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零章 絕不會退縮!(1 / 2)

辛亥大英雄 河馬散人 1902 字 2020-08-28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辛亥大英雄最新章節!

秋不知道蔣方震已經沿江而上,他正火冒三丈()。

武昌都督府小會議室內,茶幾四方都已經坐滿,彌漫的茶香卻擋不住格外陰冷的天氣。黎元洪愁著臉不斷向楊秋使眼色,湯化龍根本就不敢去看對面那位衣冠楚楚的英國駐漢口總領事的臉。戴天仇坐在後排,用筆刷刷的記錄不停,還不時望望對面據說來自英國著名《泰晤士報》的同行,對於第一次參加這種外事談判的他來說,這是個很好的學習機會。

葛福就這樣冷冷的看著楊秋,他是典型的盎格魯人後裔,永遠都板著臉,即使坐著也微微揚起下巴。和溫文爾雅的朱爾典不同,他來漢口還不到三年,但作為目前這個世界上最強大國家的外交官,他自認根本不需要做什么中國通,他相信自己這樣靜靜看著,也足以讓這個年輕人感覺到壓力。

從10月11日的那次誓師開始,他就注意到了這個年輕人。看著他從最卑微的輜重兵開始橫掃漢口,聆聽他的每次講話,追逐著他的身影直至登上了三省武裝總司令高位,然後......甚至親自指揮了一場堪稱史詩般的勝利,打敗了北洋一個精銳師!那個時候,英國在遠東的外交家們開始擔心,他們不是擔心這個神秘崛起的年輕人有能力威脅英國,而是擔心躲藏在他背後的東西。就連白廳都開始擔憂至關重要的揚子江中上游會從手里滑落,所以格雷首相發來了英國將給予袁世凱「外交上的全部支持」的電報,明確無誤告訴在遠東的英國外交官們,大英帝國不希望看到一個可能會損壞遠東利益的新政府的出現。

然而問題還是出現了!

強硬要在武昌舉行南北議和會議的通電。漢川鐵路的重啟,源源不斷德式裝備的出現讓英國擔憂,如果不能盡快迫使雙方坐下來,如果這個國家繼續動盪,遠東利益肯定會受到嚴重挑戰,甚至到了刻不容緩必須解決的地步!所以在進行了幾次試探性接觸後,他第一次主動來到了武昌()。坐下來,然後等待一個答復。

翻譯官還在用標准的京腔重復著他的話:「為了保護僑民和各國在華利益。必須立刻解除對包括漢冶萍在內的軍管令!必須將三省包括厘金、稅銀、海關平庫、四川鹽稅存入匯豐銀行接受監督,我國有權按比例扣去貴國需要繳納的賠款。所有貸款也必須接受匯豐銀行的監管!必須繼續給予大英帝國商品自由通行的權利,必須無條件確保我們的利益不受損壞,還必須立刻將漢川鐵路交予我方監督建造,在英國政府沒有做出決定前。禁止將這條鐵路出售給英國之外的國家!」

必須,必須還是必須!原來這個時代的英國比二戰後期的美帝還傲慢,真不知道他們哪來的底氣?就靠區區一支無法上岸的遠東艦隊?難道英國願意進行一場比布爾戰爭規模更加龐大的戰爭嗎?難道他們不知道,如果中英爆發戰爭,得利的肯定是日本和德國嗎?楊秋灑然微笑,看似強硬地表態中拖上漢冶萍就說明葛福的底氣也不足!所以立刻扭頭看向了王正廷。

雖然外交部長胡瑛也在旁坐著,可他卻更喜歡年輕的王正廷,即使他自己英語聽寫能力都不錯。但還是請他代為翻譯道:「儒唐,轉告葛福公使閣下。漢冶萍是我國不可奪走的國家財產,我們已經保持了十二萬分的克制沒有強制沒收。現在的軍管只是在盛宣懷前來辦理產權交接手續前的保護行為。我們會盡最大可能確保英國政府繼續享有自由通行權,確保各國在華利益不受侵害,但我們不會支付清政府留下的任何賠款!此外,重啟漢川鐵路建造,完全是我國愛國商人的自發行為,不存在將鐵路交給第二國的可能。」

王正廷翻譯完後。葛福那副木板臉終於微微變了,說道:「漢冶萍對於我國的盟友日本有極大的利益糾葛,必須立刻停止軍管,這也是體現保護各國利益的表現之一。請恕我直言,在當前的情況下,維持清政府,實施真正的君主立憲制度是最適合貴國的辦法。持續支付賠款也是體現我們雙方和平共處的基礎!英國也支持貴國商人自建鐵路,但營運權必須出售給英國政府,當然我們可以提供鐵路技術和貸款幫助。」

「賠款?我們不會支付()!這是我們的底線,如果繼續支付賠款,我們無法向支持我們的國民交代!我們已經決定建立自己的銀行。三省的所有收入也將由軍政府統一管轄。」楊秋冷著臉,不等葛福生氣繼續說道:「當然,為了保護我們雙方的利益,我建議取消腐朽的賠款支付方式,以貿易補償來解決我們之間的糾紛。」

貿易補償?葛福很有種上去抽這家伙幾耳光的沖動!他怎么想的出來?如此巨大的賠償數字,用茶葉、桐油這些東西補償需要那天才能結束?何況日不落帝國需要的掠奪,而不是什么貿易!立刻說道:「司令官閣下,我需要提醒您!大英帝國絕不會坐視任何損壞帝國利益的行為,如果您繼續這樣堅持,那么我將非常遺憾的告訴您,這將很可能導致一場災難!」

楊秋怒火猛沖腦際!他算是徹底明白了為何歷史學家們會發明半殖民地這個詞,要是真自己妥協答應,除了能管些人外什么狗屁權利都沒有了!難怪當年慈禧老佛爺都會發火同時向數國宣戰了,這些東西換誰都要火帽三丈!但他到底不是身邊黎元洪這些不明世界局勢已經嚇得面色如土之輩,對於國際形勢的把握他比葛福、甚至比英國白廳還要准確,所以不僅沒發火,反而強壓怒火讓頭腦冷靜下來,考慮重重後果。

現在能確定的是。英國根本不可能接受一場泥潭式的戰爭,所以他們最多就是用大炮轟擊三鎮,但這樣做也不是沒有後遺症,保路運動的余火還未消散,國民內心深處仇洋的怒火還未消除,一旦英國做出過激舉動,那么必將導致巨大地外交和政治壓力。從布爾戰爭結束,英國國內就已經開始重提脫離政策。試圖讓英國遠離大陸。

當然,也不能就此掉以輕心!畢竟英國還沒有失去王冠,雖然德國已經被自己勾引,可說到底德國依然不是一個可信的國家,關鍵時刻狠狠撲上來咬兩口的事情也並非不可能。最重要是英國在遠東還有日本這條惡狗。如果再拉上法國,依然會造成不小的傷害!現在的問題是,葛福這番說辭到底是代表英國政府,還是幫襯袁世凱壓迫自己?

如果這次退縮了,那么德國肯定也會視自己為不可靠的支持者,所以決不能妥協,無論是為了這個國家還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