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開店事件(1 / 2)

「我們班是一個大雜燴,有從前市一中的學生,也有從前二中,三中過來的學生,還有從更遠地方轉學過來的」軍訓結束的當天,班主任蕭日華講話,「我不管你們在從前的學校,有多么的了不起,也不論你們中考有什么成績,說實話學校給我的中考分數名單,我是沒有看的,我需要的是一個全新的成績,明天將開始進行一輪考試,為期三天,將以這次考試,作為你們新學期的班次排號。」

眾人立時怨聲載道,他們假期剛過,接受了為期一周的軍訓,原本還指望著軍訓後的三天假期能夠放松一下,卻又被班主任特地規劃成考試,這下子一干人從心里面就有一種野馬難馴的不服,這不軍訓剛剛結束的興奮還沒有回過氣來,他們又得回家進行一輪小小的復習。

雖然心里面不爽,可是一中內部倒是相當的爭強好勝的,更何況新班級名次還得依照這上面來,誰都不願意排號在別人後面,這可是涉及到個人名譽問題。

八路車上,蘇燦並沒有直接返家,而是多坐了兩個站,在市政府站,自己家新店面門外下車。

「夏海文化用品」干凈的牌匾掛在門面之上,內部擺滿了琳琅滿目的商品,貨品櫃處都站著人,看得出生意很好,老媽曾珂正負責收錢,老爸在旁邊應答詢問的人群,大舅,舅母,還有老姐曾娜都坐在立凳上面,時不時和曾珂聊著天。

看到蘇燦過來,舅母笑盈盈的回應蘇燦的招呼。

這個大門面,貨品能夠看上去滿滿當當,不顯得稀落,其實也有大舅曾全明的一份功勞,曾珂的錢在用於一年的房租合同和前期購貨之後,已經所剩無幾,進回來的貨品無論如何也無法將這個有八十來平方米的大店面裝滿,所以大部分牆面的貨架上都顯得空落落的,這樣無疑會給第一批消費者一種貨品稀少,不太正規的感覺。

老媽要在這條街道上站穩腳跟,對這里消費者的第一印象必定是相當重要的,曾全明也就個人再借資十萬,不光充實了整個店面,還將外裝修和內部給改了改,看上去更加的美觀大方,這么一來,整個內部一下子就充實起來了。

大舅在股市上的錢已經回收了回來,再加上現在大盤都在下跌,他也沒打算操槍再上,再想起蘇燦的功勞,也不妨投入十萬在曾珂的店面上,這點就連舅母尹淑英都沒有意見。

開張這么一個半月來,整修前每天的營業額大概是三四百,很少能夠上五百。整修後,營業額已經可以達到五百到六七百一天,偶爾也能沖上八百。

這在當時是不敢想象的,老爸和老媽從前每個月上班的死工資大概在五六百左右,誰知道現在門面兩天的營業額,就可以抵作兩人從前一個月的工資,對他們心里面的震盪和沖擊自然可以想象。

當然,營業額並不代表著利潤,不過從這么一件事情,已經讓父母的頭腦和眼界換了一個層面,他們從前未曾因這樣的角度去看過這些利潤得失,乃至於他們辛苦工作和生活的意義。

母親曾珂給了蘇燦五塊錢,讓他去隔壁食品店買兩個冰激凌,給老姐帶上一個,蘇燦捧了兩塊雪糕冰磚給曾娜笑吟吟遞過來,曾娜遲疑了一下,然後才接過,吃相有點矜持。

蘇燦也不去管她,趁著距離店鋪關門吃飯還有一段時間的當兒,翻開賬本,挨著觀看。

文具店沒有用前台收賬機,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這種pos機在這個時代價格昂貴,一台動輒七八千上萬,這對於蘇燦一家目前正處於重創業階段來說,未免有些太貴了,以曾珂的觀點來看,買一台pos機還不如多進一些貨品,更何況現在每一筆賣出都會登記在賬本上面,每天核算,也沒有那么繁瑣。

將營業額總體的核算了一下,就以平均每天五百的額度,一個月的總營業額大致是一萬五,然後除算成本,利潤,大概現階段門面一個月可以賺到一千到兩千塊錢,對母親曾珂來說,已經比從前自己在單位拿死公司還每天擔憂著下崗好上很多了。

大舅請客吃飯的時候梅蘭和賈政兩口子竟然也在桌上,倒是讓蘇燦始料不及,桌子上兩人不住給大舅敬酒,又給父母說了許多好話,無外乎一個事實,他們也准備用那家租下來的小店面,開一家文化用品店。大致也是看出了父母店鋪生意極好的緣故。

要知道這在蘇燦未曾重生的後世,他們家為了開起小店面,曾被梅蘭賈政百般打壓,還逼著要簽不允許經營和他們同類文具店的合同,以至於雙方撕破臉皮,鬧得不可開交,從那時候,這兩個

人的嘴臉才會暴露。

看著面前不住說著討喜的話,一臉狡黠四處張望見風使舵的賈政,顫巍巍提出開文具店的樣子,委實有些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