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6章 砸不爛的烏龜殼(1 / 2)

辛亥大英雄 河馬散人 2090 字 2020-08-28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辛亥大英雄最新章節!

4月1日清晨,塔什干以北79公里的日爾加外圍,花了四個月,動用二十萬戰俘修建的南下鐵路在越過希姆肯特後停在了這里。鐵路的盡頭,兩列酷似k5「利奧波德」的1938年式鐵錘重型列車炮在士兵調度下,向左右兩條十字形臨時鐵軌徐徐開進。列車上,機動鐵道炮701營的士兵已經開始做炮擊前的准備工作。

鐵道炮前方22公里的占格巴扎崗築壘地域,就是讓宋子清和總參謀頭疼的麻煩,甚至還驚動開戰至今都沒出過手的岳鵬親自來檢查。「參數出來了嗎?好,就按照這個,40分鍾後還沒開炮,自個去禁閉室待著!聯系指揮部,30分鍾後我要看到偵察機就位。」孔慶桂大聲的下完命令後,親自爬上觀測車廂頂上的觀測台,折疊式升降台很快將他和幾位軍官送上45米高。

幾十年了,孔慶桂還是不習慣西北的寒冷,將手里的暖爐遞給勤務兵後才拿起望遠鏡。這個高度已經能看到前面的築壘地域,望遠鏡里的畫面讓首次參戰的鐵道炮營軍官倒吸口冷氣。只見到寬15公里,縱深5公里的築壘地域內如鬼城般寂靜,各式各樣的殘破工事冒著黑煙,奇形怪狀的屍體遍布地表,一輛輛坦克歪著腦袋,大大小小彈坑比燒餅上的芝麻還密集,甚至可以看到一架被打斷機翼的化蛇乙筆直倒插在樹林邊的泥地里。為奪取這個南下塔什干的必經之地,15軍五個師、波軍1個旅和6萬蘇軍已經在這個叫占格巴扎崗的地方絞殺了一周,但付出三千多將士陣亡的代價後,依然看不到奪取的希望。其實不僅僅這里。南面的謝汝翼烏茲別克集團軍同樣被擋在阿爾馬扎爾的河道南岸,全部原因就是45公里外依山而建的蘇軍要塞群。

「狗娘養的!」

看著機艙里露出半截身體的飛行員遺體,當年參加過巧奪伊爾庫茨克要塞,已經是少將的孔慶桂依然改不了火爆脾氣,收回暖爐指著遠處依山而建的蘇軍要塞,罵罵咧咧:「看到沒?1號車用增程彈壓住要塞炮!2號車往築壘地域打,給我炸平了!知道嗎?」

明確目標後,兩位連長立即按需調整炮彈。

鐵錘重型列車炮是陸軍威力最大的身管火炮,外形和k5類似。口徑305毫米、50倍口徑,使用256公斤底部排氣增程彈時射程55公里、同重量底部凹陷增程彈射程47公里,450公斤重彈時是32公里,研制中的火箭增程彈可以達到80公里以上的射程。

陸軍一直有大口徑情結,歐戰後就想用繳獲的大貝爾塔仿造一款500毫米口徑的遠程重型火炮。但隨著軍隊走大空軍路線,陸軍很多計劃都被裁撤,尤其是300毫米以上重型火炮計劃幾乎全軍覆沒。直到兩艘安海級戰列艦改換330毫米艦炮,秦章書覺得可以利用這批火炮實現夢想已久的遠程重炮,於是立刻提出改裝計劃。但當時軍費不足,向來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的陸軍只籌集到3門的改裝費用,交給安慶鐵路機械廠和南京海軍工廠聯合研制。楊秋得知後還將k5的底盤圖紙交給兩廠研究。經過兩年的實驗和修改後於1938年8月定型交付。由於火炮是海軍淘汰下來的,只需要翻新就行,所以相比德國k5每門120萬美元的高價,鐵錘的全套費用只要72萬民元(約合36萬美元)。戰爭開始後。陸軍部已經將剩余14門炮全部進行改裝,截至目前已經交付7門。

35分鍾後,等兩架雷電改雙座偵察機從鐵錘頭頂飛過,1號車率先開炮。「轟!」劇烈地轟鳴。不僅將重型列車底盤搖得咯吱作響,還驚動了後方休整的數萬陸軍將士。如果說1號車因為射擊目標遠在47公里外。超過地面目視距離還沒什么感覺的話,那么2號車的炮彈就讓大家明白了鐵錘的威力有多大。

450公斤低速重型榴彈准確命中22公里外的築壘地域,地表立刻升起一團高達300米的蘑菇雲,站在高處的士兵能清晰看到,爆炸周邊的所有建築和暗堡都像被強風刮過般被徹底鏟平。兩門鐵錘列車炮,以每小時8枚的速度向目標投擲炮彈,從海軍發展而來的火控確保了每一枚炮彈都能准確命中目標,尤其是讓步兵戰友們吃足苦頭的築壘地域內,更是被爆炸沖擊波一遍遍沖刷著,躲在掩體和塹壕內的蘇軍被炸得支離破碎,碎石橫掃、彈片亂飛,那種爆炸後深達數米的彈坑,令所有人觸目心驚。

隨著列車炮開火,休整的步兵再次帶上m56頭盔,端著槍沖入出擊陣地,軍官們也按計劃部署進攻路線,一輛輛的坦克開始發動,等待沖鋒號的響起。

與此同時,天空中也出現了一個中隊的雷電戰斗機,遠遠散開拱衛著身後的運十高空觀測機。機艙內空軍戰略轟炸司令余磊和15軍軍長戴錦堂指著蘑菇雲下方,幾座灰褐色依托山勢躲在森林里的蘇軍要塞群為岳鵬講解困難:「看,在那里。塔什干總計有三個要塞群,由北向南是「突厥斯坦」「斯大林」和「加里寧」,分別對應日加爾、塔什干和阿爾馬扎爾。這三座主要塞基本類似,都有一座雙聯1937式305毫米要塞炮,塔什干是兩座雙聯要塞炮。輕彈最大射程44公里,重彈可以打30公里。副要塞里也都是203毫米遠程加農炮,最大射程27公里。主副要塞都是地井結構,內部隔層厚2米,彈葯庫都在最底下,距離頂蓋大約20米。副要塞兩層,主要塞是三層,為防直接貫穿。主要塞的彈葯庫被設計在旁邊的山體內,有通道相連......所有要塞的外壁平均厚3米,炮塔頂蓋原本也是厚3米,但冬天時阿帕納先科又命人在上面加蓋了一層2米厚的水泥鋼筋層,兩層中間還鋪設了150毫米厚鋼板。為躲開我們的空中偵察,故意在頂蓋上覆土,加上冬季降雪,所以偵察機一直以為只是簡單地覆土加固,直到炸開土層後才知道里面還有水泥層......。我們試過偷襲。但要塞布局很巧妙,山勢和森林密集不說,中間還各有兩道步兵陣地保護。他們還把東西兩面的森林全砍光,突擊對很容易暴露在山崗上。

我們下面的占格巴崗築壘地域一共有四道防線,兩段延伸進入山區。總計大約有6萬蘇軍和5個國際縱隊,總兵力在8萬之間。15軍和33軍已經摧毀其中兩道,但剩下兩道都在要塞炮的射程內。您看......孔慶桂的鐵錘列車炮根本炸不動要塞,所以現在只能先干掉附近的步兵和山體死角,用炮彈煙霧壓制干擾他們瞄准,然後解決築壘地域和沿途的防御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