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經濟對策(2)(2 / 2)

重生之宋武大帝 殷揚 2557 字 2022-07-23

文天祥很是興奮地道:「臣願罰!」

他的話音一落,一片笑聲響起。

笑過之後,李雋道:「宜中,你說把對外貿易要統一管理起來倒提醒我了,是該統一管理起來。朝庭經商雖然是為了籌措銀子,也不是個事,遲早還是要退出,不然就是與民爭利了。再說,朝庭直接參與經商,只能在短期內使用,時間長了是有害無益,必然滋生腐敗,從今以後,朝庭對外貿易全部轉交給富商。當然,他們得出銀子來買。朝庭就成立海事關防總署來管理,要對外經商必須通過審批,要取得資格。」

李雋這一說,陳宜中的一時謊言居然成真,陳宜中一時之間還難以相信是真的,忙道:「皇上,臣那是說的假話,騙他們的,當不得真。」

「那就弄假成真吧。」李雋笑道:「對於海外的海盜就責成鄭靜和的海軍去清剿,朝庭還要派官員去外國,與外國建立起友好關系,為商人爭取到好的待遇。一句話,朝庭會盡力給他們創造出一個良好的經商氛圍。」

經過這番爭論,文天祥也不再反對把商人的地位提高,道:「皇上,臣以為提高商人的地位也不是不可以,只是要做好對他們的監管和引導。」

「履善此言正合我意。」李雋非常開心地看到文天祥也支持他的動議,道:「這事我們好好研究,一定要制訂出切實可行的貿易法來規范他們的行為。」

文天祥也不是一個不通時務的人,相反他還很是精通時務,只是太正直了,人太正真了有時難免轉不過彎。正是基於此點考慮,著名的政治家管仲「病榻論相」時就提出過「君子不可以為政」之說,他說君子太過是非分明了,善善可,惡惡不可,是以他否決了齊桓公提出的要鮑叔牙當丞相的動議。事實證明,他說對了,鮑叔牙當上丞相後給活活氣死。

李雋很是滿意取得一致結論,接著道:「對於資格問題不僅在對外貿易上使用,對工業也要使用,獨立出去的公司也要他們重新注冊。為了管理好這些公司,宜中要加緊制訂出律法,對公司的經營行為進行規范,不能讓他們有越格的事情。」

這段時間,李雋把原本由朝庭掌握的軍工制造廠全部轉賣給民間,光是鋼鐵一個行業就成立了三家公司,分別是臨安鋼鐵公司,福州鋼鐵公司和廣州鋼鐵公司。這三地都是最大的三個鋼鐵生產中心,經過考慮,李雋決定在這三地成立三家鋼鐵公司。公司一成立,李雋馬上拋售。

鋼鐵現在是日進斗金的行業,那些富商忙著籌集資金來購買。可惜的是,這三家鋼鐵公司的規模挺大,沒有一個富商能夠單獨買下。李雋暗中派人給他們支招,要他們相互之間聯合起來購買,誰掌權就看誰出的銀子多,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看誰的股份多。

「同行相忌」,這是一句名言,往往是相同行業互相成仇,相互搞事。但是,在古代也有聯合經商的事,李雋的動議並不是開先例的事情,其效果卻很不錯。拿破侖的名言「沒有永遠的敵人,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相連」,一點沒錯,給李雋派去的人一說,那些富商馬上聯合起來購買鋼鐵公司。

他們之所以這么積極,那是因為鋼鐵百分百賺錢。別的不說,只是朝庭采購軍備一件就夠他們忙活好久了。用現在的話來說,他們就可以發「戰爭財」了,還有不削尖了腦袋往里鑽的份。

李雋搞的是拍賣,沒想到,三家鋼鐵公司居然賣到了天價,比李雋估計的價格整整高出一倍多。

當然,李雋給他們開出的條件他們必須接受,不然不能參與競拍。這些條件主要是工人每天只工作四個時辰,每七天要休息一天,也就是現在的八小時工作制。超過四個時辰,就要給加班工錢。還要求公司給工人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不然的話,將會受到嚴厲的處罰,被罰銀子,甚至沒收公司。

李雋這是為了避免出現「血汗工廠」這個在現代社會層出不窮,在英國工業革命時期最為黑暗的一頁重現於南宋,才做出這樣的規定。

另一條款就是對於鋼鐵的技術和出口要嚴加管制,必須接受朝庭的管理,違者最重可以抄家。技術問題,對於工業來說極其重要,宋代雖然只有作坊,沒有工業,但是宋人並非不知道技術的重要性,我們現在往往提到的詞「秘傳」「祖傳」都和保守技術秘密有關系,要執行這一條並不難。

鋼鐵的出口在現階段幾乎是不可能,因為朝庭擴張軍備,消耗量極大,根本就來不及生產,哪里還能出口。

朝庭對他們的回報就是獲得一本《公司經營方略》,這是李雋根據現代公司的得與失口授,由御用文人整理的指導性文書,可以指導他們的經營方略。這一舉措的收效很不錯,給沒有公司經營經驗的古人以指路燈的作用。

三家公司的拍賣過程操作得極好,成了范例。陸陸續續把造船工廠、武器制造工廠、橡膠、自行車、火炮這些制造工廠全部拆分為三家或三家以上的公司出售掉。之所以拆分成三家公司,那是因為李雋考慮到不能形成壟斷。

在這以外,李雋還加了一條,在十年內,這些公司不得互相購買,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不能合並,以免失去競爭對手,造成壟斷。

對於軍備的采購問題,就由黃永善他們成立軍工科技小組對這些公司進行技術指導和監督,對他們的產品進行檢驗,對生產能力進行評估。對於軍備采購還派出類似於現在的「軍代表」的技術軍官進行接洽談判。

究竟哪家會給朝庭選中,那就要哪家的產品更能適合朝庭的需要,這就需要他們去創新技術,生產出更好的產品。

「皇上請放心,臣已經在著手實施了。」陳宜中領命。

李雋環視了他們一眼道:「現在,我們的工業已經具備了基礎,已經在開始發展了,但是,以目前的條件,還無法滿足我們的需要。因為我們還嚴重缺乏各類人才,加緊培養各行各業需要的人才是我們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李雋的推動下,南宋百業誕生,行業興旺,一下子從手工作坊躍進到工業時代。當然,此時的南宋要稱工業時代實在是有點讓人不好說,因為工廠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十家。不過,李雋相信只要播下種子,在不久的將來必然是工廠林立。

還有什么比播下種子更有意義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