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御駕親征(1 / 2)

重生之宋武大帝 殷揚 2558 字 2022-07-23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重生之宋武大帝最新章節!

第一百一十四章 御駕親征

「釣魚城給打下來了。」李雋沖左腳剛進屋右腳還在門外的廖勝功說道,言來喜氣洋洋,好象有天大的好事一般。

這也難怪,李雋熟知歷史,知道釣魚城一戰的影響有多大,釣魚城一戰打死蒙哥一事的影響非常之大,正是這一戰的勝利,使得蒙古人第三次西征止步在埃及邊境,給中亞地區留下了少量的未被蒙古人征服的土地。

要不是釣魚城之戰的勝利,蒙古將領趕回國內參加國喪的話,以埃及人當時的力量是無法戰勝蒙古人,那么埃及這個文明古國的前途就大是堪虞了。

西方好多學者在談到這事時總是含糊其詞,說是因為蒙古的皇帝死了,而不說原因,估計是不想把這功勞記在中國人頭上,而是記在他們的好運氣上。

南宋要是抓住那一段難得的平靜期調整部署,加強江防的話,蒙古人會不會兵臨臨安就很難說了,即使他們能夠到達臨安,也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時間去了。然而,由於賈似道誤國,謝道清辨事不明,宋度宗的昏庸錯失了這一良機,常使人嘆息。

王堅領導的釣魚城一戰慧及異域外國,卻沒有給南宋產生積極的影響,實是讓人哭笑不得。錯不在浴血奮戰的將士們,而是南宋朝廷的無能。

張珏他們重新攻占了釣魚城,其意義有多大,只要神經不是有問題都想象得到。先不說作為重慶北面的戰略咽喉,一旦給拿下,柳河子就可以北上川北,攻打劍閣,實現調動蒙古軍隊的戰略意圖。

人們提到釣魚城時只要說「蒙古的可汗死於此城之下」這點就足以說明釣魚城的意義有多大了,對於這座歷史名城,李雋是早就神往不已,乍得這一好消息,自然高興得不得了。

廖勝功得訊後急急忙忙地趕來,沒想到還沒給李雋行禮,李雋就喜滋滋地把戰報遞給他了,接過瀏覽了一遍,也是興奮地道:「上一次釣魚城之戰,王堅將軍打死了蒙哥這韃子,這次釣魚城之戰張珏他們又全殲了韃子守軍,實是天大之喜。」感慨萬千道:「偉乎哉!釣魚城!不落雄關!」

正如如廖勝功所言,釣魚城是不落的雄關,要不是叛徒王立出賣的話,還不知道堅守到什么時間去了。釣魚城其實是一座要塞,那一戰是要塞防御戰,對後世的影響很大,對後世建造要塞防御工事具有很大的啟發意義。正是考慮到這種影響,中國軍事博物館古代戰爭館才制作了釣魚城之戰的沙盤模型。

真的是全殲了釣魚城的蒙古守軍嗎?當然不是,蒙古軍隊是給血性大發的宋軍士卒活活砍死的,張珏就是帶頭人,他血紅著雙眼不知道殺了多少要投降的蒙古士卒。有了他的表率作用,士卒們哪里會客氣,自然是放開手腳大殺一場。

王堅的英雄事跡激勵了士卒們,無不是怨氣沖天,再加上蒙古人搶掠成性,種族仇恨很深,血性大發的宋軍士卒不拿他們來「祭刀」才怪。

柳河子和鄭靜和知道無法阻止張珏他們的砍殺,心想要是這事傳出去了對宋軍不利,會增加蒙古人的抵抗,與其傳出去不如全部殺死來封口,各自率領一隊士卒在後面「清場子」,找到沒斷氣的蒙古士卒就讓他們追隨蒙哥於釣魚城下。

張珏是個勇於承擔責任的人,在戰報中寫得明明白白,自承率軍砍殺一事,請求李雋處理。對於這種事情,李雋雖是不想發生,但是李雋能夠理解為什么會發生這種事情,根本原因還是在於蒙古人過於殘暴,種下的種族仇恨造成的。

再說了,在那種情況下,士卒都殺紅了眼,誰也阻止不了。況且,他們殺的時候,蒙古軍卒手里還拿著武器,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俘虜,算不得殺俘虜,比起蒙古人殘殺無辜的老百姓、戰俘,已經是好了不知多少倍。

廖勝功如此說是為張珏開脫,李雋知道他的意思,笑道:「蒙古人的英勇的確沒法說,他們都是血戰到底,全部陣亡。」李雋也能瓣,這明顯是假話嘛,還給他說得合情合理,和蒙古人的英勇善戰掛鉤。

李雋如此說,張珏他們自然是沒事了,廖勝功大是放心,就要向李雋行禮,李雋搖手阻止他道:「不用拘禮了,來,快坐下。」

廖勝功放眼一放,才發現屋里已經有好幾個人了,看來自己得到消息趕來還是遲了一步,落在李庭芝他們後面了。

屋里的人有李庭芝,文天祥,陳宜中,杜大用,陸秀夫,個個都是一臉的喜氣,不用說釣魚城一戰的確是振奮人心的大好消息,他們得到消息放下手里的工作,趕來給李雋賀喜。

釣魚城雖小,其意義非常之大,這座打死蒙哥的雄關再度回到朝廷手里,自然是一件天大之事,李庭芝他們要是不趕來就對了。

等廖勝功坐下,李雋一臉喜氣地踱步思索了一下,道:「各路大軍進展順利,我們的改革進展得也順利,可以說雙喜臨門。」

目下的南宋的確是這樣,軍事上一改兩百多年的頹敗之氣,在外敵面前屢戰屢敗的歷史已經給終結了,各路大軍凱歌高奏,捷報頻傳,大量的國土給光復,已經夠振奮人心的了。更難得的是,在李雋的推動之下,修好內政也是順利推進,各行各業興旺,重建時間雖短,老百姓安居樂業已成定局,盛世已露苗頭。

雙喜臨門一說不是李雋好大喜功,而是中肯之評,李庭芝他們不住點頭贊同。拿回釣魚城一事的意義實在是夠大了,讓他們高興得連說「皇上聖明」都忘了。

李雋才不會在乎這些,左手按在地圖上的貴州位置,道:「黃漢在貴州的進展也很順利,貴州的蒙古軍隊節節敗退,貴州的收復也在指日間。對了,黃漢將軍能夠取得這么大的勝利,不僅僅是我大宋朝軍隊善戰,還有越來名將陳興道力戰之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賓,莫非王臣』,越南也是大宋朝的蕃屬國,大宋朝不能虧待了他,要給他記功,給他賞賜。馬上派出欽差,去好好褒獎陳仁宗,再賜給他鑽石二十顆。」

頓了頓,嘴角露出一抹不易讓人覺察的笑容道:「當然,要他多派點軍隊參戰。另外,派人去泰國,緬甸,要他們也出兵。對他們,不妨說點狠話。」

李雋也真夠能說的,明明要脅迫這些衛星國出兵,還給他又是送禮,又是施壓的一通打壓拉攏,在他高明的外交手腕下,這些國家要不出兵都不行。

這些「衛星國」軍隊戰斗力很成問題,李雋根本就不看中這點,看中的是他們參與的政治意義,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對邊境的封鎖,那么蒙古軍隊在西南一帶戰敗就無處可逃,會給全殲。即使他們逃到泰國這些衛星國去了,到時宋軍就可以毫不猶豫地越過邊境線去清剿,不用再去費口舌,這是未雨綢繆之策。

對於這種前期的准備,李庭芝他們自然是不會有話說,深表贊同。

看著地圖,李雋道:「貴州,四川,雲南即將收復,這些地方深受蒙古人之害達二三十年之久,需要處理的事情很多,我不能坐在臨安等他們報過來再處理。我還是趕到四川去,就近處理的好。」

李雋雖只說了這三地,但他的目光卻看著另一個地方,這就是關中之地。關中之地給拿回來的話,由於中原路不通,所有事務的通報必然要經過四川,順江東下到達臨安,這就太費時日了。李雋不在臨安坐等,而是駕臨四川,就近處理,的確是一個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