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戰略誤判(三)(1 / 2)

辛亥大英雄 河馬散人 1868 字 2020-08-28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辛亥大英雄最新章節!

一支浩浩盪盪全部由十輪重卡組成的車隊,沿著中阿資源公路向法扎巴德前進。車隊的目標,是阿富汗北方最靠近中國的巴達赫尚省首府,法扎巴德。

車身被沙黃色帆布緊密覆蓋,車廂內滿滿當當全是武裝士兵。奇怪的是,這些士兵雖然也都身著中國國防軍標准的沙黃色軍裝,但他們的臂章上卻是一副亞洲地圖。這些士兵明顯是第一次來這里,光禿禿連綿不絕的山脈總能惹來他們的好奇,指指點點似乎在將這里與家鄉蒼翠青山進行對比。

最前面帶頭的吉普車上,張志丹眯著眼睛,腦袋和著車輪的節拍,一點一點打著瞌睡。

在中國的歷史上,曾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從咸陽出發,帶著精美的絲綢和瓷器,由彪悍的唐軍護送,前往各國宣揚大唐帝國的強大和興盛,因他們都來自唐王朝,所以被人稱為「唐使」。而西域各國派往回禮並學習先進技術和文化的人,又被稱為「遣唐使」。

如今的他,扮演的正是這樣一個角色。

這位民國西北戰區副參謀長梅生中將的鐵哥們,辛亥年加入軍事情報科,從策應河南戰役一直到前往歐戰東線,再到中亞負責人,攪得阿富汗翻雲覆雨,最後與差點成為朝鮮王的張宗昌並稱南北二張的四十五歲軍情局軍官,是現如今整個穆斯林世界最炙手可熱的人物之一。從印度穆盟到阿富汗各派,從伊朗到沙特,甚至連伊拉克和土耳其都知道這位的「豐功偉績」。

作為一名情報人員,別人都是拼命隱藏自己恨不能變成聊齋志異中的畫皮鬼,天天換張臉。但他卻截然相反,名氣大不說,還開了家中阿貿易公司,大搖大擺做起了生意。

那他為什么會有這么大名氣呢?讓我們看看他過去九年的所作所為。出資600萬民元。幫助阿富汗北方修建三條公路,其中就包括眼前這條橫穿中國塔吉克斯省,連接喀什的中阿資源公路。出資1500萬民元在阿富汗北方開設數十家學校,興辦手工作坊,開礦十余座。出資2000萬幫助伊朗興建鐵路和機場,出資3000萬幫穆盟在白沙瓦開辦起第一家年產五萬噸的小型鋼鐵廠,第一家民族發電廠、第一家手扶拖拉機廠、第一家制糖廠等等;出資1000萬民元幫助穆盟修建107所中小學;出資300萬幫助沙特興辦第一所大學過去九年中,經他的手向穆斯林各族提供的援助金和貸款多達3億民元,興建各類工礦、作坊、學校數百家,雙方打開市場。因此受惠的穆斯林信徒何止百萬。

正因為這種口碑和善心,反而讓各國情報部門無從下口,就連忠於阿曼努拉的阿富汗部落,都在蘇聯抓他時提供幫助讓他逃離。大英帝國的007們更是無數次想暗殺他,但同樣投鼠忌器。因為誰也無法保證,殺掉他會不會將穆斯林世界推向中國?會不會惹來中國報復。但不殺他,又實在是恨得牙癢!這家伙行事肆無忌憚,軍火、白銀、馬匹、面紗、茶葉、鹽鐵等等什么賺錢就做什么,還針對穆斯林世界普遍貧窮的劣勢。進行以物易物式的交易。從上次阿富汗戰爭結束起算,經他手流回中國的黃金就高達2億民元,總貿易額高達37億民元。當然,這還沒算那座保密嚴格已經快挖空的金礦。僅此一項就給國內帶回900噸黃金、4000噸銅、8300噸白銀和其它高價值有色金屬,總價值高達25億民元。

最讓英國氣不過的是,身為國防大學穆斯林和阿拉伯研究所的唯一一位在役軍情局軍官,在他和他那家雇員上萬的中阿貿易公司的影響下。東方文化和價值觀在沉寂數百年後,似乎又被喚醒,不少人已經開始稱他為「唐使」。

與他同車的。還有幾位老朋友。

第一位是曾在這里戰斗過的費文華,他現在已經是亞洲解放旅副旅長,山地戰專家。坐在他旁邊用匕首削木棍的,是在印度接受過實戰考驗的亞洲解放旅朝鮮團團長朴恩星,而坐在最里面,一身阿拉伯長袍打扮的男子,是真納派往中國軍校學習,現任全印度穆斯林第三旅旅長的穆罕默德.阿尤布汗。

中阿資源公路,是上次阿富汗戰爭後,由張志丹代表中國全權投資,耗時六年修建起來的一條戰略公路,從喀什到法扎巴德總計712公里,下一步還將直接連通喀布爾。由於整條路蜿蜒曲折,又全部建在山脈中,通行率無法和國內省級公路相比。但這條路卻是聯系中阿兩國的紐帶,所以路上經常能看到自發來養護道路的阿富汗護路工。

現在整個阿富汗都知道張志丹和中阿貿易公司,所以一路上的阿富汗北方聯盟哨卡遠遠見到車隊,就會立刻拉開鹿柴放行。車隊很快來到法扎巴德。這個昔日群山環抱的小城,因為前阿富汗總統納迪爾沙和北方聯盟的建立,已經發展成一座中型城市。而且因為資源公路的存在,已經成為中阿貿易集散地,商品數量和繁華程度甚至不比喀布爾差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