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戰爭措施(上)(2 / 2)

重生之宋武大帝 殷揚 2477 字 2022-07-23

「皇上,硫酸主要是用來生產硝化甘油,要是不生產硝化甘油,硫酸生產出來就沒有用途了。」沈畢委婉地提酸李雋不要停下硝化甘油的生產。

「硫酸號稱『工業之母』,哪會沒有用處。」李雋在心里里感嘆沈畢有點知識面不夠,笑道:「硫酸的用途不是沒有,是很多,你的產量根本就不夠。我給你下個目標,你一個月生產一百萬斤,做得到嗎?」

「這么多?」沈畢嚇得差點把嘴里的一口飯吐出來了。月產一百萬斤硫酸對於當時的南宋來說無異於天方夜譚,沈畢沒給嚇倒在地上已經很不錯了。

李雋好整以暇地道:「不是多,是太少了。要是硫酸足夠的話,我們可以生產出更多的肥料,糧食產量就會大為提高。祥甫,你安排一下,把所有的骨頭,豬牛羊馬這些牲畜的骨頭都收集起來,交給沈畢去處理。」

「皇上,這有什么用?」豬牛羊馬這些牲畜的骨頭除了喂狗以外,根本就沒有用處,李雋居然要李庭芝安排下去收集起來,任李庭芝足智多謀,萬事難以好奇,也不得不好奇,脫口問出來。

不要說李庭芝好奇,就是廖勝功他們也如他一般表現,寫了滿臉的好奇。

「把骨頭打打碎,再用硫酸處理出來,把硫酸清洗干凈,過濾,曬干就是很好的肥份。」李雋明白李庭芝他們心里的好奇,給他們解釋,道:「配合硅肥,農家肥,我們的糧食產量又會有很大的提高,又會有好多老百姓不用餓肚子了。」

農作物的主要肥份來自於氮磷鉀三元素,對於南宋來說,生產氮肥的可能性為零,根本就不可能。鉀肥也不好生產,磷肥嘛只要有了硫酸就能造出來了。

把骨頭打碎用硫酸處理,制造出的肥料就是磷肥,這是英國科學家吉爾伯特在十九世紀用過的辦法。對於南宋來說,其他的東西沒有,骨頭肯定是有的,制造磷肥就不會有問題了。

這個辦法不要說李庭芝他們這些古人,就是現代人知道的也不多,一個個驚奇得不得了,塞滿了白飯的嘴巴張得老大,傻冒似的看著李雋。

過了好一會,齊聲歡呼起來。

質直的陸秀夫點評道:「要是成功的話,這是真正意義上的變廢為寶了。」

「對!」李庭芝他們附和。雖只一個字,卻表達了他的好心情。

李庭芝表現了一個傑出政治家的過人才干,道:「皇上,臣以為可以把硫酸生產人手多培養些,再把他們分派到全國各地去生產硫酸。」與其把硫酸生產出來運到全國各地去,還不如派人手去生產硫酸劃算,這個道理顯而易見。

文天祥補充道:「還有,可以成立專門的肥料生產廠,由他們把骨頭收集起來,用硫酸生產出肥料再賣給農民。」這樣一來,朝廷只要組織引導一下,不用掏一兩銀子就可以達到目的,實是一個非常不錯的主意。

廖勝功跟著獻計道:「皇上,目前朝廷勢必無法在全國各處建立這么多的肥料生產廠家,朝廷可以集中主要力量在幾個主要的糧食生產區制造肥料。比如江南,嶺南,淮河流域,成都平原,關中平原,漢中之地,江漢平原。」這些地方都是富饒之地,也是南宋主要的糧食產地,要是把這些地方的糧食產量提上去,問題就好辦多了。這是著眼於大局的戰略布局,也只有具有戰略眼光的人才能想得到。

「你們一人一計,把我要說的都說完了。」李雋做總結性發言。

沈畢一下子來了精神,道:「皇上請放心,臣馬上就大量培訓這方面的人手,調派設備。」

「這事,就辛苦你了。」李雋很是滿意沈畢的表現,道:「你有什么困難可以給祥甫說,祥甫自會幫你解決。」

現代磷肥都是用磷礦經過硫酸處理生產出來的,但是相比之下用磷礦的技術難度要大得多,用骨頭作原料的話問題就好辦多了。李雋的打算是先易後難,先用骨頭做原料,打下一定的技術基礎,等條件成熟了再用磷礦生產磷肥,要是實現的話整個南宋的糧食產量將會實現飛躍。

「皇上請放心,這是攸關國計民生的大事,臣一定配合沈大人,沈大人要什么,臣就給什么。」李庭芝作為傑出政治家自然明白糧食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責無旁貸地挑起重擔。

李雋放下飯碗,抹抹嘴,道:「這白飯真是香,吃著讓人開心,要是以後老百姓都吃上這樣的稻米飯,會不會一個個死撐呢?」

這是一句玩笑話,李庭芝他們哪里想得李雋居然會在此時說出這樣的玩笑話,差點把嘴里的飯噴出來。

然而,李雋的玩笑話卻沒有完,他接著道:「要真的有這么一天的話,那也只能說白飯撐死人也是福!」

這句話乍聽之下是玩笑話,細品之下才明白其中的含意,在古代由於生產力低下,糧食不夠,有多少老百姓因為吃不上飯而遭罪,無人說得清,有很多人一輩子也沒有吃上幾頓白飯,可以說他們一輩子都是在飢餓中度過。要是真有李雋說的那么一天,即使他們是給白飯撐死的話,那也是幸福。

糧食危機存在於中國數千年歷史中,就是為歷代史家稱頌的「文景之治」和「貞觀之治」也存在。這兩個以「盛世」著稱的時期,糧倉里的糧食一層壓一層,都快霉爛了,而老百姓卻還在餓肚子,那些史家們卻提都不提。

為了維持生存,老百姓充分發揮了他們的「創造性」,用野菜拌飯已經是好的了,還能讓人接受。有些老百姓就以睡覺來逃避飢餓的折磨,可是越是睡越是窮,越是吃上不飯,因為沒時間干活,哪里有收獲。另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婦女把糧食省下來,留給家里的男人吃,因為男人要干重活,要是沒吃飽就沒有力氣,而這些婦女只能喝一輩子粥了。(按:睡覺解決飢餓問題確有其事,其中一個例子還與十大元帥中的一位有關。婦女喝粥,山西特別多,因為這里特別窮。)

「皇上!」李庭芝他們感動不已,眼里閃著淚光,無法言語。

李雋搖搖手,阻止他們說下去,道:「有了糧食好,不僅可以惠及老百姓,就是牲畜也會從中受益。祥甫,挑選上等谷子喂養我們的戰馬,所有的戰馬都要以精料來喂養。」

馬吃草,這是人們認為天經地義的事情,然而,戰馬要是只吃草的話,其戰力會大為降低,不能打惡仗硬仗。只有給戰馬喂以精料,戰馬才會有長力,也就是說宋軍就會有更好的機動能力,可以從一地快速機動到另一地,這也是一個具有戰略意義的舉措。

李庭芝是帶慣兵,深通馬性的人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道:「臣遵旨。」

「在用谷子喂養以外,還要喂以雞蛋,一天一個。」李雋接著道:「這件事有關國運,一定要落實下去。」

用雞蛋配上等谷子喂養戰馬,戰馬就會膘肥體壯,對於即將到來的中原決戰具有難以言喻的重要意義。

「皇上!」廖勝功和杜大用兩位戰略家深知此舉的意義,激動不已。

李雋站起來走了兩步,道:「大戰在即,朝廷要實行新的舉措,馬政也要隨之改便,才能適應北伐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