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戰略對話(1)(2 / 2)

重生之宋武大帝 殷揚 2496 字 2022-07-23

廖勝功他們都是極為聰明的才智之士,自然是明白李雋話里的意思,忍不住笑起來。

廖勝功以戰略家的眼光分析道:「怪不得張世傑在合肥唱了一出好戲,一來可以把淮西之地的蒙古軍隊吸引到合肥附近聚而殲之,二來可以分散阿術的注意力,要他注意合肥,無法照顧到蘄黃之地,便於解晉奔襲。

「以姜新一旅偏師進入黃州以北,佯作進擊之勢,一是可以誘使蘄黃之地的蒙古軍隊聚到一起,便於全殲,二是把蘄州和黃州兩地的兵力北調,為解晉的奔襲減少壓力。妙計!妙計!一石數鳥!」

廖勝功不愧是優秀的戰略家,一語道破了杜大用計劃的精髓,李庭芝,文天祥和陳宜中也是點頭稱贊不已。

李雋把戰報遞給李庭芝他們,道:「你們看看,這就是張世傑他們送來的戰報,厚厚的一摞子。」笑得眼睛都眯成一條縫了。

「怪不得皇上這么開心。這么多的捷報,換作誰都會很開心。」李庭芝在心里如是想。

廖勝功把戰報看完,贊嘆道:「好一招打草驚蛇!」這是當日張世傑聽完杜大用的計劃後給出的評語,沒想到廖勝功也是這樣看,正所謂英雄所見皆同。

張世傑,高達,趙良淳和解晉他們除了向李雋報捷外,自然是要極力推薦杜大用。李雋看了戰報,立即派段干木去把杜大用接到上書房,兩人促膝長談,李雋認為杜大用是一個擁有冷靜頭腦、機智沉著、善於抓住問題、軍事才干傑出的戰略家,決定重用他,才他把帶到這里來與廖勝功他們相見。

李雋看著杜大用道:「杜大用,你把你的看法向祥甫他們說說。你的看法很有見地,很新穎,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皇上謬贊,臣不敢當。」杜大用走到地圖前,准備開始發表他對目前南宋軍事形勢的看法了。

廖勝功,李庭芝,文天祥和陳宜中哪一個不是聰明絕頂的人,完全想得到能夠下出如此妙棋的杜大用,他的看法定然是非常獨到,一定會讓人獲得啟發,做好了敬聆誨言的准備。

「皇上,廖將軍,李丞相,文丞相,陳丞相,大用末學後進,敝陋之資,不敢班門弄斧。皇上有旨,大用不敢不遵。大用一點淺見,不到之處,敬請指正。」杜大用先是來一通非常謙虛的開場白,道:「皇上,臣以為我朝雖然大勝了,但是問題依然不少,朝庭應該做好三件事。」

南宋的問題是不少,這點已經是共識,李庭芝他們並沒有因為連戰皆捷而自大,反而是如履薄冰,兢兢業業,一點也不敢掉以輕心。

杜大用這話說到文天祥他們心里去了,盡皆點頭贊同,文天祥問道:「哪三件事?」

「大用認為,淮東淮西蘄黃之地,以及郢漢之地都是富厚饒給之地,我朝光復這四地對於我朝來說是天大的喜事,我朝的實力將會飛速提升。」杜大用開始剖析,道:「這種好處,我們能夠認識到,蒙古人也能認識得到,他們必然重整大軍,進擊這四地。因而,朝庭要做好反擊的准備,這是第一件。」

「對對對。」杜大用的話給李庭芝他們的贊同聲打斷。

這個問題,李庭芝他們也是這么看的。對於忽必烈來說,即使不能占有這四地,也不能讓南宋安然拿回,讓四地處於動盪不安的局勢也比給南宋治理好強得多,必然要進攻。

杜大用接著道:「准備反擊的方式有多種,不一定就是等著蒙古人來打朝廷,朝廷也可以主動進攻。大用認為,主動進攻的地方可以選在兩個地方,一個是進攻山東,另一個是加快四川戰事的進程,這是第二件事。這兩地打得越好,牽制住的蒙古軍隊也就越多。」

這點,李雋的計劃中就提到,廖勝功他們已經了解,算不得新鮮,只能算是「英雄所見皆同」,大家想到一塊去了。

「皇上,請恕臣直言。」杜大用向李雋請罪。

李雋知道他會言及朝廷短處,笑道:「說吧。直言無罪。」

「謝皇上。」杜大用謝過恩後,分析道:「皇上,臣以為我朝打了不少的勝仗,軍隊的士氣空前高漲,裝備也很精良,技戰術理論已經更上一層樓,但是我朝軍隊的普遍戰斗力和韃子比起來還有一段差距。韃子雖然是我朝的死敵,但是臣認為韃子的確算得上一支優秀的軍隊,裝備不錯,技戰術水平都很高,砍殺更是高超,配合很好,騎兵的機動能力很強,我軍在短時間內還難以超越。」

這點,李雋也曾言及,和廖勝功他們商討過這一問題,李雋還告誡他們:「不要因為取得了不錯的戰績就自高自大,就瞧不起對手了,那是要吃敗仗的。」

廖勝功發表看法道:「你說的有道理,我們也是這么認為。你認為要怎樣處理這個問題?」

「廖將軍,大用認為我朝不能在短期內把軍隊的實力全面趕超韃子,但是朝廷可以把部分軍隊的實力提升上去,把這些軍隊當作戰略突擊力量使用,對敵人的重要設施、戰略目標實施打擊。」杜大用發表獨到的看法,道:「我朝已經有不少先進的裝備,比韃子的裝備先進得多。大用認為,這些裝備一時之間難以全面裝備軍隊,可以裝備部分精銳部隊。一句話:盡可能多地集中使用高技術裝備來武裝部分精銳部隊。皇上,臣以為,我朝成立戰略部隊已經迫在眉睫,還請皇上聖裁。」

組建戰略部隊,李雋早就有這種想法,只是出於諸多原因一直沒有實行,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沒有一個能夠統觀全局的戰略部隊指揮官。廖勝功固然能夠勝任這一職務,但是他負責的事務太多,不能再給他加任務了。柳河子和鄭靜和都是不錯的人選,但是前線需要他們,也是派不上,是以這事才一直拖著。

李雋招呼杜大用坐下,看著李庭芝他們問道:「你們認為呢?」

廖勝功點頭道:「組建戰略部隊對於我朝來說有百利無一害,這點臣也有同感。解晉將軍的騎兵部隊集中了全軍的精銳,裝備了最為先進的裝備,他們的訓練最為嚴格,每一個人不僅僅是優秀的軍人,還擁有一技之長,有的善長探路,有的善長醫術,是以他們可以從揚州到始,進行長途奔襲。

「皇上,臣以為我朝應該仿照此例再打造幾支這樣的精銳部隊。不僅僅是騎兵,還要有步兵、山地師、海軍、海軍陸戰隊。哦,對了,黃永善他們在研發一種新型火器,據他說裝填的問題有望得到解決。只是這種武器的生產太過費時費力,成本也很高,不能大量裝備部隊,我們正好可以用來裝備戰略部隊。」

李庭芝,文天祥和陳宜中一齊點頭贊道:「皇上,廖將軍所言極是有理,還請皇上采納。」

「這事,我一直想做,卻一直沒有做,說到底就是沒有一個合適的戰略部隊負責人。」李雋直言不諱,道:「現在好了,戰略部隊的指揮官遠在天邊,近在眼前。有句話說的『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負責戰略部隊組建一事,非杜大用莫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