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章 要錢,還是要臉?(1 / 2)

無恥家族 浪子刀 4448 字 2022-07-27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無恥家族最新章節!

華銀財團的厲害主要取決於大股東——「中國shun家族」資本雄厚。

全球十大資本管理公司aig、高盛&黑石、英國富信(道富銀行)、先鋒、瑞士聯合銀行、摩根士丹利(大通)、富達投資、安聯、華夏ing、德意志銀行總計托管著24.70萬億美元的國際資產。

「中國shun」的家族信托資產……中美政府、華爾街,包括華銀財團內部,整個國際層面的各方對「中國shun」家族財富總量估值是在1.3萬億-1.5萬億美元之間,占全球金融市場主要流動資本的1/25,也是全球公認比沙特王室更富有的世界第一富豪家族。

然而,這個估值比實際數字低了一半規模,魯博士的核算結果是2.93萬億美元,距離3萬億美元只有一步之遙。

華銀財團的另一個厲害之處是小股東真的太厲害,基本都是國內最強勢的一批企業家。

太厲害也是一個麻煩事。

這群小股東不僅內部撕的很猛,對外更是大撕特撕。

王佦、陳大橋、史立榮、陳安邦、董小姐、雷總、馬總……都是一群撕逼的高手,樂此不倦的狂撕對手,從公立醫院到民營醫療的莆田系,到太平洋建設,到華為、聯想,到海爾、美的,到汽車業,到國有金融系統,甚至連各級主管部門都敢正面開撕。

這是真囂張。

這些小股東敢在國內這么囂張,除了華銀財團的體量和重要性,更重要的還真是倚仗徐騰這個大老板的地位,有徐騰在幕後,這些小股東真是誰都不怕。

即便他們正面開撕部委的政策,讓各級部委很被動,部委那邊也只能派人和徐騰說一聲,讓徐騰稍微管一下。

徐騰能說什么?

他只能說,我們華銀財團一直是這種軍閥體制。

前段時間,史立榮、雷總、董小姐剛和lenvo集團開撕過,炮轟對方既無技術,又給英特爾當走狗,撕得鮮血淋漓,撕得lenvo集團在2016年一季度的國內銷量暴跌三成。

這一次的開撕迫使lenvo集團承諾,將會繼續維持中立,同時使用華騰電子和英特爾兩種芯片,這也是信息產業主管部委在幕後施壓的結果。

政府層面雖然一直沒有明確規定,說是英特爾系的cpu主板不能納入政府采購清單,但在技術指標的設置上絕對是完全有利於華騰電子的華酷、雷龍、影龍系列芯片。

華酷、雷龍、影龍三個系列,華酷是華騰電子單獨研發,雷龍、影龍則是華騰電子和amd合作研發,其實在華騰電子旗下,amd的cpu團隊完全納入華騰電子,所謂合作研發只是繼續在海外使用amd的品牌和營銷渠道。

三者的技術都是源自華騰電子集團在2012年推出的htx8480,這是一個標志性的新平台,與英特爾corei5-2300架構處理器的性能基本一致,優點是功耗低,甚至逼近英特爾atom、via的nano系列的低功耗架構。

相比英特爾的corei5-2300微架構,htx8480向精簡指令集躍遷的幅度要大的多,當初的研發成本也高數倍,一次性奠定了華騰電子集團在x86cpu市場的空間。

在國際cpu市場上,華騰電子和英特爾形成了極大的差別,華騰電子的華酷、雷龍、影龍都是以低功耗和穩定為優勢,英特爾則以高性能為優勢。

加上美國對華技術禁售,以及中國對美反制「禁售」政策的因素,華騰電子實質性的壟斷了國內商務pc和超算cpu市場。

lenvo集團想利用自身在國內的人脈,聯手英特爾,讓英特爾再度擠入商務機型和公務采購清單范圍,對華騰電子集團構成傷害,迫使華銀財團退讓,在lenvo集團小幅讓步的基礎上,重新讓lenvo集團的pc產品進入華銀財團掌控的國內線下銷售渠道,以及保證線上銷售渠道的公平性。

雙方在政治層面的搏弈,最終還是華銀財團占據優勢,政府層面設定采購標准不變,將英特爾,以及完全使用英特爾陣營的lenvo集團卡出一季度的各級政府、央企和事業單位采購清單。

線上渠道,華銀財團采取的是一種隱蔽的不公平競爭,線下渠道則是直接將lenvo集團踢出局。

社會輿論層面,從網絡到紙媒,到電視平台,雙方更是血撕,不留任何情面的相互開撕。

整整一個季度殺下來,終究還是徐騰這邊的小股東們撕贏了對手,將lenvo集團的股價撕掉一半。

其實在政府層面,各級主管部門和地方政府都在勸架,你們都是民族企業,不要撕了,不要內斗,各退一步不就好了,你們這樣搞,我們也很為難啊!

雙方一直開撕到3月中旬,lenvo集團終於扛不住了,楊遠清董事長再度飛抵江州和徐騰重新談判。

確切的說,楊總是史立榮、董小姐兩個人談判,徐騰只是庄家,坐在這里為雙方做一個見證,除了徐騰,還有一位和柳總是同輩份的資深聯席合伙人——神州電器集團「中國家電南派教父」的李東盛,一同出席,也算是做個見證,為兩邊調解一番。

每個國家都有自身的文化和習俗,中國的生意場自然有中國式的規矩。

如果是柳總這種京津冀地方財團的boss親自過來,大致還有資格和徐騰面對面談一談,柳總說自己老了,已經不再過問lenvo系的生意,不願意親自投降認輸,只派楊遠清過來,那就只能和史立榮談判。

不客氣說,如果不看對方的輩份,徐騰在國內商界的地位怎么都比柳總這種半吊子的小財團理事長高一級吧?比之楊總更是高出兩三級。

商界有商界的規矩。

徐騰親自在現場給雙方做個見證,只要談妥了,誰都不准輕易反悔。

按照lenvo系此前的惹事程度,甚至妄圖利用關系和金融系統合作,將徐騰搞進牢里的企圖,徐騰就是弄垮lenvo系,各方也不會說什么。

可不管怎么說,lenvo系是京津冀的地頭蛇,政商關系復雜,與京津冀的那些地產大亨、產業大鱷、金融系統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徐騰真要將這個地頭蛇弄死了,各層級政商兩界和學術界都會更擔心華銀財團尾大不掉,徹底壟斷國內商界。

lenvo系其實也就只剩下這一個談判籌碼。

整個上午都在談判,就在徐騰的這間重新裝修過的48樓辦公室,與去年10月,徐騰和楊總的那次分手談判時不同,這里又恢復到徐騰往年喜愛的那種春園野竹風格,七百多平米建築面積,一半用來布置四季竹。

這一次不再是前幾年的地中海魔幻主義風格,也不是早期的晚明風格,而是唐宋時期的古典裝飾風格。

這也象征著徐騰的風格,變得更圓潤,更中式,不再強調中西合璧和現代主義。

這是一個階段,一個境界。

2007年以前,徐騰在國內商界的地位沒有那么高,華騰工業聯合體和長江經濟帶都處於剛起步的階段,大局勢下,他自然要低調,要主動融入大佬們的圈子。

2007年到2014年的這個階段,徐騰忙著洗錢,忙著國際化,忙著搞好華騰工業聯合體,自然要強調自己的科技優勢和國際化。

到了今日,大局已成。

徐家的洗錢工作結束,整個華銀aig財團和華騰工業聯合體都進入一個很穩固的新層次,在徐騰這個三十而立的年紀,他的意境和胸懷也提前踏入「四十不惑」的新層次,甚至是「無欲則剛」和「五十知天命」的層次。

另一方面,華銀aig財團在全球的國際化推進和並購,基本達到了前所未有,根本無法再進一步的地步,徐騰也就犯不著再談什么「國際化」。

現在的徐騰,做生意的思想就是「以我為主」,你們愛咋咋地,國際輿論、日韓財團、歐美財團和國際資本力量服與不服,對他而言並不重要。

簡而言之,徐家的錢都洗的差不多,過去的那種利用金融危機溢價、高價兼並海外企業的浪潮徹底終結,進入了一個新時代,以現有華銀aig財團為基本盤的新時代。

現在的華銀aig財團輕易不兼並,只需要一個個的殺死競爭對手。

這就是徐騰的「無欲則剛」、「以我為主」。

同樣,對於華騰電子與lenvo集團的這一次談判,徐騰的態度也是順其自然,談成很好,談不成也無所謂。

雙方就在徐騰的見證在,在李東盛的調解下,終於在中午11點前達成協議,重新將lenvo集團納入華騰工業聯合體和ias體系,lenvo集團承諾與tcl、惠普達成聯合采購協議,也就是在國內市場更多的采用華騰系cpu主板和顯卡gpu,而在國外的出貨量,華騰系與英特爾-英偉達各占一半。

這只是協議的一部分。

lenvo集團的營銷渠道,將會完全交給陽光集團,與陽光集團掌控的其他線下渠道整合,這是lenvo集團過去一直不肯退讓的地方,也是徐騰和柳總之間長期不能共存的原因。

這個協議達成後,意味著lenvo集團將不再控制任何線下渠道,與華騰電子、神州電器、惠普、vivo、oppo、米科技一樣,渠道控制權都在陽光集團手里。

各家公司只負責科研、設計,生產交給華騰工業聯合體的oem企業負責,線下渠道交給陽光集團,從銷售到維護,都是陽光集團負責,線上渠道交給眾趣集團,物流交給江泰集團。

對客戶來說,你去商場,去專賣店,去超市,去蘇寧,去國美,不管買誰的電子電器產品都是同一個團隊在幕後負責,維護也是同一個團隊負責。

你在線上買,價格要便宜一點,售後維修服務還是同一個團隊負責。

實際上,不管你買哪個品牌,哪個型號,采購、生產都是同一家公司負責,差別只是軟件和品牌,以及配置的不同,電腦、手機、家電都是如此。

汽車領域是與之類似的框架,整個寶福華聯盟+長安+吉利+東風+上汽,完全是同樣的采購體系,甚至在整個研發領域,寶福華聯盟都是同一個平台系統,在國內的銷售也都是華銀財團控制。

這是一種軟壟斷,你看不到的壟斷。

上午的會議開完,簽了字,徐騰就讓大家離開,中午吃一個和解的商務聚餐,下午繼續談細節。

他和李東盛還有一些事要談。

在中國做生意,渠道為王,而華銀財團的渠道是真正的中國商界之王,這是各個方面都很難直接觀察到的,只有做生意的競爭對手才能體會到。

神州電器集團這些年在華銀財團的渠道支撐下,已經逐步在各個領域超過海爾、美的、格力、創維、海信這些競爭對手,液晶led電視市場有華騰,空調市場有科龍,冰箱市場有容聲,洗衣機市場有小天鵝,熱水器、油煙機、廚房和小家電市場有美菱,全品牌的tcl更是雄踞各個領域的中國家電之王,在歐美市場則是通過伊萊克斯操作。

這個行業,利潤微薄。

李東盛每隔一兩年就會啟動一次價格戰,將日系、韓系清除出局,在歐洲,在美國,在東盟市場也是一路血洗對手。

他手里的品牌多,高中低檔都有,每一次都是針對一個產業,空調、洗衣機、電視、冰箱輪流打。

特別是在國內,仗著渠道、物流和采購成本低,科研力度強,基本將對手打的只能采購華銀財團的配件體系。

這就是東邊不賺西邊賺,家電不賺,面板、壓縮機這邊再賺回來,將對手打的沒有余力搞科研。

做生意,各有門道。

徐騰和李東盛的門道就在於華騰高科不整體上市,用財團的利潤在華騰高科做科研投資,支撐神州電器集團的技術進步。

這么一路打了十幾年下來,神州電器集團在高中低端都躋身國內第一,現在終於有能力靠自己的研發體系撐著場面,和華騰高科聯合研發,不再完全依賴華騰高科的技術補貼。

生意就是這么做的。

李東盛在國內商界的輩份高,雖然不是華銀財團的副理事長,地位也不輸給李達霄,和徐騰談話就是平起平坐,不用像史立榮、馬枟那樣謙卑。

話說回來,做生意這種事,老李是徐騰的半個師傅,怎么搞人事,怎么搞物流,怎么搞渠道,這些東西都是老李傾囊相授,一起商量,為徐騰提供各種建議。

國內家電市場這一塊,老李暫時沒有什么擔憂,歐洲市場在兼並伊萊克斯後,基本也沒什么可擔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