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0章 首戰次大陸(三)(1 / 2)

辛亥大英雄 河馬散人 2832 字 2020-08-28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辛亥大英雄最新章節!

ps:汗,不是跳章!而是我忽然發現章節序號不對,現在糾正回來。

@@@@@@@@

飛機停穩後,楊秋立刻帶著大家和幾名設計師鑽進被命名為轟12的轟炸機。

轟12是轟7服役後,空軍因覺得載彈、航程和高度均不足,與1938年招標的第二代遠程轟炸機。當時的最重要指標就是「一萬公里、60噸、五噸彈葯至少5000公里半徑」。這三條嚇直接嚇走很多公司,最後底蘊實力最強的流星、空客和北方雷神三大公司拿出h11、h12和h13三款驗證機,經兩年的角逐,最終空客公司的h12勝出。

轟12外形酷似圖95,不代表性能一樣,繁復的儀表和設備告訴楊秋,這還是一架標准的二戰轟炸機,不過是用上後掠機翼等技術。內部集成上,比美國政府已經簽署采購協議的b-29還差些。不過它也有自己的優勢,航程和體積都要比b-29略大。最大時速600公里,空重37噸、最大起飛重量是65噸,最大升限13000米,最大轉場航程12000公里,帶四噸炸彈時作戰半徑6000公里,八噸4200公里,就是可以從河南信陽起飛轟炸印度德里然後返航......。設計最大載彈量11噸,不過這時要減少四分之一載油,不然飛不起來,半徑也只有2700公里,自衛武器是十二挺12.7機槍。之所以在航程、升限和載彈量上取得突破,靠的就是四台2500馬力的五葉渦槳發動機。

各大國中,除了日本和意大利,其實都已經在研究渦輪發動機,其中又以英國的底蘊和技術儲備最強。1939年1月秘密完成800馬力型號的試車。渦輪噴氣發動機也裝機實驗。但戰爭卻讓英國減緩了科研速度,並集中力量在進度最快的噴氣和活塞發動機上。美德法蘇也都有過類似研究。但他們不是沒迫切需求,就是國家沒了,或者像蘇聯那樣材料和技術儲備不足,最終於1938年起全部束之高閣。

中國因為有楊秋和資料機,早在30年代初就開始儲備技術,到3010計劃時正式列入國家最高科研項目。早期因為材料技術不足只能搞出構架,直到計算機出現,材料研究才加快。1938年底是中國航空業最重要的轉折點。當時恰逢英國急需轟炸機,所以楊秋用一千架轟炸機協議,交換到被譽為噴氣金屬的鎳基和鈷基合金,再綜合經濟危機時期從美法購買並自己完善海綿鈦和粉末冶金技術後,最終發展出的鈦合金和鎳鉻鈦技術。最後還要加上去年金壁輝從德國換回的司克龍(鋁鋰合金),才終於英國試驗後的第四天,完成800馬力樣機試車。

別看開局落後三天,但因技術儲備尤其是材料技術的突破,加上歐洲陷入戰爭放緩腳步,從去年初到現在才二十二個月,功率就提高三倍多。還初步實現裝機使用,一下子就拉開了差距。要說明的是,目前的航空材料,就算最頂級的。也沒法徹底解決輪軸和葉片過熱問題,所以這款發動機的故障間隔依然很短。

如果不是因為原來選定的同馬力活塞發動機過熱起火問題更嚴重,空軍是不會選渦槳的。但技術人員冒著項目失敗的危險使用渦槳後,卻陰差陽錯大幅提升了飛機性能。因為同馬力渦槳發動機要比活塞發動機輕大約三分之一。這就等於給飛機減重,而且渦槳的高空性能更優。缺點是技術還沒真正成熟。所以維護一架轟12需要後勤量,相當於三架轟7或七架轟五。

好在從選型結束到最後裝備還要一年,所以空軍已經集合全國發動機和材料技術專家,動員全國大學一起展開攻堅,希望在正式服役前再次提高發動機的壽命和馬力。而且讓楊秋真正滿意的是,轟12和剛才見到的各類驗證機測試機,都是計算機輔助設計的,尤其是後掠翼、機尾應力等新技術所需的復雜計算,全由計算機完成的,實現工程設計領域的一次重要突破。

楊秋和大家聊著天,感慨轟12可能無法趕上對日轟炸時,外面傳來了辜玉文的喊聲:「總統,閻局長和戴局長來了。」

「戴雨農,他怎么來了?」楊秋悄悄地一皺眉。戴雨農在工作和能力上都很傑出,就是太貪。情報改革一分為三後,國家安全局的職能被限制,權利也小了很多。但現在是戰爭時期,安全局還是有大把的外事任務,他也借此和杜月笙等人在南洋搞了很多產業。只不過他比較精明,知道國內盯得很緊,把產業都放在外面,做的也隱秘,讓人抓不到辮子。

鑽出飛機後,就見閻寶航和戴雨農等在旁邊神情凝重,連五花八門的驗證機都不看一眼。「總統,參謀長,賀司令......。」戴雨農很會做人,和每個人都打了招呼。大家都知道兩人有事找楊秋,所以紛紛避開,只有岳鵬和賀寧留了下來。

戰爭時期,總統的行程就是最高機密,而且楊秋這次出來沒告訴國家安全局,所以岳鵬看向閻寶航:「寶航,什么事非要追到這里?電報里不能說嗎?」聽話語里有些不滿,戴雨農連忙拉開皮包,拿出一疊照片交到楊秋手里:「總統,這不怪寶航,實在是此事太急。」他很會做人,幾句話就把責任拉到自己身上。楊秋也沒在意這些,拿起照片看了起來。照片上是一艘航行在未知海域的潛艇,潛艇指揮塔側面赫然匯有德國海軍標志。他不懂海軍,而且這艘潛艇只露出指揮塔,所以分辨不清是哪個型號。

戴雨農連忙在旁邊介紹道:「總統,這是我們在加拿大的一名地質考察隊員無意拍攝到的,位置在加拿大昂加瓦半島東面的海灣里。據他說,當時有兩艘潛艇,應該是在訓練。另外兩艘太遠照片糊塗。只有這艘拍得比較清晰。」地質考察隊其實是一類特殊的情報部門,通常以探險和考察為掩護,實地刺探各國地質水紋和環境。這類機構各大國都有,大部分都以私人機構為掩護,采集的數據也主要用於商業和科考,當然也會被收入國家資料庫以供不時之需。

「加拿大......昂加瓦灣?」楊秋很不熟悉這個地名。等閻寶航攤開地圖,指出這個靠近格陵蘭島的海灣時,納悶道:「德國人去這里干嘛?」

閻寶航見楊秋還沒明白,提醒道:「總統。這不是德國潛艇!」

「不是德國的?這個標志......。」岳鵬也吃了一驚。指著指揮塔上醒目的德國海軍標志,忽然想到什么,向秉文招招手:「秉文,來幫我看看,這是什么型號?」

因為沒轉述閻寶航的話。所以秉文拿起照片,一開始也以為是德國潛艇:「看外形像德國的viib型u型艇,這種潛艇有個很好識別的地方,就是指揮塔前高後低。不過......鄧尼茨下過令,潛艇外部不准有德國標識,還有......等等,這里不對勁!怎么這地方像改裝過的?潛望鏡位置也不對。u型艇的潛望鏡都在指揮塔前半部,這艘怎么偏後了點?」他越看越糊塗,隨著疑點越來越多,立即追問帶照片來的戴雨農:「這是德國的新潛艇?」

「不是。」戴雨農搖搖頭:「來之前。我和寶航已經白玉堂將軍,還去軍情局資料庫進行核實。分析後可以確定,這應該是英國的s級潛艇!是故意改裝成德國viib型潛艇的!」他口中的白玉堂是海軍最優秀的潛艇專家,現任第二艦隊參謀長。如果他都說是英國s級。那么十有八九是真的。

「兩艘改裝成u型艇的英國s級潛艇!」

楊秋心臟猛地一縮,立刻和岳鵬對視一眼。都看到彼此內心的震驚。丘吉爾出手了,而且是羅斯福最低潮,最危險地時候!要是說兩人沒協商,真是騙鬼了!「能不能破壞掉它們?」賀寧也反應過來。第一感覺就是應該炸掉潛艇,把美國永遠封鎖在北美。但戴雨農搖搖頭:「照片是二十天前拍的,現在已經不在那里。」

「把所有底片和拷貝都收起來,科考隊也要加強監視,這件事就當從來都沒發生過!明白了嗎?!」楊秋目光凌厲,掃過眾人。分析利弊後,他決定永久封鎖這個消息。只有岳鵬明白他的心思,美國是關不住的,既然關不住,那還不如讓他加入進來。何況如果不是恰好有一支地質隊在這個人跡罕至的海灣附近,這件事會成為歷史最大疑案。

中國的地理位置決定了,不可能去和德軍正面對抗,靠英國想對付幾百萬精銳德軍也根本沒戲。「他想來就來吧,看他怎么幫丘吉爾擦屁股。」楊秋冷冷一笑,回頭看看轟12,問賀寧:「還要多久?」

「海參崴、青島、煙台、連雲港等沿海機場的物資已經就位,興凱湖的三個主機場已經修好,正在向那邊運輸物資,最多半個月後就可以開始。」戰略轟炸不是說一下就能辦到的,涉及天量的物資和工作,往往需要很長時間去准備。能在開戰後不到兩個月就准備到這種程度,效率已經算很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