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圍殲博爾忽(2)(2 / 2)

重生之宋武大帝 殷揚 2607 字 2022-07-23

博爾忽進軍的路線是當年蒙哥走過的路線,路程遠,山道多,地形復雜,考慮到地形帶來的困難以及要在成都平原打一個大勝仗,徹底解決久戰不決的東川問題,忽必烈決定投入蒙古在西北的精銳部隊。因而,博爾忽這支部隊是一支非常優秀的軍隊,雖然沒有五衛禁軍和怯薛兵團強大,也差得不是太多。

他的命令一下,蒙古軍卒嗥叫著,揮著彎刀發起沖鋒。從遠處望去,蒙古軍隊的沖鋒好象移動的麻稈似的,不計其數的大漢舉著彎刀,嗥叫著沖向宋軍,好象一股涌動的海潮,隨時有把宋軍淹沒的可能。

在他們身邊,不時閃現一個個火球,飛濺起塵沙。要是有不走運的兵卒給炮彈擊中的話,就會坐土飛機,血肉橫飛,馬毀人亡。

蒙古騎兵雖然行動神速,但是也不可能不經過宋軍火炮的射程。朱瑞祥是個優秀的炮兵指揮官,知道一旦近身肉搏開始,火炮基本上派不上用場,這是打擊蒙古軍隊的最後機會,毫不猶豫地下令開炮。

這支炮兵部隊參加過臨安保衛戰,全殲郭侃的戰斗,以及以後的一系列作戰,作戰經驗豐富,尤其喜歡打蒙古騎兵,因為蒙古騎兵曾經讓宋軍吃足了苦頭,有了火炮這利器不用來打騎兵報復,還能打什么?就是朱瑞祥不說他們也知道怎么做,拼命地裝填,一裝填好馬上就開炮,炮彈好象不是用銀子買的,而是天上掉下似的,根本就不用心疼。

把騎兵這一古老兵種趕出戰場是坦克,不是炮兵,但是炮兵會給騎兵造成巨大的威脅,這點已經為歷史所證明,蒙古騎兵在密集的轟炸面前付出了不小的代價才沖到宋軍陣前。

在博爾忽看來,他的騎兵每前進一步都會有人倒下,沖到宋軍陣前實是非常不容易。能夠沖到宋軍陣前,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這場大戰是發生在松藩大草原上,有足夠的空間,蒙古騎兵可以分散開沖鋒,要不然的話,代價會大得多。

「准備!扔!」術烈大吼一聲,把手里的手擲式鑄鐵炸彈扔向宋軍。蒙古騎兵得到命令,把手擲式鑄鐵炸彈扔向宋軍陣里,一時間,宋軍陣里響起陣爆炸聲,不少宋軍給炸死炸傷。

術烈沖到宋軍陣前的同時,怯的留花也沖到宋軍陣前,他一聲令下,手擲式鑄鐵炸彈鋪天蓋地地飛向宋軍。

就在蒙古軍騎兵扔出手擲式鑄鐵炸彈的同時,宋軍也把手擲式鑄鐵炸彈扔向蒙古軍陣中,一陣爆炸聲響起,不少蒙古騎兵給炸死炸傷,人仰馬翻,亂成一團。

臨安保衛戰,宋軍最大的利器是鋼弩,正是憑借鋼弩的密集箭矢給蒙古軍隊造成巨大的殺傷才堅守住了臨安。自從手擲式鑄鐵炸彈投入使用以來,鋼弩已經被淘汰出局,黃永善非常不情願地把原先自己趕工造出來的鋼弩毀掉,把鋼鐵用來生產手擲式鑄鐵炸彈。

手擲式鑄鐵炸彈的威力,宋軍已經在實戰中得到驗證,是繼火炮、火銃之後的又一利器,是宋軍的一大心愛武器,要是不用來對付蒙古騎兵那就不對了。

在這場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火器對決中,宋軍占有絕對優勢,一個原因是宋軍已經多次使用手擲式鑄炸彈,知道應付之道,蒙古軍隊的手擲式鑄鐵炸彈一扔過來馬上就散開,殺傷雖是不可避免,減少了不少。

反觀蒙古軍隊,問題就嚴重多了。蒙古騎兵雖然騎術不錯,但和人比起來自然不夠靈活,反應自然是比宋軍慢。再者,用手擲式鑄鐵炸彈對付騎兵,對於宋軍來說駕輕就熟,要集中扔,形成面式殺傷,威力才大,蒙古騎兵想不吃虧都不行。

蒙古軍隊這是第一次使用火器進行實戰,沒有經驗,還是草創,討不到便宜。

第二個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蒙古軍隊到現在還沒有破譯出宋軍的火葯配方,使用的是老式火葯,其威力自然是不如宋軍。

是以在這場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火器大戰中,宋軍占有絕對優勢,而蒙古軍隊傷亡比起宋軍來說大得多。

博爾忽這次進軍把希望寄托在兩件利器上,一是火炮,二是手擲式鑄鐵炸彈上,想憑借這兩把利劍橫掃四川。沒想到帶到四川的所有火炮僅僅是炸出了上百彈坑就給毀掉了。

沒有了火炮,博爾忽把希望寄托在手擲式鑄鐵炸彈上,以他想來有了這利器的相助,再加上精銳的騎兵扭轉局勢很有希望。讓他萬萬想不到的是,兩軍一對上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宋軍的手擲式鑄鐵炸彈威力大得多,吃虧的仍然是蒙古軍隊,他的感覺比吃了死蒼蠅還要難受一萬倍。

蒙古軍隊居然使用手擲式鑄鐵炸彈,著實有點出人意料,李雋也是沒有想到,念頭一轉也就明白其中的道理,忽必烈雄材大略,再有郭侃這樣的人才相助,在付出百萬大軍的代價後要是沒有改變的話那才真正的不對,這也說明一點,蒙古人也在奮起直追。

「學習是相互的,要想在戰爭中取得勝利,那就得看誰更善於學習。我們大興教育,必將迎來科技的春天,到時,我們就擁有更先進的技術,就會有更多的先進武器,你再追也是追不上。」李雋在心里如是想,大手一揮,一陣驚天動地的吶喊聲「大宋朝萬歲!」響起,宋軍揮著手里的寶刀,直向蒙古軍隊迎上去。

自從臨安保衛戰以來,宋軍連戰皆捷,士氣高昂,進入四川作戰之後,大小數十戰下來,光復了四川全境,銳氣勢不可擋,不要說他們面對的是蒙古騎兵,就是神兵天將也不會皺一下眉頭,只要李雋一聲令下,也會毫不猶豫地沖上去。

在驚天動地的吶喊聲中,蒙宋兩軍展開近身肉搏戰,一場血戰就此拉開了序幕。對於蒙古軍隊來說,在廣闊的松藩草原上大戰,騎兵優勢可以得到完全的發揮,沖鋒砍殺射箭這些傳統強勢技戰術發揮得淋漓盡致。

要是在以往的話,蒙古騎兵如此發揮,宋軍早已抵擋不住了,潰不成軍了。博爾忽非常驚奇地發現,現在宋軍士氣高昂,砍殺起來無懼無畏,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凶險,好象他們的對手不是曾經令他們聞風喪膽的可怕蒙古精銳騎兵,而是一群作惡多端的土匪,讓人痛恨。

這還不是讓他最吃驚的,最讓博爾忽吃驚的是,宋軍的砍殺非常不錯,特別是在手擲式鑄鐵炸彈的使用上,更是讓他眼界大開,嘆為觀止。比如說宋軍要扔手擲式鑄鐵炸彈,就會有幾個同伴掩護,給他爭取到足夠的安全度,讓他把炸彈扔到最有利的地位,炸死威脅最大的敵人。一個宋軍扔完了,換下一個,其他的同伴給他掩護,讓他完成相同的過程。

蒙古軍隊的配合就沒有宋軍那樣完美,一個士卒要扔炸彈的話,其他的同伴不是不提供掩護,而是很難提供到足夠的掩護,蒙古士卒很難把炸彈扔到最需要扔的地方。

這不用奇怪,宋軍使用炸彈的次數多了去了,經驗豐富,早就總結出一套完整的戰術,相互之間進行配合支援。蒙古軍隊還是草創時期,還沒有經歷過實戰的檢驗,也就是說需要磨合,還需要時間。

「完美無缺!」博爾忽以軍事家的眼光贊美宋軍的表現。

李雋笑對身邊的朱瑞祥道:「將士們打得不錯,氣勢如虹!這樣的硬仗要多打,對我們的提高會很有益處。一支真正優秀的軍隊不僅僅要有先進的裝備,還要有能夠打硬仗的硬朗作風。這樣的硬仗打個幾十場下來,我軍的戰斗力就會提高一大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