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4章 可怕地雛菊切刀(1 / 2)

辛亥大英雄 河馬散人 2228 字 2020-08-28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辛亥大英雄最新章節!

@@@@@@@@@@@

飛機並沒有在貴陽降落,而是直飛雲貴交界處的水城。

水城是辛亥年楊秋主政西南期間確定的煤鐵中心,1927年西南鐵路網貫通後,國有水城鋼鐵集團就從這個偏僻小城拔地而起。經過十幾年發展,水城已經成為西南最大的鋼鐵中心,年煉鋼能力五百萬噸。不僅有效支援大西南建設,還因為地理偏僻保密性強,與重慶包頭一起成為3010計劃的特種冶金材料基地,並與西南大學、貴州大學、昆明大學等一大批高等學府結成對子。目前海軍使用的潛艇高強度耐壓鋼,36型坦克的扭桿等特種鋼,均出自這里。

一下飛機,蔣百里就見到俞大維等幾名3010計劃負責人,連楊秋的大女兒都在人群里。「思思,你怎么也來了?」楊秋也納悶,怎么女兒也跑到這里來了。

「爸,您怎么忘了,計算機控制系統是我們聯想公司承包的。」

「計算機?」蔣百里雖然年紀大了,但這些年跟在楊秋身邊也學到不少新技術名詞。像情報破譯、防空指揮、「天權」戰斗機、最新的轟12轟炸機等都使用到計算機技術,但一個冶金集團怎么會用到昂貴復雜的計算機呢?

俞大維很快為他解惑:「是一種新的氧氣頂吹轉爐,它可以把煉鋼時間縮短四倍左右,需要用到計算機控制技術。」俞大維站在煉鋼車間內,指著一個新型轉爐為大家介紹。

從冷傑手中接過3010計劃大管家的重任後,他已經成為國內各種國家級研究計劃的總負責人。雖然很少參加實際研究,但長年累月奔波於各大實驗室,為大家提供後勤保障調度資源等等。立下了汗馬功勞。

「縮短四倍?!」話一說完,蔣百里頓時驚叫出來。國內這幾年的鋼產量一直維持在4500萬噸的頂峰,至於開戰後擴建的新廠一來需要時間,二來因為戰爭奪走太多資源和制造力,所以工商部認為要到45年才會迎來新一輪鋼鐵擴張。但現在聽到了什么?時間縮短四倍。豈不是說產能可以暴增至每年1億8千萬噸了?!老天爺啊!美國也是去年才剛剛突破7千萬噸。

俞大維滿頭大汗,連忙糾正:「校長,不是這么算的。新技術推廣、設備改造,工人培訓都需要時間。再說,粗鋼產量再高,加工產能不提高只會出現讓鋼鐵廠減產。要不就是壓價惡意競爭的事情。」

「這倒是......。」蔣百里嘴上贊同,神色卻依舊熱切,連腳步都輕快起來。「百里,你怎么也來了?」走進煉鋼車間後,岳鵬正和幾名准備開爐的技術人員交談,見到楊秋立刻上來問好。「這就是新式煉鋼爐?」心急的蔣百里打斷他。湊到技術人員中間問東問西。

其實早在3010計劃初期,楊秋就提出過氧氣頂吹煉鋼法,還將自己知道的一些東西交給冷傑。當時他覺得氧氣頂吹轉爐應該很簡單,因為歐戰時德國就實現了大規模工業制氧,戰後又出現了轉爐,所以在規劃全國鋼鐵廠時,他沒有大肆堆爐子。總認為能趕在戰爭前搞定然後爆出比美國還高的鋼鐵產量,這也是導致國內鋼鐵產量提前量不足的原因之一。後來他才明白,這其實是一項非常難的技術。耐高溫三孔噴頭,如何控制兩倍音速的氧氣,如何掌握爐內鋼水的化學反應以達到最佳成色,還有新型爐體、托圈、耳軸和傾動機械等等導致研究屢屢失敗。尤其是需要控制和調節的參數相當繁雜,純靠人工已經無法解決,所以直到去年華羅庚制造出第一台晶體管計算機,體積壽命令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後,才率領科技小組與聯想公司攜手攻克了用計算機實現噴頭模糊控制的技術。

簡單說就是按照試驗數據。根據物料平衡和熱平衡建立起的數學模型,用計算機分配吹煉和吹氧量。操作時先根據冶煉的種類設定好參數,然後由計算機按參數控制機械噴頭,實現自動化冶金作業。當然,這套系統還很原始。體積更是巨大,與後世無法相比。

楊思思給蔣百里等人介紹完計算機控制的原理後,技術工人開始操作轉爐。短短二十分鍾後,一爐鋼水就被倒入坩堝送上熱軋機。十幾名激動地材料冶金專家為了向總統演示,還把檢測儀搬到車間里,用一大堆技術手段證明了通過氧氣頂吹爐練出來的粗鋼無論是雜質還是強度,均要優於目前精煉鋼。

「推廣,一定要盡快推廣!」蔣百里很激動,連楊秋都頻頻點頭,二十年努力終於又拿下一個冶金技術的里程碑。

俞大維和技術人員更是開心,畢竟新式煉鋼爐就像他們的孩子。但說起推廣,他還是持冷靜謹慎的態度:「水城已改造好,我們大致算過,如果用當地礦石,產量能比去年翻三倍達到1500萬噸(低品位礦石需要先篩礦),如果用印度那種品位高能直接煉鋼的礦石,2000萬噸也能咬牙試試。推廣方面,鞍山、包頭、烏魯木齊這些國營廠問題不大,但長春、湛江、漢陽和重慶這些私營廠涉及到技術轉讓等問題,需要協調。而且現在是戰爭時期,設備改造會耽誤開工,所以只能一家家來,否則要出亂子的。」

「大維考慮的很全面,新技術推廣也要考慮實際。」岳鵬贊了句。他和蔣百里不同,後者已經不在軍職,所以有什么說什么,他就必須更全面的考慮問題。但在高品位礦石上,他卻做出保證:「高品位鐵礦石你們可以放心,只要我還是元帥,印度戰區就能確保一年運回至少三千萬噸精礦!」

得到元帥的保證,技術人員和廠長等人都連拍胸脯保證一定完成2000萬噸的目標。這也就是說,年初經濟預測中的粗鋼產量將驟增1500萬噸。達到6000萬噸的規模!這最後,為鼓勵大家,楊秋還特意當面關照俞大維和廠長盡快將有功名單整理出來,由他提交國會對科研和技術工人重獎甚至授勛。

海軍調整和楊秋參觀新型煉鋼技術,都預示著在東亞戰爭走向尾聲的時候。重啟國家建設、恢復正常民生經濟秩序等工作已經提上議事日程。

當然,戰爭依然是目前的主旋律。

所以一行人離開鋼廠後,楊秋立刻把准備提前回琉球的蔣百里拉上車:「先別走,一會還要去看新炸彈實驗。」

「新炸彈?」剛剛才大開眼界的蔣百里暗暗一驚,什么炸彈值得楊秋親自來看?還放在貴州這片十萬大山里呢?「新炸彈是針對山區和一些特殊地形的,保密程度較高。貴州這里的地形和保密條件都比較好。」岳鵬坐在旁邊,介紹放在貴州的原因。

三人說話時,車隊已經返回機場,下車後就看到空軍司令余磊帶著不少軍官,正在觀看一枚被裝入轟7改進過的彈倉里的巨型炸彈。炸彈體積比5噸級的「暴怒」還要大些,頭部是圓形。明顯不是鑽地彈,尾部還有一個降落傘包,彈翼也被塗成醒目的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