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六三章 海軍條約(1 / 2)

辛亥大英雄 河馬散人 3502 字 2020-08-28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辛亥大英雄最新章節!

除馬奎和幾位參加過玉門關和新疆石油勘探的地質專家外,讓翁文灝意外的是南洋艦隊還派來了兩位年輕中校軍官,秉文和周頌恩。

在南洋謀生的華人或多或少都關注國家海軍發展,所以對海軍的將軍和軍艦名字都能朗朗上口,老一輩的薩鎮冰、程壁光這些就不說,現如今很多人都知道海軍內最近忽然爆出一個叫六小虎雅號,分別是北洋陳紹寬、白玉堂和沈鴻烈,南洋秉文、陳世英和周頌恩。

六人全都曾留學歐洲,連最早的陳紹寬和白玉堂也在第一次中日戰爭後赴英國格林尼治海軍學院繼續深造,歐戰開始後還被征召入伍隨同英國皇家海軍作戰,有意思的是6人全都以各種身份參加過日德蘭大海戰,而且還分成了兩派。更有意思的是這種分別還有意無意影響了海軍內部,北洋艦隊可以說是老北洋的衣缽傳承,而南洋艦隊則是楊秋的海軍思想體現,這從戰艦分配也能看出。

黃海沖突後,2艘購買的聯合力量級戰列艦和去年從美國租借歸來的2艘內華達級戰列艦都交付給了北洋,使得北洋一舉擁有4艘戰列艦,2艘戰列巡洋艦(安海級修復)和6艘輕巡洋艦,而南洋艦隊卻擁有2艘安海級、2艘訓練航母和4艘輕巡洋艦,據說1920年海軍計劃中南洋艦隊除了能分配到2艘重巡外,也將包攬全部2艘新航母和8艘新式輕巡洋艦中的6艘。

所以現在海軍內開玩笑說,現在每年例行南北演習都是「英德大戰」。

無論哪個國家想要插手南洋這種島嶼密布地區,海軍都是重中之重,這些年南洋華人能安穩還不是因為國家強大海軍實力恢復,加上南洋艦隊每年也會定期派軍艦前往呂宋和婆羅洲,以訓練之名轉幾圈。所以南洋艦隊會來人不奇怪,因為海軍本身就是石油使用大戶,而且各國現在越來越看重石油。所以石油公司和煉油廠大都有軍方背景,巨港的英荷殼牌公司也常有英荷海軍造訪,但居然一口氣派兩只「小老虎」來,就很驚訝了。

這次勘探任務有兩個,一個是位於婆羅洲巴里巴板北面馬哈坎河的地質儲油區,這個地區是翁文灝發現的,他認為很可能蘊藏有石油。另一個就是前往蘇門答臘島馬六甲海峽的一片灘塗勘測,據說副總統得到可靠情報那里有石油。前者從地質條件來看儲量不會很大。而且近在咫尺的英荷殼牌石油公司也不是靠武力解決問題的。考慮秉文的背景,翁文灝心底吸口冷氣,蘇門答臘那片荒地下面到底藏了什么?值得副總統調動一支艦隊來保駕護航?!

一行人驅車抵達呂宋公司後,鄺景揚見到馬奎和秉文也很高興,拉著手寒暄幾句才問道:「馬老弟,副總統准備怎么處理婆羅洲的油田?那邊距離巴里巴板很近。我是怕。」

英荷殼牌公司現在已經壟斷了荷屬東印度的石油開采,突然插入一家新人肯定會非常敵視,還好楊秋也做好准備,想到用雅各布的猶太人身份,因為殼牌背後也有猶太色彩。所以馬奎信心十足,笑道:「景揚兄不必擔心,此事上副總統已經安排好了。」

「那就好,國內用油越來越多,事不宜遲。休息三日我們就出發吧。」

「好。」

秉文一行踏上搜索石油道路的同時,楊秋也抵達了欽州。

選擇進軍南洋石油業是他的計劃之一,表面看是為下一次世界大戰做准備,解決國內石油不足的問題,但其實卻是民族資本參與國際競爭的序幕,更是南洋華人經濟圈和走向蔚藍的一部分。猶太世界內部並非一塊鐵板,瘋狂地石油寡頭們對政治的熱情不比對金錢少高,在本土開采他們沒轍,一旦走出去和他們肩並肩。還真難以保證他們會不會挑起政治沖突。

輕工業利用歐戰進入歐美市場還算不上真正的國際競爭。那只是歐美並不重視的領域,但石油卻不同了!歐戰後各國都開始重視石油。如果不是庫頁島有石油,日本也不會冒戰爭繼續的威脅死咬不松口。從後世的經驗看出,就因為早期無法進軍國際資源市場,導致共和國石油幾乎全被別人卡住脖子,所以只有在這里狠狠插一刀,才能在未來獲得更大的發言權。

想插一刀也不是簡單地,里面不全是國家實力和軍隊的問題,還有觀念和歧視。白人橫行了世界一百多年,除少數幾個國家勉強保住了獨立外,放眼世界哪個地區的規則不是他們制定的?沙特油田至今都不敢擴大規模,就因為怕被人眼紅!這就像桌上一大碗肥肉,平時吃慣了青菜的你突然跑去狠狠弄走一大塊,人家一群人打不過你也要惡心你。

所以就更需要一支海軍力量來威懾對手。

三年沒來,欽州又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船廠也再次擴建了2個船台。兩個新船台相隔不到百米,船台上目前再建的2艘都是被列入第二個五年計劃的仿德國朱庇特號油輪。油輪技術其實很復雜,不僅要計算原油運輸中的揮發和膨脹等問題,還要安裝專門的高壓油泵,因為石油粘稠度很高,所以輸油管和油泵都需要獨特技術,還需要能快速更換,並且要設立數個獨立儲油艙,所以一艘船光內部各種管道就有數十公里長。對於才步入造船業沒多久的中國來說,這些技術以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但萊茵蘭計劃卻彌補了這項遺憾。

從霍瓦特船廠買回來的朱庇特號油輪已經掀掉主甲板露出內部結構,每塊鋼板和零配件都被標注數字。萊茵蘭計劃中戰後從德國趕來的數十位造船技術人員正在手把手教中國技術員和工人,用這種最簡單的辦法,像搭積木一樣一邊測繪一邊搭建兩艘自己的油輪。效率很慢,卻是必須走的路,新工業國家都需要走從單純模仿到技術創新的道路。2艘船從噸位到外形都和朱庇特號相似,輕載排水量1.5萬噸,滿載2.8萬噸,可一次性運送1.2萬噸原油。唯一不同是取消了德國鍋爐和往復式蒸汽機動力組。改用江南廠的減速蒸汽輪機和小水管鍋爐,速度可以從12節提升到16節。經濟上看效益差點,但長遠看,目前各國低速商船使用的往復式蒸汽機已經沒有發展前途。

除了德國工程師和欽州船廠自己的人員外,參與油輪仿造項目的還有不少其它船廠的技術員,他們都是借機來學習,並為將來自己造油輪做准備的。根據工業部的計算,如果要擁有年運輸1000萬噸原油的能力。那就需要100艘。

連美國都不可能去造100艘專用油輪,所以仿造的同時,欽州廠就已經開始在德國工程師的幫助下設計5萬噸級超大型油輪。對此海軍造艦總監的魏翰比苗遠還高興,指著油輪滔滔不絕,似乎那玩意就是海軍人始終想要的國產戰列艦:「新油輪的設計上已經差不多了,船型實驗7月就能開始。要是順利的話到23年底就能開工。」

白發蒼蒼的魏翰是晚清海軍的最重要支柱,卻因為工作不被大多數人了解。在他任期船政期間,主持設計和建造過12艘艦船,至今仍在海軍服役的通濟艦就出自他手。雖說由於技術等原因相比國外還很差,但這不是他的過錯,所以楊秋開始梳理海軍後,薩鎮冰就立刻找到他,再次出任海軍造船裝備總監制。

他這次來是檢查欽州廠承攬的1920海軍計劃中的輕巡洋艦進度的,70歲的老人每年一半時間奔波於沿海造船廠的精神。連楊秋都頗為感動,笑道:「魏老,這種事讓下面來就行了,你可要注意身體。」

楊秋喜歡稱年紀大的人什么老什么老的,已經不是奇聞,魏翰也早有所聞,笑道:「謝謝副總統,可老朽就是閑不住,您看這些都是寶貝啊。當年我們要是有這些。愷仕、子香、雨臣他們。」老頭說到最後。唏噓感慨流出了眼淚。多優秀的一代北洋人啊,卻因為各種原因血灑疆場魂不歸兮。楊秋連忙安慰了他幾句。也知道這些老北洋對當年一戰感覺多么憋屈,就連黎元洪都時不時把甲午掛在嘴上。

怕他傷心過度影響身體,楊秋把話題轉向海軍條約的事情上,問道:「魏老,海軍談判那件事進行的如何了?」

華盛頓海軍談判因為中國這個新興力量的加入愈加復雜,所以歷史上2月結束的談判至今都沒結果,主要就是中國海軍要求獲得日本同等待遇。魏翰雖然是技術人員,但卻格外關心此次談判,因為這關系到海軍能造多少軍艦,於是干脆在建造中的油輪旁邊給楊秋介紹起來。

海軍談判從21年初就陸陸續續開始接觸,但截至目前還是一團混沌。主要核心就是美國要求和英國同等地位,而日本要求拿到英美的80%噸位。最讓英美頭疼的是,中國海軍也提出自己的主力艦噸位必須等同日本,否則不予考慮加入條約。

英國對此很頭疼,狡辯說這不是國家談判,僅僅是海軍談判。中國沒有海外殖民地,也沒有海軍傳統,所以不應該獲得那么大噸位。楊度和葉祖圭肯定不會被忽悠,沒殖民地就不要海軍了嗎?從最南的欽州到最北的鄂霍茨克海東北海峽(上海公報從這里開始分割,尚塔爾群島屬於中國),整條海岸線長達7千公里,加上英美在上海公報中承認南海諸島屬於中國,中國海軍有權和英美法一起維護南海地區穩定,所以海軍需要承擔約1100萬平方公里海域的安全!所以至少需要12艘戰列艦、8艘戰列巡洋艦、40艘巡洋艦和200艘驅逐艦才能維護海防安全。

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12艘戰列艦,8艘戰列巡洋艦,40艘巡洋艦這是絕不可能的!要是按照這個噸位給,直接就比肩英美了!豈不是又弄出一個擁有更廣袤海域,資源數百倍,海岸線完全無法封鎖德國?所以別說英美,完全無關的法意也直接搖頭,日本更表示中國的統計法有誤。所轄海域內有一半應該屬於日本管轄。

楊度和葉祖圭也知道拿不到,真拿到國家也暫時養不起那么大支海軍,之所以這樣完全是不想弱於日本海軍,否則回去無法交代。

面對咄咄逼人的中國海軍,日本一邊在談判桌上叫囂中國威脅,表示如果中國拿到同樣的主力艦噸位日本就退出。又不顧國內經濟壓力,在中國1920海軍計劃開始後不久,也把八八艦隊計劃改成九九艦隊計劃。開工建造包括土佐級、天城級、古鷹等等一系列新戰艦,試圖保住海軍地位。

美國當然不能無視日本海軍瘋狂的擴軍計劃,但本身國內孤立思想已經越來越重,且經濟下滑連歐戰中開工的十幾艘主力艦都不一定能完成,所以對中國海軍提出的要求非常曖昧,一邊表示不該這么大噸位。但一邊又表示應該尊重海防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