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7章 初戰BF109(1 / 2)

辛亥大英雄 河馬散人 2167 字 2020-08-28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辛亥大英雄最新章節!

起飛後,徐煥升和大家的激動逐漸消退,與浩瀚的天空相比,地面上再大的機群也只是個小點。長途飛行是熬人的,為避開赫拉特的蘇聯飛機,編隊需要繞道印度穆盟控制區,然後從瓜達爾港入印度洋向西,穿越馬斯喀特上空。

總計3250公里,需耗時十小時。

機群爬升到6500米後,徐煥升讓1、4兩台發動機的順槳。這是一種降低功率,利用迎風帶動槳葉旋轉,使發動機不熄火的工作方式,可以減少油耗。然後又打開自動駕駛儀,將飛機交給副駕駛。

「隊長,給,剛泡的濃茶。」

導航員將電台調到波斯灣戰區的頻率後,將真空保溫杯遞了過來。茶葉放的有些多,喝起來很苦,不過卻很提神。

因為是大距離轉場,所以轟炸機不會帶炸彈。載重少速度就快,但為了和運輸機同步,必須保持每小時330公里的巡航速度。

透過舷窗可以看到,整個機群猶如一群遷徙的大雁,東面76架運九編隊,中間有兩撥,前面是48架運十,後面是52架轟五。轟七在雁型編隊最西面,一共兩個中隊44架。轟五和運十飛這么長距離都有些勉強,幸好三年前幾個地勤士兵發明了軟油箱技術,就是當需要長距離轉場時,在機艙內加一個橡膠和牛皮制成的軟油箱。每個軟油箱可以裝一噸汽油,又因為塞在機艙里不影響風阻,使用時可以根據需要安裝一個或多個。

帶一個軟油箱的轟五,轉場航程可以達到3700公里。運十是運輸機,機艙寬闊,塞兩個外加1噸干貨。也可以飛3800公里。

飛行編隊並不是亂編的,由於西面靠近阿富汗,所以萬一有敵機,轟七還能依靠10挺機槍保護運輸機。當然,他們只是最後一道防線,散布在外圍的兩個中隊,44架派來護航的雙發殲六戰斗機才是護航主力。

殲六,外號「雙頭蛟」,由沈陽北方雷神公司研制。采用兩台漢陽產昆侖1937年式12缸電噴水冷發動機。單台1500馬力、尾撐內有增壓器,噴水極限輸出1750馬力,最大起飛重量9.9噸,最大速度660公里,升限13400米。這種發動機也是運七和空軍新式戰斗機的標准配備。根據空軍從秘密渠道得到的梅林實物測試後分析。昆侖系列除了加工精細度不如人家外,火花塞和電噴技術上還稍有領先,其它基本相當。

提到「雙頭蛟」,就必須提到它的設計師,捷克人克洛斯(書友crossover客串)。這位歐戰中逃到中國並定居的設計師是個另類,據說有間歇性癲狂病,他的很多設計都是癲狂之後的作品。另外此人有一個很不為人知的特點。就是對所有節油的東西痴迷到極點!

早在1933年轟五定型時,空軍就發現缺乏能伴隨護航的戰斗機,當時化蛇戰斗機半徑只有330公里,於是提出了雙發遠程制空戰斗機的概念。作為雷神公司的當家設計師之一。克洛斯這位節油狂人主動攬下這筆業務,經過兩年半的努力,拿出了「雙頭蛟」的原型機。

外型上,「雙頭蛟」很像美國的p38戰斗機。是空軍追求大航程的產物,采用更加靈活的襟翼。火力上比p38稍強,安裝2門25毫米機炮,4挺12.7毫米機槍。「節油狂人」也充分發揮挖潛的本事,使雙頭蛟的作戰半徑高達1300公里,最大航程3930公里,掛兩個500公斤副油箱時,最大轉場航程達到了駭人的4400公里。

遍觀民國乃至世界各國的現有型號戰斗機,能在航程上打敗雙頭蛟的,唯有克洛斯的另外一個傑作,航程高達4000公里,正在最後試飛的雷神公司殲八「天權」戰斗機。當然,每一種飛機都有自己的劣勢,如果問起「雙頭蛟」的最大敗筆,那就是超長航程下,卻只有一位飛行員,即使安裝了自動駕駛儀,雙頭蛟也是所有飛行員的噩夢。

不過「節油瘋子」想出了一個更加另類的辦法,他受自己的中國太太給孩子兜尿布的啟發,於是發明了第一款空軍成人尿不濕......。

「隊長,你說那個瘋子是怎么想出來的?兜塊尿布開飛機......我聽說,他們差點沒把克洛斯揍一頓。」投彈手指著雙頭蛟幸災樂禍,沒注意自家的大隊長眼角直抽抽。

雙頭蛟定型後,空軍首批就下了10個大隊總計1180架的訂單。當時一心想開戰斗機的徐煥升見到這款戰斗機的數據後,主動申請去飛,結果......在一次長距離轉場訓練中,飛到一半突然鬧肚子,下飛機後那個凄慘,從此無顏,又灰溜溜的申請調回轟炸機部隊。

「隊長!看。」

徐煥升不堪回首時,西側最外圍早已拋掉副油箱的4架「雙頭蛟」忽然向下俯沖,順著他們俯沖的方向看去,幾個黑點正在快速接近。「英國飛機?」徐煥升看看表,已經飛了5個多小時,從距離算編隊的位置應該在瓜達爾港附近。英軍在瓜達爾和海峽對岸的馬斯喀特都有飛機,所以出發前他就想到過會遭遇英國空軍的巡邏機。

如果是英國飛機就不用緊張,因為英國現在最希望中蘇大戰,所以已經答應開放穆盟控制區領空,但他這個想法很快就被導航員的匯報擊碎。

「bf109!是2架bf109、6架i-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