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援軍到來(vip解禁章節)(1 / 2)

重生之宋武大帝 殷揚 3040 字 2020-08-25

方茂站在船頭上,直直地看著遠處的地平線。幾個月了,終於再次見到他出發的地方,廣州,忍不住一陣陣激動,道:「快來看,快來看,廣州到了。」

水手們跑到船頭,望著越來越清晰的廣州,忍不住歡呼起來。在這一刻,他們真正地體會到了游子歸故鄉的喜悅。

也不知道是哪個水手的眼睛好使,看見碼頭上一片忙碌景象,尖叫起來道:「看,看,快看,好多的船。」

方茂尋聲望去,只見不計其數的裝御工忙著把貨物搬上船。船只一艘接一艘駛進碼頭,裝好貨物後又匆匆離去,船只進進出出,川流不息,從遠處看密密麻麻都是船只,一片桅林。廣州碼頭雖然忙碌,也還沒有到現在這種情景,方茂不由得有些懵了,喃喃自問道:「怎么這么忙碌?」這個問題,誰也沒法回答。

就在方茂弄不明白的時候,船停在碼頭上,方茂跳了下去,拉住一個裝御工,問道:「兄弟,怎么這么忙?你們裝的是什么東西?」

裝御工還沒有回答,只聽一聲佛號響起,道:「阿彌陀佛,方大人別來無恙?」

方茂不用看人,聽聲音就知道這是誰,正是明霞大師,抱拳一禮道:「大師安好?方某有禮了。」

明霞大師合十為禮,道:「方大人歸來,可喜可賀。怎么不見蘇大人?」

「有勞大師掛念。蘇大人遠行了,他去了大食。」方茂問道:「大人回來多久了?」

「剛到一會兒。和大人一樣,見了這里的忙碌景象,不明所以。」明霞大師問道:「方大人的收成如何?」明霞大師掉進世俗這個大染缸里,沾上了世俗之氣,一見面就打聽起利益,有點銅臭哦。

「紅利三十萬兩,采辦的貨物出手的話,又有二十萬兩紅利,一共就五十來萬兩。」方茂和明霞大師並肩而行,問道:「大師的收益定是很不錯。」

明霞大師搖手,道:「方大人高看貧僧了。現銀加上采辦的貨物,也就多個十來萬兩。」

方茂有點不解地道:「大師的路途近些,為何今日才回來?」

明霞大師笑道:「貧僧和幾個道友談了幾天佛,擔擱了些時間,讓方大人見笑了。」

當此國難時期,應該以國事為重,盡早返回,明霞大師居然跑去和和尚說法,太也不把國事放在心上,方茂心里有點看法,明霞大師仿佛看透了他的心事,道:「據幾個道友告訴貧僧,大馬士革的鋼刀用的是印度的鐵礦砂。沒有印度的鐵礦砂,大馬士革刀就次了些。據說,伊利汗國的采購量在增大。」看了一眼方茂,見他有些迷糊,解釋道:「伊利汗國就是蒙古人在大馬士革建立的一個汗國。」

方茂恍然大悟,原來明霞大師去刺探軍情了,很是感動道:「大師急於國難,方某佩服。大師的意思是說韃子在那邊有新的動向,應該匯報給皇上。」

「正是。」明霞大師點頭。

「大師,方大人,別來無恙。」陳宜中帶著幾個隨從大步而來,向兩人抱拳施禮。

方茂把陳宜中打量一番,數月不見,陳宜中大有返老還童之勢,年輕清矍了許多,精氣神和當初分別時大不一樣,大概是因為心態好吃飯蠻香,身體自然就好了,道:「下官見過丞相。」

明霞大師口喧佛號,道:「阿彌陀佛,貧僧見過丞相。」

陳宜中忙阻止,道:「大師,方大人,免了,免了。二位同期而歸,實是可喜可賀。二位的收益如何?」

明霞大師笑言:「貧僧就六十來萬兩銀子,方大人五十來萬兩。呵呵,貧僧世外之人,居然談銀子,俗了,俗了。」

陳宜中笑道:「大師言重了。大師心系國難,這才是真正的佛心。二位的收獲不錯嘛,要是象二位這樣,只要三趟就相當於朝庭一年的稅收收入。」

他們大談銀子,為收益一百萬兩銀子高興。他們萬萬想不到的是,這次出海最大的一筆銀子還沒有回來,銀子之多真可以說得到一座金山,一百萬兩只能算小數目了。

方茂不解地問道:「丞相,這里怎么忙成這樣了?」

陳宜中指著忙碌的碼頭道:「這些都是給朝庭准備的補給,運往臨安的。」

一聽到臨安二字,方茂一下子急切起來,道:「丞相,臨安現在怎么樣了?」他所問也是明霞大師心中所想,看著陳宜中等他給出答案。

「好也好,壞也壞。」陳宜中說了一句不著邊際的話,讓方茂和明霞大師不明所以。陳宜中看了二人一眼,笑道:「從好的方面來說,臨安不僅沒有陷落,還打了幾個大勝仗,殲滅了十二三萬韃子。」

「好哇!」方茂興奮叫起來。明霞大師也是高興,只不過他表現得比較含蓄,點頭微笑。

陳宜中接著道:「從壞的方面來說,冬天到了,飢餓、寒冷將給臨安帶來巨大的考驗。我們這批物資,還有陸秀夫在福州准備的物資都要運往臨安,解臨安的燃眉之急。」

明霞大師和方茂方始恍然大悟,道:「原來如此。」

明霞大師喧了一聲佛號,問道:「臨安被圍,就是我們把物資運到臨安附近也進不了城,請問丞相,是不是有什么錦囊妙計?」

陳宜中謙道:「大師言重了,哪里是什么錦囊妙計。兵法有雲『大軍未動,糧草先行』,我們是反過來,大軍先動,糧草隨行,趙將軍率領軍隊已經先期出發了。」對方茂道:「現在船只緊張,把貨物趕快御了,裝上貨物,趕快北上吧。救兵如救火,你就再辛苦辛苦,不要休息了。」

方茂欣然領命,道:「好咧。」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福州碼頭上,陸秀夫為趙良淳送行,道:「趙將軍,見到皇上,請代陸某轉奏。」

趙良淳一身戎裝,道:「陸大人請放心,趙某自當如實匯報給皇上。」指著忙碌的碼頭道:「陸大人勤於國事,宵衣旰食,征募訓練了這么多軍隊,准備了如山一般的物資,實是大功一件,皇上知道了一定高興。」福州碼頭和廣州碼頭差不多,都是船來船往,穿流如梭。

「趙將軍過獎了。」陸秀夫謙道:「陸某只不過是盡一個臣子的本份而已,不敢言功。趙將軍此行有關國運,陸某就不敢多留你了,趙將軍請登船吧。」

「陸大人保重,後會有期。」趙良淳一抱拳,轉身上了船,道:「起錨。」船只緩緩駛離碼頭,向北駛去。

遠遠望去,船只排成一條長龍向北航行,船上運載的不是物資,而是軍隊。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距離海岸線兩百里的內地小道上,騎兵排成一條長龍,向北馳去,人如龍,馬如虎,氣慨非凡。

經過研究後,趙良淳決定援軍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騎兵走陸路,因為船只緊張不能全部運輸。步兵就走海路,可以節省體力,要知道到了臨安就會有一場惡戰,沒有充沛的體能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