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攻占松江(vip)(2 / 2)

重生之宋武大帝 殷揚 2647 字 2020-08-25

蒙古軍中有不少漢軍,不免信心動搖,阿剌罕見勢不妙,沖李雋道:「陛下若有實力,就來攻城,沒有實力,就不要多說了。放箭。」他倒也能當機立斷,果斷地打斷李雋勸降。

李雋策馬而去,來到射程外,道:「攻城吧。」

一百門火炮高昂著炮口,對准了城門,碗大的炮口好象死神的宣判書。

朱瑞祥揮著旗幟道:「火炮預備!裝彈!目標:東城門。開炮!」一團團火光閃過,一百門火炮發出了怒吼,一百發炮彈准確地落在東城門上,一陣驚天動地的巨響聲傳來,東城門給煙霧籠罩了,泥沙灰塵飛舞,看都看不清。

這是人類歷史上炮兵第一次投入實戰,炮兵將以其強大的攻城能力載入史冊,博得「戰爭之神」的美譽。

蒙古人以善使回回炮攻城掠地出名,那也是發射巨石摧毀城牆,哪里見過如此規模的火炮齊射,驚訝得眼珠都差點瞪出來了。阿剌罕驚訝得下巴都差點掉下來了。

灰塵散去,只見東城門已經有多處垮塌了。李雋心想火yao的威力遠不如現代zha葯,要是用現代的zha葯的話,東城門早就給炸開了。

在朱瑞祥的指揮下,一百門火炮再次發威,一個排炮過去,東城門搖搖欲墜,垮塌只是指顧間事。又一個排炮過去,轟隆一聲巨響傳來,漫天塵沙飛揚,東城門徹底垮掉了。

李雋可沒有伯顏那樣的心腸,可以用士卒來填護城河,睜大了眼睛緊盯著城門,見吊橋完好,一顆提著的心才放了下來。

高達拔出寶刀,大喊一聲:「兔崽子們,跟老夫去殺光韃子。」一馬當先,率先沖了出去,後面的步兵象潮水一樣沖了過去。

蒙古人歷來是攻城掠地,只有他們攻城的份,哪有自己守城的事情發生,沒想到這種事情居然出現在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自己身上,阿剌罕真的難以相信這一切都是真的,急切間都不知道如何應對。

好在他是名將,久歷戰爭,立時想起當日伯顏攻打臨安宋軍采用的法子,在東城門兩邊建立起了一道封鎖線,調集重兵防守,想學當日的宋軍對付蒙古人的法子,把宋軍死死壓制在這里,消耗掉,殲滅掉。

阿剌罕的計算不可謂不精,只不過早已時過境遷了,現在的宋軍戰斗力大為提高不說,還開發了專門又來攻城的「新式武器」。宋軍象潮水一樣涌進城來,高達寶刀一揮,大吼一聲:「扔。」上萬宋兵把手里冒著火光的黑乎乎的東西扔向蒙古陣中,黑壓壓的一大片,把陽光都遮住了,一團團火光閃過,一聲聲驚天動地的響聲傳來,蒙古士卒成片成片地倒下。阿剌罕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封鎖線轉瞬間就風崩離析了。

這種武器說穿了就是鑄鐵炸彈的小型化,這是黃漢的主意。這個天才的步兵指揮官在打造步兵戰斗力方面可以說得上是不遺余力,只要有利於提高步兵戰斗力的主意,他都想得到。當他了解到鑄鐵炸彈的優越性能後,靈機一動,就想到把鑄鐵炸彈小型化的主意。他把主意給李雋一說,李雋猛敲腦門說:「你這主意太高明了!我一直想著如何提升攻城能力,卻忘了這事,要不是你提起,都不知道猴年馬月才想得起來。有了這東西,配備給全軍,蒙古騎兵集體沖鋒時,只要往陣中一扔,蒙古騎兵再厲害也得趴下。」

手榴彈對付騎兵早就為現代戰爭驗證過了的事,李雋這主意真不錯,廖勝功不由得大拇指一豎,贊道:「皇上這主意高明得緊。臣一直為對付韃子騎兵發愁,有了這手擲鑄鐵炸彈韃子的騎兵將不再稱雄。」

蒙古人馬背上稱雄,要是騎兵不能發威,蒙古人就失去了最為犀利的武器,沒落也就是時間問題。

高達和蒙古人打了一輩子仗,最頭疼的就是蒙古騎兵,沒想到到老居然有對付蒙古騎兵的妙法,忍不住跳起來,道:「鋪天蓋地給韃子扔過去,包證韃子都給炸成碎肉。」

黃漢補充道:「這種武器還可以用來進行巷戰。敵人躲在角落里放冷箭,我們只要賞他一個就行了。」

他的話音一落,李雋他們又是一陣叫好聲。他這話正好解決了李雋和廖勝功心中的一個難題,就是如何在巷戰中以最小的代價攻占城市。蒙古人的近身搏殺和彎刀技術可是一等一,宋軍本來就很難占得上風,更不用說還有幾十萬沒有經受過戰火考驗的新兵,要是有了這種武器的話,巷戰這個難題也就解決了。

在李雋的推動,這種手擲式鑄鐵炸彈大量生產,裝備到軍隊中去了。李雋還給取了一個非常現代化的名稱「手榴彈」。只不過,他這種徒有其名的手榴彈實在不敢恭維,用的是火yao,不是zha葯,引信還不能自燃,還得手工點燃,連最土的手榴彈都比他好。

乍見如此變化,阿剌罕這個久經沙場的老將也是驚得面如土色。還沒有等他反應過來,高達寶刀對著一指,手榴彈鋪天蓋地扔了過去,阿剌罕還沒有弄明白怎么回事,就給炸飛到天上去了,等他反應過來時,方才發覺自己有身體肢離破碎,沒有一塊完整的肉。

蒙古人的這道封鎖線在宋軍強猛的攻勢面前瞬間就瓦解冰消,宋軍立即按照廖勝功預先的部署向各個目標撲去。

為了這次攻城戰,宋軍進行了充分准備,除了開發了手榴彈以外,還進行了針對性訓練。黃漢提出,可以以班為基本戰術單位,在巷戰中四個人在前面,兩個人掩護後面,左右各一個人。再增設一個副班長,班長和副班長在中間,班長負責指揮,副班長負責接應,哪里需要就補到哪里。這主意非常不錯,各個方面都考慮到了,向前推進很是順利。

宋軍正是憑著這套戰術和手榴彈,以不到一萬人的代價攻占了松江,殲滅了十五萬多元軍。有接近五萬元軍突圍成功,逃走了。

宋軍在這一戰創造了一比十五的傷亡比,如此華麗的數字就是善長以少勝多的岳飛也沒有如此高的傷亡比。這一戰充分表明了掌握了新的利器的宋軍在城市攻堅城中占居了全面優勢,其戰斗力已經大為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