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5章 激盪的九月(1 / 2)

辛亥大英雄 河馬散人 2658 字 2020-08-28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辛亥大英雄最新章節!

九月十二日,北京國家新聞社公布了關島海戰的勝果,消息一出在國內掀起了不小的海軍熱潮,很多年輕人更將佩戴海軍徽章作為一種時尚。同日下午,為緩解平壤丟失朝鮮局勢惡劣的緊張氣氛,國防部還將壓了幾天的彼得巴甫洛夫斯克戰役勝利的消息也正式公布。

與海軍的艱難起航相比,陸軍在西北似乎已經打瘋了!八月初包圍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後僅一周,南哈薩克集團軍第16軍和第33軍就在波蘭第二裝甲師和103中央警衛師的率領下,強行突破五個蘇軍師的防御,占領巴拉賓斯克。不僅將鄂木斯克圈入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包圍圈,還正式切斷了西伯利亞鐵路,將巴爾瑙爾、新西伯利亞、托木斯克、克拉斯諾亞爾斯克等一串蘇軍東方要塞甩在身後,完成預想的中西伯利亞大包圍戰略。

包圍後第三天,空軍正式向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和以東的所有要塞城等地發動全面轟炸,總計二十天的轟炸中,共投下六萬余噸各類炸彈,摧毀各類堅固要塞和掩體數百處,炸毀橋梁四十多座,徹底摧毀和癱瘓這些地方的道路、發電、飲水等基本生活設施,還用燃燒彈對糧食和即將收獲的農田進行了大規模破壞。由於馬上就要進入嚴酷的冬季,沒有這些設施,中西伯利亞荒原根本不能住人,所以居住在這些地方的總計110萬斯拉夫移民和其他民族的居民被迫向西西伯利亞的烏拉爾地區撤退。與此同時,龍雲和劉明詔也抓住難民撤退的混亂機會,向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和鄂木斯克發動總攻。

歷經三周的血戰,付出七萬余人傷亡的代價後,鐵木辛哥的部隊終於彈盡糧絕。兩地整整二十萬蘇聯守軍被全部殲滅,光被打死的就超過十一萬。隨著扼守中西伯利亞和哈薩克西北部的兩座要塞城徹底落入國防軍手中。歷經一年的廝殺後,民國終於將咸海以東的中亞全部解放,並對中西伯利亞實施半包圍,還一舉將防御線推到距離西西伯利亞烏拉爾工業區不足八百公里的地方。

至此,一九四零年春夏攻勢中的語氣目標全部完成,一條從咸海至彼得巴甫洛夫斯克,並向北延伸至鄂木斯克北方捷夫里茲鎮的防線全面形成。得知兩地被攻破後,駐扎在克拉斯諾亞爾斯克東岸的西伯利亞集團軍第9、22、33和47軍也向西岸發動猛攻,並與五天後全面占領。不過就在莫斯科擔憂徹底失去中西伯利亞時。國防軍卻停下腳步,對巴爾瑙爾、新西伯利亞和托木斯克形成三面包圍後,就開始修建鐵路、機場、掩體和防御工事,並開始儲備越冬物資。

得知這個消息,朱可夫急的立刻去見斯大林。要求他盡快下令,讓三地的二十萬西伯利亞方面軍士沿唯一的缺口鄂畢河,向北面的蘇爾古特突圍,並從那里繞道南下秋明和庫爾干,加強防御。但斯大林卻視若無睹,不顧當地民生和越冬物資基本被空襲摧毀殆盡的現實,將朱可夫叱責一頓後。強令當地軍民繼續堅守。朱可夫非常生氣,又沒辦法違背命令,最後找烏拉爾方面軍參謀長羅科索夫斯基,以「逃離的難民」為掩護。秘密制定撤退計劃,從三地撤回七個師總計十二萬士兵。

鐵木辛哥並不知道兩人的做法,到十一月底得知消息後,立即匯報給斯大林。並將兩人逮捕送往莫斯科。斯大林也一度很生氣,直到進入十二月得知中西伯利亞的慘狀後。才重新審視自己的命令,釋放了兩人。因為這個,朱可夫也重新回到一線指揮崗位。

這都是後話。

春夏攻勢完成後,鏖戰了五個月的西北終於進入大戰間歇期。在總計五個月的戰斗中,國防軍雖然連戰連捷,也付出五十五萬傷亡(含受傷)的代價,總計有一千一百架飛機和超過四千輛坦克裝甲車損失,總消耗各類物資1300萬噸(按運輸量算,包含運往前線的所有東西)。都說戰爭打的是後勤,這個數字也能從側面解釋為何國防軍能連戰連捷,相反連續失利的蘇軍即使在境內作戰,從開始到彼得巴甫洛夫斯戰役結束,也僅向前線運輸了500萬噸物資,還不足國防軍的一半。

無論是後勤壓力還是運輸線延長,連續作戰數月後,將士們都到了需要大規模休整的地步。所以岳鵬果斷下令停止大規模交戰,抓緊時間恢復部隊,儲備越冬物資,並疏通道路,修建更多鐵路和機場同樣。當然,這也給了莫斯科喘息的機會,蘇聯歐洲和高加索地區的完整,讓斯大林還有繼續打下去的資本,所以越來越多人都開始披上軍裝,大量的坦克飛機源源不斷被制造出來,這也預示著來年的戰斗將更加激烈殘酷。不過隨著彼得巴甫洛夫克斯鐵路和機場的修復速度加快,烏拉爾工業區已經籠罩在中國轟炸機半徑內。更糟糕的是,失去中亞和哈薩克這幾個大糧倉、肉類、棉花、鎳礦、鄂木斯克的銅礦等等資源後,莫斯科的物資也開始緊張,尤其是糧食壓力越來越嚴重,不得不采取限購,壓縮普通人口糧的辦法來維持龐大的軍需。

嚴格的限購令和每日只有三個黑面包的景象,讓一些老人仿佛回到了歐戰最困難得歲月。與此相反,重新武裝並更大的部隊卻像吞金巨獸,不停地將蘇聯幾十年發展的血肉嚼碎吞噬。加上中英的宣戰,蘇聯已經完全無法得到外部糧食支援,即使印度這樣的大糧倉已經倒向蘇聯,也得不到一刻糧食。在這樣的壓力下,莫斯科也想求變,很多蘇軍將領都提出,應配合德意,攻占產量的巴爾干半島、攻打中東奪取蘇伊士運河,打通與印度海上的聯系。從這里獲得糧食補充的建議。

相反,由於咸海以東中亞地區的全面解放,民國從蒙古等地支援的畜牧種苗也紛紛運抵,中亞五國下半年糧食生產已經基本恢復。同時為履行約定,安南保大帝和胡志明也將首批征集五十萬噸軍糧交付給中國,極大緩解了西北軍糧壓力。為加快安南建國速度,北京國會也已最快速度通過和安南的邊界劃定協議,將紅河以北納入掌中,並與廣西省合並。這次合並引發了英美的牢騷。兩國都對北京借機擴張表示不滿,但紅河以北地區到底屬於誰他們也拿不出資料和具體文獻,加上安南臨時政府的不合作,以及最後北京大學聯合全國幾百所院校,數百位歷史學家出示了「自古以來的歷史文獻」後。這件事最後只能不了了之。

九月十三日上午,保大帝在順化宣布建立獨立的越南國,采用君主立憲制,由胡志明出任總理大臣,胡學覽出任國防大臣兼總參謀長,吳庭艷出任外交大臣......。隨後還宣布加入同盟國,分別向日蘇意德宣戰。並答應組建五十萬陸軍,交由同盟西南太平洋戰區司令部聯合指揮。最後按照協議,將金蘭灣、昆侖島和原法國在西貢以東的巴地-頭頓的軍事基地租借給中國政府,租期九十九年。為慶祝越南建國。不僅新任民國總理顧維鈞和財政部長貝祖貽親自抵達順化,英美沙特伊朗等國也紛紛派特使來道賀。隨後的建國儀式上,貝祖貽代表北京政府,向越南提供三億民元貸款。用於國家建設和軍事國防需求。出人意料的是,美國政府也同時提供了五千萬美元貸款。作為美越友好的象征。

雖然此時的越南一片歡欣鼓舞,人民更是載歌載舞慶祝擺脫殖民統治恢復獨立。但這次各派臨時妥協的內閣和美國貸款,成為戰後美國在西南太平洋失敗,並全面撤出南亞的導火索。

逐鹿西南其實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