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渡河准備(2 / 2)

重生之宋武大帝 殷揚 2597 字 2022-07-23

眾人知道,杜大用如此有信心,必然是成竹在胸了,很是期待地看著他。

杜大用走到地圖前,指著大都道:「皇上,臣以為接下來的戰事,韃子必然是集中有限的兵力防守大都,激戰必然是在大都附近展開,朝廷正好利用韃子這種心理做一篇大文章。大都,朝廷依然采取視而不打的做法,大規模的兵力向大都運動,但是不要急著攻下來,以免韃子逃躥。」

他的話立即引起了眾人的興趣,廖勝功很感興趣地問道:「請問將軍,要如何才能圍殲韃子的軍隊?」

杜大用右手重重一下按在長城上,道:「這里,朝廷先拿下長城,先做成囚籠,關門打狗。若如此,韃子投在燕雲之地的軍隊必然是全軍覆滅,這對以後的戰爭有很大的好處。」

李雋說出杜大用含糊其詞的話:「杜將軍用意很大膽,不過,可行。若是把韃子投在燕雲之地的軍隊被全殲的話,以後進行的戰略追擊面臨的阻力就會減小很多。以朕看,對於大都一戰,可以實施視而不打的做法,以此把韃子部署在草原上的軍隊也吸引過來,一舉收拾掉最好。朕相信,為了保住大都,韃子會不計一切代價,這是一個很好的餌,要好好用用。」

「皇上聖明。」眾人齊聲贊同。

李雋的眼光放得很深遠,熟悉中國歷史的朋友們肯定知道,大草原一直是困擾中國兩千多年的一大軍事難題,歷朝歷代都很頭疼。要是蒙古人在大草原上部署足夠多的軍隊,那么接下來的戰略追擊,進攻大草原的壓力會大得多。把蒙古人在草原上的有生力量調出來,一舉殲滅,對戰略追擊的好處會有多少,在座之人不會不明白,還有不齊聲叫好的道理。

「皇上,做囚籠這事,臣倒是有一點謬見。」張世傑走到地圖前,指著地圖道:「朝廷大軍兵分兩路,一路從汴京出發,渡過黃河,直取大都,以此來吸引韃子的主力。另一路,從洛陽過河,從三晉之地北上,直去長城。攻下長城,扼守住韃子北躥的通路,韃子插翅難逃。」

他的話立即引來一片叫好聲,道:「張將軍此計大妙。」

清風子摸著胡子,道:「張將軍此計不錯。不過,還不夠完美。」

他的話立即引來一片詢問聲,道:「道長之意是……」

李雋笑著代清風子解答,道:「道長的意思是說,兩路出兵只能切斷韃子西躥北逃的道路,還有一條道路沒有切斷。再說了,一路大軍直取長城,壓力太大,不如兩路有效。」

得到李雋提點的眾人恍然大悟,道:「對,還有東面沒有切斷。」

李雋走到地圖前,指著東北道:「你們都是身經百戰的名將,對於戰略的分析不會外行。乍一看之下,東北和燕雲似乎沒有什么聯系,其實不然,是唇齒關系。東北實為燕雲的後援,成吉思汗當年為了攻打大都,先派木華黎攻下了東北,其目的就是避免到時東北掣他的肘。要是朝廷不把東面的通路也切斷的話,韃子一則可以從東北獲得援軍,二則可以向東面逃躥,為以後進軍東北增添很多困難。」

如此一說,問題再也清晰不過了,眾人眼睛放光。解晉一下子站起來,道:「皇上,臣以為就燕雲之地的地勢看,從中原出發,朝廷以兩路進攻為宜。等到時機成熟,朝廷可以在這里登陸。」他手指按著的地方就是現在的秦皇島。

「這里離大都近,朝廷在這里登陸,韃子必然以為朝廷是在開辟第二戰場,不會引起韃子的注意。」解晉很是振奮地道:「我軍就可以在毫無阻力的情況,快速北上,直撲長城,與西路軍會師長城。」

這是一幅非常美好的圖畫,讓人熱血如沸,齊皆道:「此議甚好。」

「都沒意見?」李雋問眾人,道:「都沒意見,就這么定了。朕決定,西路軍由張珏為主將,柳河子,黃漢,陳興道為副將,兵出洛陽,直取長城。」

「遵旨。」張珏他們命令。

李雋接著道:「這中路仍由張世傑為主將,高達為副,朕跟隨前進。從汴京出發,直取大都。」

「遵旨。」張世傑領命。

李雋看著廖勝功,道:「這登陸一事,就由廖將軍負責籌劃,也由你指揮東路軍。解晉,趙良淳隨你出征。」

「遵旨。」廖勝功他們領旨。

李雋分析著道:「東西兩路都需要突擊力量,東路軍由解晉擔任,西路由玄甲騎兵出任。」

「遵旨。」趙僉領命。

李雋看著清風子,道:「中原之事主要是收編義軍,圍剿殘敵,恢復社會治安,招攬人才,組建政府班子並使其有效地運作起來,盡快恢復生產與建設。這需要大量的人才和資金,設備和技術,祥甫會提供必要的幫助。這事,我想只有請道長勉為其難了。」

一句話,要恢復中原的生產與建設,需要一個文武全才的人來坐鎮,這個人最好是李雋,但是李雋要隨軍出征,再說了他要處理的事務不會僅僅只限於中原,還有其他的大量事務,清風子就成了除李雋之外最合適的人選了。

清風子自然明白這個道理,也不謙辭,欣然領命,道:「皇上請放心,貧道一定盡力。」

「道長,由於目前朝廷的局勢,祥甫給你的幫助有限,主要還是要靠你自力更生了。」李雋笑著提醒清風子。戰爭還在繼續,大量的國土在光復,需要大量的資金人手,李庭芝能幫的忙也不會太多。

清風子信心十足地道:「皇上請放心,貧道明白。」

「中原是北伐的基地,大軍出征後,糧秣主要還要得依靠中原,杜將軍就留下來,與道長一道,為大軍北征准備後勤。」李雋提醒道:「大軍一旦過了黃河,必然會縱橫在廣袤的北方領土上,需要的物資和兵員會很多,你們二位的擔子很重,望你們二位明白。」

這話乍聽之下有點含糊,清風子他們哪會不明白話里的意思,李雋已經是打算燕雲一光復,立即分兵趁機收回東北、西北、西域、西藏這些地方,還會進軍大草原,直搗蒙古老巢。一句話:戰爭還有得打,消耗還會很大,他們的擔子會很重。

這擔子雖然很沉重,但是卻讓人興奮,清風子和杜大用齊道:「皇上放心,絕不辱使命。」

李雋很是放心地道:「有了你們這話,朕就放心了。有道是英雄所見皆同,我們今天商量的事情,有一個人已經給朕提出過了。朕知道你們很想知道這人是誰?這人就是郭侃。」李雋掏出郭侃寫給他的信,晃著道:「他在信里給朕提出了一個經略北方諸地的方略,就是我們商討的事情。」

眾人是萬未想到郭侃這樣的漢奸居然會給李雋出這樣的主意,很是驚奇地問道:「他這是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