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八章 大型重巡洋艦(1 / 2)

辛亥大英雄 河馬散人 1758 字 2020-08-28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辛亥大英雄最新章節!

五千萬美元現金買下全部老爺貨?俄國人真有錢!

聖彼得堡中華民國公使館內,還沒等陸征祥、王正廷與工作人員擊掌相慶,俄國第二份訂單直接砸暈了大家。列祖列宗在上!4.2億美元超級武器訂單!三年內提供150萬支步槍、5000門各類大炮、10萬支擲彈筒、5萬支斯登沖鋒槍和1萬挺輕重機槍,此外還有3億發子彈和2500萬枚炮彈!

別的價格兩人不知道,但擲彈筒和炮彈卻有過了解。一支國防軍標准制式12式步槍造價40民元約合20美元,賣給俄國是30美元。同樣價格可以制造3支擲彈筒,而此次銷售時擲彈筒價格卻和步槍是一樣的,也就是說光步槍和擲彈筒就能分別賺到1000萬和230萬美元。

至於炮彈更是利潤高的驚人!以使用最多的75炮彈為例,平時一枚成本8美元售價10美元,但國內采用簡單快捷的鑄造技術並減少預刻破片後成本可以下降到7美元。加上去年漢陽就研制出新式炸葯和廉價黑火葯混裝,並摻入少量下瀨火葯成分,使其爆炸後火焰更大看起來更威武的專用出口型混裝炸葯,使得價格昂貴的新式炸葯只占填裝總量的五成,這樣平均一枚出口炮彈價格可以降到6美元左右。而此次賣給俄國是按照12美元計算,也就是說僅炮彈就能賺到1.5億美元,約合3億民元!

3億民元!相當於1911年全國總賦稅的一半!

都說打仗就是打錢,兩人終於明白了。一想到此時此刻正在歐洲上空滿天飛舞的銀子,就巴不得最好打個十七八年把歐洲家底全耗光,也省得事後回遠東又開始橫行霸道。錢是好東西,但兩人卻都不敢拍板決定是否接這份合同。雖然從數量看俄國也沒太相信虛報數字,按照目前國內能力三年內自己軍方訂單全部取消的話,勉強可以吃下來。但問題是自己軍隊也不可能原地踏步,畢竟日本還急著報仇呢,所以兩人只得發電報回國請示。

消息傳回國後除了一片狂喜外同樣誰也不敢拍板,就連黎元洪和唐紹儀商量半天也都認為該減半,唯有楊秋力主接下合同。他自然不能說兩年後沙皇完蛋可以貪墨掉人家近半款項,還能把造出來的東西轉賣給其它國家賺兩次錢,所以很認真的分析了國內軍工業的制造能力。從設備上看,僅漢陽和重慶兩家就具備產能擴大百分之三十的可能,這還沒算正在建設中的同規模鄭州工業集團,以及已經開始規劃的奉天和包頭兩大工業集團。

遠景看三年後民國軍事裝備工業翻個倍很輕松,但問題是計劃歸計劃,實際上歐戰爆發後軍工制造設備只能通過走私渠道補充少許,完全滿足不了建設需要,目前國內機械制造才起步,民用方面只要不是太高級也只是產量和速度慢而已,咬咬牙能堅持,但要求更高的軍用設備幾乎還是空白點。但或許是這筆利潤實在是太可觀,最終楊秋還是說服了大家,回電兩人可以簽署協議。

大概是太想得到武器,簽署好協議的第二天尼古拉二世就派考察團帶著300噸黃金搭乘火車前往遠東。同時儲備在北京的老爺貨也迅速上車,抵達奉天後轉中東鐵路浩浩盪盪向俄國駛去。王正廷拿到現貨的5000萬美元全款後立刻聯絡德國容克財團,將早就瞄好的比利時13家工廠數千台機器設備運往奧匈帝國,其中只比瑞典和德國稍差些的軟鋼淬火和熱處理設備更是第一批轉道基輔,由那里中轉踏上漫漫歸途。

得到沙皇嘉獎愈加得意的拉斯普京拿到50萬美元回扣後,很干脆找人開具列車特別通行證,現在的俄國誰還敢得罪這位如日中天的大師先知?腐敗透頂的官僚們在金錢和通行證前火車一路暢通。所以整個14年冬天的東線戰區,都出現一邊打仗一邊火車你來我往忙碌的奇怪景象。

剩下950萬美元王正廷也沒帶回國,而是分發給包括陸征祥在內的幾位駐歐洲外交官,交給他們用於公使館翻新和招攬那些流離與戰火的技術人員,而得到大筆撥款的外交官們幾乎把錢都拿出來招攬人才,趁著冬季運設備的幾個月一車一車往回送。根據很多年後民國政府解密檔案顯示,1914年冬至1915年3月這段時間內,數量最大的沙俄和奧匈兩國就有一萬余技術人員被招攬。

這個數字和瘋狂涌入美國的技術移民無法相比,但對於理工人才嚴重缺乏的中國工業來說實在是莫大幫助。

但在俄國的巨大收獲卻解不開楊秋的心結,雖然開始時就想到可能無法一次性奪回台灣,但當部隊高歌猛進後眾人的思想也漸漸變化,但在伯納德已經帶出威脅語氣要求共管五年後,他的心底還是很不舒服。所以國防部內一整天都氣氛異常。

「告訴岳鵬,我給他的重炮不是玩具!一天沒簽署協議,戰爭就一天不要停下!」辦公室內,楊秋將東北戰區請示是否要進攻普蘭店的電報扔還給蔡公時,嚴厲的話語讓他皺眉苦笑向外走去。但出門剛拐彎就見到宋子清和蔡鍔陪著漢格爾並肩走來。蔡鍔由於在青島戰役中太操勞,所以被調回南京休養。現在日軍已經全部撤出山東,剩下的整頓和重建工作也非他擅長,所以暫由蔡濟民接管山東。

漢格爾見到蔡公時苦著臉,就知道里面那位肯定是在生氣共管台灣的事情,站在他的立場上也能分明感覺到英國這一拳打中了要害。五年的緩沖期中,只要英國稍稍偏斜政策就足夠幫助日本海軍恢復如初甚至更強!到那時想要收回台灣難度無疑會變的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