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7章 突襲(二)(1 / 2)

辛亥大英雄 河馬散人 2008 字 2020-08-28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辛亥大英雄最新章節!

盛夏未過,宗谷海峽已經是白浪翻天,來自北太平洋的寒冷洋流既卷起波濤,也帶來了豐富地漁業資源。正是這種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讓日本成為世界第四大漁業國,也因此養活數百萬普通日本人。除漁業外,宗谷海峽也是日本北方最重要的能源和資源通道,每年都有上百萬噸原油和其它原材料從這里被運回國。其中,從1933年始逐步增產的庫頁島油田就能每年給日本帶來五十萬噸原油,而且因當初美國調停簽署的中日南庫頁島租借和石油協定,日本政府只要支付成本價格就行。正因為庫頁島油田的增產,日本才能在南下前囤積七百萬噸石油儲備。這件事在民國國內也一度鬧得沸沸揚揚,國會指責政府不該增加庫頁島油田開采量,白白便宜日本,卻忘記正是庫頁島油田的增產,讓海參崴、廟街和外興安嶺等地區不再依賴西北和海外石油,極大促進了這些偏遠省份的工業和經濟發展。

除石油外,歷經二十年開發,付出數萬名朝鮮勞工傷亡的代價後,鄂霍次克海沿岸地區已經成為日本最重要的原材料來源地。僅黃金和煉焦煤兩項,價值就超過一千萬日元,鋁鐵甚至逐步的超過了朝鮮,成為日本南進戰略的助推器。截止1938年,日本每年從北方獲得的工業資源,占據日本全年輸入的四成。不過這個比例近來迅速下降,尤其在奪取被馬里亞納群島和菲律賓後,海運路程的縮致使得日本加快了從南洋獲取資源的速度。僅去年一年,南洋輸入日本本土的各類資源總額就高達四億日元,同時北方資源所占比例下降百分之十五,這還沒算獲得的浮財和每年數百萬噸的糧食。考慮到日本占領南洋才兩年。這種下降比例其實非常快,據海軍情報部預測,如果日本能繼續穩住南洋兩到三年,那么北方資源比例將下降到百分之十,工業能力會增加百分之三十。所以從年初開始,海軍內部就一直高呼要對日宣戰,以免養虎為患。

為確保北方資源安全,多年來日本海軍一直北方海域部署著一支由海防艦、十六艘峰風級和睦月級老式驅逐艦、以及十艘潛艇組成的艦隊。實力高於海參崴的15分艦隊。不過15艦隊的驅逐艦整體質量要高於日本艦隊,無論是六艘老長風級驅逐艦。還是六艘海參崴船廠自建的新銳秦嶺級驅逐艦,都比歐戰後建造的峰風級和睦月級好很多。此外15艦隊還有十二艘潛艇,其中六艘是最新的黑鯊魚級遠洋潛艇和二百架海軍厲風等飛機。而且民國海軍在北方有兩座較大的船廠,分別是第三個五年計劃中建設的海參崴船廠和黑龍江船廠,前者具備制造萬噸級巡洋艦的能力。後者能建造驅逐艦和潛艇,大大增強了海軍在北方海域的後勤能力。

阮劭文看看手表,放下這些情報,走上南昌號航海艦橋。作為國內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款條約重巡,海軍內部其實是不滿意的。且不說武漢級標准10350噸的噸位和台灣島級的13000噸相差極大,光是設計上就很不成熟。造成這個情況原因是因為當時民國海軍造船技術不如歐美,台灣島級還能用超額排水量來彌補。但武漢級不能超額後,很多設計不得不推倒重來。即使有圖紙拔高,但要同比例仿造也是很難的,造出來的東西往往都是偏重偏大。這也是為何武漢級後海軍連續八年不造重巡的原因。但隨著萊茵蘭計劃成果被徹底吸收,1929經濟危機後五年大量歐美技術人員的涌入,加上北京級和山東級的相繼服役建造,民國造船技術終於接近世界水平。所以才有了脫胎換骨的西安級重巡洋。不僅戰前就下了六艘訂單後,開戰後又追加了六艘。足見技術上的成熟。

「偵察機有消息了嗎?」來到艦橋後,阮劭文從參謀手里接過望遠鏡,走到舷窗旁觀察起四周。他雖然是廣西人,但卻身高馬大,近一米九的魁梧身材如同一座寶塔,站在陽光直射的窗戶前,直接讓艦橋內光線一暗。

「十分鍾前的消息,宗谷海峽上有兩艘峰風級由東向西行駛,還有三艘日本商船從南庫頁島港出來,有一艘海防艦伴隨。海防艦的型號還在辨認,反正不是吾妻號就是磐手號。」身後的參謀長廖文海剛介紹完,南昌號艦長沈世才的聲音就響了起來:「這些日本人,養那么多老艦干嘛?」他也是一名海軍世家子弟,其祖父沈維雍是致遠艦槍炮教習,曾在甲午海戰中親自操炮多次命中日艦。

日本南進後,軍隊規模迅速擴大,海軍為應對更多戰爭,將相模號、丹後號、常磐艦、吾妻號、出雲號、春日號、敷島號和朝日號這八艘老式戰艦全部啟用,還同時啟用十余艘老防護巡洋艦,編為海防或訓練艦。這種舉動在各國看來有些不可思議,要知道其中很多軍艦都能追溯到甲午戰爭時期,養護成本極高,甚至能采購三到四艘重巡洋艦。「日本海軍向來惜艦,何況現在打下的地盤已經超出管轄能力,新艦來不及造,也只能在數量上做文章。」廖文海說完,將泡好的濃茶遞給阮劭文,繼續說道:「剛才收到基地電報,日本海軍已經知曉我們離港,駐扎在函館的艦隊正在全速追來。有四艘重巡就在我們屁股後面大概250公里,另外還有兩艘進入太平洋,從時間和航速算,應該已經在色丹島,距離我們大概450公里。另外,馬加丹方向的丹後號、朝日號兩艘海防艦和兩艘驅逐艦也已經起錨,正在向東北海峽靠近。」

「馬加丹怎么有那么多海防艦?」沈世才吸了吸鼻子。日本的八艘海防艦都是老式前無畏戰列艦或裝甲巡洋艦,火力強裝甲厚,但速度慢,更類似淺水重炮艦。雖然想捕捉15艦隊很難,但如果被纏上。上面的305毫米艦炮威脅還是很大的。所以他想不通,日本為何在北方有這么多海防艦。「世才你剛來,不知道東北這邊的情況。」廖文海將情況介紹了一遍。原來自從馬加丹科雷馬發現大量有色金屬後,日本立刻視為珍寶,所以在五到十月通航季節都會派四到五艘防艦駐守馬加丹和南庫頁島等地,不僅可以巡邏海域,危急時還能充當臨時炮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