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旅途上的驚喜(1 / 2)

辛亥大英雄 河馬散人 1645 字 2020-08-28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辛亥大英雄最新章節!

漢口火車站內,嶄新的總統專列靜靜停靠在月台上。從車站北面涌入的寒風裹著豆大的雨滴,打在玻璃窗上嗦嗦的聲響。

薩家爺孫兩代先後出發後不久,楊秋也啟程入川。顧維鈞、宋子清和貝祖貽三人則從天津啟程前往利雅得參加沙特建國典禮,石小樓回南坎繼續去弄亞洲獨立運動訓練營,閻錫山忙著私有化收尾,為明年的建設掃清最後障礙。楊秋回來才剛熱鬧幾天,偌大的北京城內又只剩下王正廷帶著幾位內閣部長留守。

車廂內,陪同楊秋一起入川的岳鵬站在窗前,望著如同利劍般看不到頭鐵路線若有所思。

經過近20年不間斷改造和擴建,民國鐵路網已經從辛亥年間的9400公里向20萬公里大關邁進。以車輪下的京漢線為例,如今這條大動脈向南已經能直達廣西武勝關,向北可以連接廟街,而且全線都實現了雙向通車。這還僅僅是一條線,最早的西南鐵路網已經轉向枝葉階段,東北鐵路網和中原鐵路網都在加速建設,江南鐵路網和西北鐵路網也逐步成型。由詹天佑提出被譽為曠世工程的環中國鐵路更是已經修好百分之六十,連其中最關鍵的成昆段都開始測繪。至於被稱為北方橫線的齊齊哈爾貫穿蒙古高原,入新疆直達阿拉木圖的鐵路也已經出現在交通部的圖紙上,只等資金到位就能施工。甚至從喀什到西藏橫穿帕米爾高原的這段天塹,都有人提出應該修建山地窄軌,用於連接國家西北和西南要沖。

當年孫逸仙當全國鐵路總辦時,曾高呼要修十萬公里鐵路,結果耗銀百萬連一寸新鐵軌都沒見到。可楊秋卻不同,他從不呼喊要修多少鐵路,但家中書房牆壁上50萬公里的數字十幾年不變。然而想要實現夢想,需要付出的代價也是驚人的,每年數億的鐵路投資僅靠客運是無法收回的,所以任何私人企業都不可能完成這么浩大的工程,必須全靠國家意志以不間斷的投資,一鋤頭一鐵鎬去扒,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幾十年如一日,才能拼湊出最壯美的畫卷。

其實反過來看,民國19年走過的道路和修鐵路差不多,任何阻擋在這條路上的人和事務都會被無情地清理掉,久而久之國會上下再也不敢多說半個不字,連號稱自治的地方議會和政府每逢遇到國家任務,都立刻執行不敢拖延。

借一身鮮亮共和外衣的掩護,一層鐵幕其實已經慢慢覆蓋在神州大地上,所剩的僅僅是最後一步。這就是岳鵬最想不通的地方,從之前的事情看如果楊秋踏出這一步,改革和政務肯定會更加順暢,不敢說令行禁止起碼會比現在的效率更高,軍隊的實力也會更上層樓。但偏偏是這一步,楊秋卻從未踏出過,哪怕它觸手可及。

他到底要把這個國家帶成什么樣子呢?這是岳鵬最好奇的地方,也是他和張文景最大的區別,他只希望做個旁觀者,而後者卻害怕那一步出現後會徹底葬送國體,所以患得患失。

「參謀長。」

聲音打斷了岳鵬的思緒,扭頭看去蔣方震、郝文寶和邱文彬等幾人已經鑽入車廂向他敬禮,連駐守北海多年的吳老三都來了,同來的還有漢陽集團總經理劉慶恩和幾位扛著皮箱的年輕人。

「好家伙,這是總統專列,可不是軍官俱樂部。」岳鵬笑著向幾人回禮後,打趣道:「是不是閑的慌了?要不我一人發一支槍,把你們發配到阿富汗去。」

「那可太好了,再不找點事做,我們幾個可都要生銹了。」吳老三如今也已經是中將。前年起辭去第16高原旅旅長職務,出任國防大學高原作戰教官。相比其它人,42標出身的他在岳鵬面前就隨便了很多,眯著眼故意走進少許:「總參謀長,要不你開開後門。阿富汗是高原山區,最適合16旅了。」

「那可不成,國內又不只有16旅精通山地戰,要是開口這個口子,18山地旅還不知道怎么煩我呢。」岳鵬笑著將他趕走,走到劉慶恩面前問好:「國臣先生,我們可好多年沒見面了。」

「是啊,好多年了,咳咳......。」劉慶恩已經50歲了,雖說這些年不用顛簸,但為漢陽的發展操心操力以至於看起來老了很多。見他說話時不停咳嗽,岳鵬忙問道:「先生,你這是?」

「11月起就這樣,看了幾次也不見好。」蔣方震走了上來。由於他常年在國防大學,所以武漢這些老兄弟最熟悉。劉慶恩見到幾人緊張,連忙擺手:「不礙事的,就是受了點風寒。對了,總統在嗎?」

「正在里面和徐秀鈞談事情呢,我帶你們進去。」岳鵬又問了幾句病情後,帶著大家向後面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