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九章 中德聯合軍事演習(1 / 2)

辛亥大英雄 河馬散人 2273 字 2020-08-28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辛亥大英雄最新章節!

第三六九章 中德聯合軍事演習

@@@@

北方陰雲積聚,各色人物開始紛紛登場之際,楊秋向議會提交了組建直轄市的議案後,帶著張孝准和薩鎮冰幾位悄然南下來到了三都澳()。

三都澳位於福建寧德東南,是中國海岸線的中間點,自古就有閩東「出入門戶,五邑咽喉」的說法。這里的地形也頗為奇特,海灣深深,從入海口到灣底有26千米,整個水域面積714平方公里,出海口卻只有唯一的東沖口,寬度僅2600米,是世界少有的深水海湖。而且這里的深水面積和航道水深都堪稱世界之最,港內四季避風,不凍不淤、碼頭建設更是非常便利,是國內少有的世界級良港之一。

這種具有戰略地位的深水港區,自然引來了列強們的窺視,早在19世紀意大利就向清政府提出要租借三都澳,德國在獨占青島後也萌生過繼續搶占這里的念頭,美國近些年也提出要租借三都澳作為軍港和煤碼頭,英國海軍更是派來上將考察。最終迫於壓力清政府與1898年開放這里作為通商口岸,不到十年英法美德意等國就紛紛在這里修建了大量碼頭,島上還建有美孚、德士古和亞細亞等大公司的油庫。銀行和國內資本家自然也沒放過這里,紛紛來這里設廠開業,1905年海底電纜鋪設完畢後,這里正式成為了世界級商港,僅去年從這里進出國內的商品總價值就超過1000萬民元,進出口稅收高達50萬民元。

三師拿下廣東後楊秋就立刻下令控制這里,為此還引來了英法美等國的強烈抗議,萬幸的是在北洋和海軍人的努力下,清政府始終沒有將這座深水港租借出去,所以其海港控制權依然屬於民國政府擁有。

由於楊秋始終不放心和民黨關系較深的粵系,所以全國統一後粵軍可以說全軍覆沒,龍濟光當初從廣西帶出來的子弟兵還有部分被吸收進入國民警衛隊,但辛亥革命時胡漢民等人建立的另外幾支廣東革命軍卻全被勒令解散,武器彈葯也被搜繳一空,隨著最近開始加速興建鄭州工業基地,還把廣東境內的兵工廠和機械設備全部搬空,連技術人員也都帶走,就算不想去河南也都被江南等大廠招攬走了()。

隨著三師進駐浙江,七師調入廣東,謝汝翼的第八步兵師接管江西和福建兩省防務繼續進駐這里,直到上月國民警衛隊第一批12個旅組建完成,由兩湖和四川子弟兵組成的警衛隊三旅開始接管福建海關、碼頭的保衛工作,第八步兵師也逐漸撤出三都澳。

這樣一個世界級海港楊秋怎么也不會讓列強獨霸,所以最早三師負責時就以各種借口收回了一批被各國非法多占的土地和深水碼頭,還將海灣深處的潭灣鎮7個深水泊位以及整個港區13萬畝平整土地全部買下,用於新馬尾造船廠的建設基地,並不顧英法等國反對還同時在東沖入海口兩端和航道中央的孤島雞公山上修建炮台,為此去年年初劉慶恩訪問克虜伯和奧匈斯柯達公司時就分別向兩家下了4門305毫米、8門240毫米和16門150毫米岸炮訂單。

再加利用資料機,已經進入工程試造的仿後世射程達到12000米的日本99式l30/105毫米型榴彈炮,和射程達到18200米92式l45/105毫米加農炮/岸炮,並還在造船廠後方預留出了一個野戰機場的位置後,一個海軍要塞的雛形逐步顯現。

由於英法之前不同意讓第二艦隊越過雷州半島部署,所以楊秋只能退而求其次將這里作為第二艦隊的基地來建設。根據計劃十年內後這里要建成擁有造船,飛機和岸炮在內的完整體系的海軍基地。但現在畢竟不是二十年前在沿海想修建要塞就修建要塞的歲月,雄心勃勃的三都澳海軍基地計劃從一開始就受到英國為首的列強的阻撓,所以13年提出計劃時僅僅只把它作為新馬尾造船廠的基地,但進入14年後在歐洲現實壓力面前英法等國態度開始松動。首先轉變的就是德國,在自己得不到的情況下德國絕不希望最後這座世界級良港落入英法手中,所以特勞恩很高調的接下了幫助修建炮台的工作,緊接著美國也開始回避這個問題,因為這關系到價值船廠數百萬美元的大訂單,同時美國也有借此遏制不斷壯大的日本海軍,打破英日同盟的想法。

德美同時轉變態度,楊秋又保證不會改變開放三都澳港的政策後,朱爾典也只得捏鼻子認了下來,因為他發現越是逼得楊秋太緊,越會讓他投入德美的懷抱,更不利於中英之間的關系()。

英美德三國默認後,其它國家更加沒辦法阻止,只得看著炮台一點點成型,看著潭灣鎮新馬尾造船廠開始動工。

這次新馬尾船廠並非老廠搬遷,而是完完全全的新造。根據規劃等船廠完成後,這里將擁有四座船塢,其中包括一座兩萬噸和一座萬噸,還將擁有兩座精煉馬丁爐,以及一個鍋爐和一個蒸汽輪機廠等在內的數家配套工廠,建成後也將和老馬尾一起合並為國營福建馬尾船舶集團。

為了趕在17年美國參戰前完成全部建設任務,政府動用兩萬民夫和軍人,甚至海軍都派來了一艘巡洋艦、三艘炮艦和一個工作組長期吃住在工地上。此外楊秋還不顧外界對他個人的質疑,嚴格要求美國必須在15年年底前交付全部設備,哪怕全堆在碼頭慢慢組裝也必須先送到。

如此浩大的工程自然驚動了已經心灰意懶整整七年的馬尾人,自從1907年清政府下令馬尾停止造船後,馬尾廠一度只能靠賣廢鐵度日,這個為清王朝造出了40多艘艦船,占國內總量七成,造出過國內第一艘鋼甲巡洋艦的船廠瀕臨崩潰,原來的三千多優秀技術工人也開始自謀生路。

但這次他們全回來了,好多人聽說三都澳要造新馬尾後,淚眼汪汪從祖國甚至南洋等地回來加入建設。新馬尾的建造同樣驚動了南洋華人圈,這些人開始還不相信,因為以前楊秋都喜歡把工業建設在揚子江上游的內地,直到開工後他們才相信南中國最大的造船企業又要回來了,所以很多在歐美留過洋的南洋技術人員也加入到這場建設洪流中來。

雖然整個南中國的工業都被三都澳和新馬尾卷動起來,但楊秋卻依然保持冷靜。廠建造不難,數百萬美元砸下去總能砸出來,但工人卻不是那么好培訓的,馬尾技術力量本來就不如江南,加之又白白耽誤了七年,所以就算有最好的設備沒個十年慢慢培訓根本起不來。

所以他各位重視技術和人才建設,除了留下了全部老馬尾人和南洋技術人員外,將在這里福州和這里興建四家技術學校,還直接踢走不懂技術的老官吏()。在新掌門人的選擇上,大膽啟用了年僅28歲的第一批庚子賠款留學生,在麻省理工學院專學造船工程的賀懋慶(字勉吾),本來還有他的同學邢契莘,但邢契莘表示要在美國學完航空制造和艦船設計才能回國,為了不打攪他學習,只能讓他一個人先肩負起來。

賀懋慶知道自己年輕資歷不足,和國外大型項目工程師更沒有可比性,所以事實都格外認真,生怕耽誤了國家建設大事,就連給楊秋一行介紹都格外詳細。

「雞公山炮台位於航道中央,是東沖入海口的重要屏障,所以我格外加固了炮台強度,材料選擇也都是美德法三國的產品。」賀懋慶留美多年,習慣用公制計算尺寸,指著炮台中央的深坑說道:「這就是30.5公厘岸炮的座基,建好後基座上配有滑軌,由電動機驅動瞄准和轉彎。這個炮台總計有兩門30.5公厘、兩門24公厘岸炮和六門15公厘岸炮,還根據海軍要求加了八門10.5公厘炮座。目前三個炮台的基座已經完成的差不多了,德國工程師說安裝和調試岸炮大約還需要10個月,預計今年內海軍就能入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