供全部的融資。

所以,2013年的年會就開的很喜人,戰略性的大轉移已經成型,現在國內都在感慨制造業成本漲的太快,華銀財團在這方面相對還是有優勢的,避開珠三角和長三角,招工容易的多,員工也很穩定,流動率很低。

怎么保持生產的質量和工藝標准,怎么保持產品的合格率,怎么控制返工率和不良率,首先一條,員工要穩定。

華銀財團其實是國內唯一自成體系的工業3.0,從上游的材料,到下游的制造,整個配套體系也都轉移到了長江中游,延伸到中西部的湘鄂蓉渝。

華銀財團也可以說是憑借一己之力,將這個長江經濟帶拉起來了,核心的本質是金融業,通過華夏銀行、民生銀行、長江銀行,對整個配套產業鏈提供融資,支持這些企業遷徙到更合適的區域。

同時,利用長江經濟帶較為寬裕的運輸能力,以及沿路省市的各種扶持政策,有效減少整個財團的運營成本和生產成本。

我的稅比你低,我的人工比你低,我的土地價格比你低,我的運輸比你便宜,整個長江經濟帶擁有22座一線、二線的大城市,150所高等院校,211/985高校有42所,人才供應比你充裕,科研效率比你高。

我最後做出來的產品怎么可能不比你便宜?

這個產業大轉移其實在2010年就已經基本完成,到了2012年,這個數據拿出來,對比珠三角和長三角的競爭對手就很漂亮了。

到了2013年,全國最優質的企業都雄踞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唯獨華銀財團橫跨整個長江流域,從西蜀到華中,到華東,沿著長江線布局。

歷史一再證明,想要統一中國,軍事上要從北向南,經濟上一定要以長江為紐帶,川蜀是天府之國,兩湖則是湖廣熟,天下足,江南更是魚米之鄉。

三地合一,人口最多,高校最多,人文教育基礎最好。

徐騰的經營之道,最初是學習各種商學院案例和企業軟文,後來以其他聯席合伙人和長輩為師,師李學梁,兼具老王之才,熟讀毛氏兵法,終於融會貫通,躋身功至化境的經營之神。

生意之道。

他的理解是從繁入簡,有一個最簡單的領悟——做生意,得人者,得天下。

簡單點說,往人口大省跑,准沒錯。

所以,徐騰現在的日子是非常好過的,因為他跑的快,跑的歡啊,因為他是長江之王,沿著這個中國人口和高等教育規模最大的長江經濟帶布局,哪個省市都得將華銀財團奉為上賓。

當然,被奉為上賓不意味著都是好事,也有麻煩事。

徐騰去年下半年沒有在國內,過年剛回來,很多省的領導就迫不及待要登門商量大事,能有什么大事啊,無非就是本省的大企業出大事了,請徐騰和華銀財團接盤。

大年初二,江南省那邊就有省領導親自帶隊的團隊下榻江州西城區的君悅酒店,其實都是熟人啦,2006年就認識了,而且是給情面,大年初四登門拜訪,當時都沒有談這件事。

一直等到徐騰這幾天開完年會,這位姜領導才提出再度拜會的要求,這一次是真要談事了。

徐騰今天上午處理了幾件事,特意邀請對方到家里用餐,姜領導過來時,順便也將榮盛重工的董事長章玉榮帶了過來,介紹雙方認識。

徐騰確實是第一次見到這位中國造船工業的第一大民企老板,大致看一眼,聊幾句,感覺這個人還可以,當然,造船這個業務,他是肯定不會介入,何況是榮盛重工這個爛攤子。

在中國商界,徐騰的消息是非常靈通的,前段時間,中船集團曾經和華銀財團談過,想和華銀財團融資並購榮盛重工,結果一查賬就跑了。

嚇跑了。

這不是開玩笑嗎,不管是要借錢,還是接盤,徐騰都不可能同意。

他願意見對方,只是要給江南省各位領導一個情面,按照他的實際想法,還是直接破產拍賣吧,技術不行,設備和船塢也是中看不中用,能賣多少賣多少吧。

特別現在這個大環境,能不能賣出去都是問題。

為了防止尷尬,徐騰今天特意讓夏莉帶著幾個孩子去翡翠湖庄園127#,到徐總徐媽那邊吃午飯,正好梅嘉莉這段時間也難得回國,讓她們兩位閨蜜有時間單獨聚一聚。

所以,中午就徐騰一個人在家,金小桃也肯定是跟著孩子們跑,只有花玲玲帶著幾個女服務生安排酒席。

飯局上,徐騰就和姜領導、章玉榮邊吃邊談。

關於榮盛重工的話題,不管是借錢,還是接盤,他都直接拒絕了,主動將話題調到江南省那邊的半導體和電氣設備產業,順便也和姜領導分析一下國內外的經濟情況。

聊來聊去,最後又回到了榮盛重工的這個話題上。

徐騰在國內經濟界和商界的江湖地位很高,除了他執掌華銀財團,富甲天下之外,另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提出了長江經濟帶的構想,居然還被他實現了。

他真是這個理論構想的祖師爺啊,當年,他還是長江大學的大二學生,歪打誤碰,瞎說的,純粹是為了蒙省里領導,給江泰集團繼續提供融資擔保。

唉。

人啊,走運的時候,上個茅房都能拉出金子。

徐騰現在真的就是太叼了,逆天了,國師了,當然,他也確實有過人之處,很多想法和觀點是一般吃瓜群眾真心領悟不到多,比如他在論證深中大橋的事情上,被港方各界逼急了,直接提出一個很厲害的觀點——港澳台的經濟差一點,對國家經濟的穩定是有利的,因為制度優越與否,有對比才有傷害,港台差,日韓差,才能更直接的證明我們的制度最好。

這個話只有他敢說,迄今也沒人敢傳出去,但是像江南省的這位姜領導,那還是非常清楚的。

這么說吧,姜領導現在對徐神的贊嘆之情,基本就是滾滾長江東逝水,一發不可收拾。

真的。

姜領導雖然將話題又遷回榮盛重工,可也不敢說,來,小徐,幫咱們省接個盤,省里不會虧待你……暈,再給領導同志兩個膽,他也不能這么說啊。

姜領導很有誠意的只是想請徐騰開個葯方子,畢竟江南省這邊的造船業又小又零碎,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榮盛重工,從省里到市里,這些年一直都是鼎力扶持啊。

結果扶持成這樣,說出來也是相當的尷尬。

其實早在2010年,主抓工業的姜領導就曾經為了榮盛重工的貸款和投資問題,親赴江州和徐騰協商,徐騰當時不僅沒有投資,沒有提供融資服務,還勸說姜領導,希望江南省不要將資源傾斜到造船業和鋼鐵工業,要繼續專注電氣、儀器、機械、電子和化工材料。

不聽,現在傻眼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