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有備而來(1 / 2)

錦衣夜行 月關 1693 字 2020-08-31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錦衣夜行最新章節!

※※※榜單上,距前邊越來越遠,後邊追兵越來越近,處境險惡啊朋友啊,誰還有保底票,投下來吧!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啊!※※※

「十二弟闔家自龘焚!」

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夏天的氣息已經悄悄彌漫在北平城里,但燕王府里卻是冷肅肅的,好象臘月寒冬一般。朱棣沉著一張臉,冷若寒霜,只有那微微閃動的目光,**著他心強抑自己的激動。朱柏一家人的死狀之慘,就算一個路人聽了尚且要一掬同情之淚,何況那是他的自家兄弟,骨肉至親。

那個好侄兒竟然對自己的叔父下此毒手!

朱棣心中油然升起一種兔死狐悲的悲涼,如果說湘王朱柏自龘焚,並非朱允炆所願,而是他自己的選擇,可是湘王已經死了,朱允炆還不放過他,居然給他一個謚號為「戾」,這就太讓人心寒了,不可原諒!絕對不可原諒!

「方孝孺、黃子澄……,你們這些奸佞小人呀……」

朱棣嗚咽著,幽幽的聲音好象是從九幽地下傳來:「你們離間俺朱氏親族,迫俺朱家骨肉相殘,皇考遺下的大好河山,被你們幾個自命不凡、自以為是的豎儒伙同那假仁假義的朱允炆搞得烏煙瘴氣、一片狼籍!十二弟一家老少的性命,就這么葬送在你們手里!就連他死了,你們還不肯放過他!國仇家恨,莫過於此,你們這些畜牲,最好不要落在俺的手里,否則,俺必誅你九族,方報此仇、方消此恨!」

朱棣的聲音越來越大,到最後如同雷霆咆哮地,他狠狠一拳擂在桌子上,就聽「砰」地一聲巨響,文房四寶都震跳起來,他的拳頭上裂開一道口子,流出殷紅的鮮血。

「殿下!」

張玉一見,慌忙上前要為他包扎,朱棣擺擺手,把拳頭湊到唇邊,伸出舌頭,緩緩**著手上腥甜的鮮血,目中露出一種張玉和朱能十分熟悉的目光,那是他提槍跨馬沖上戰場,面對北元強盜的隊伍,發出沖鋒的命令時才會露出的目光,屠戮、殘忍、有我無敵!

道衍卻是心中暗喜,燕王南京之行回來後,曾經幾次找他商量對策,言語間已經隱隱露出造反之意,可是造反的代價實在太大、成功的希望卻又太過渺茫,道衍發現平素一旦有所決定就義無反顧絕不回頭的燕王,這一次竟然有點瞻前顧後猶猶豫豫起來,他對朝廷始終還抱著一線希望,無法下定最後的決心。

道衍為此焦急萬分,而今,朱柏一家的慘死,終於可以讓燕王下定決心了。道衍起身,雙手合什,先向荊州方向站立,神情肅穆地念了一遍往生咒,這才轉過身,對朱棣正容說道:「王爺,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此時再不下定決心,及早著手,王爺恐怕要步湘王後塵了。」

朱棣在房中慢慢踱了幾步,回首對朱能道:「燕山三護衛,是俺一手帶出來的兵,一向唯俺朱棣之命是從,朝廷可以調走俺的人,卻調不走俺的軍心,你立即同三護衛的幾位指揮使取得聯系,叫他們准備應變!」

「遵命!」錦衣夜行吧,致力提供無錯字版更新——

朱能也是燕山三護衛的將領之一,而且負責燕王府的警衛,可謂護衛中的護衛,心腹中的心腹,與燕山三護衛的幾位將領都是極親密的同僚,由他去辦此事,最為妥當。

「張玉,現在俺燕王府中有多少可用的人馬?」

張玉答道:「殿下,我燕王府現在各處侍衛一共六百余人。」

他思索了一下,又補充道:「算上家仆雜役,青年壯丁,也不過八百人上下。」

朱棣沉吟道:「這么點人,濟得甚么事?看來,得先把三護衛兵馬調回來才成。只是……他們一旦擅離營地,朝廷立即就會知道俺朱棣反了,內有北平都司駐守城內的萬余人馬,外有駐守開平的宋忠三萬兵馬,屯兵於山海關的耿瓛三萬兵馬,只怕俺連一朵浪花都還沒撲騰起來,就得被人滅了。」

道衍怕他又打退堂鼓,說道:「殿下,北平都司諸軍兵將,大多是殿下帶過的人,人心所向,豈會堅決與殿下做戰?他們兵馬雖眾,不過是一團散沙罷了;朝廷削藩,連黜諸王,如此倒行逆施之舉,甚不得人心,殿下經營北平久矣,一向愛惜百姓,甚受百姓擁戴,一旦舉旗,必然一呼百應,此其二;皇上抑武揚文,令文人凌駕於武人之手,讓一群耍筆桿子的書生對浴血百戰的武人指手劃腳,早已令諸將心生不滿,貧僧不敢保證他們俱會投效殿下,可要他們忠心為朝廷做戰,怕也甚難……」

道衍還沒說完,朱棣已然笑道:「大師爀需相勸,朱棣既已決心拼死一搏,就不會再生退縮之心了。拼也是死,不拼也是死,朱棣豈是束手就縛的人呢?俺十二弟不甘受辱,闔家投火自龘焚,壯烈。可俺朱棣,不會走他的路,俺寧可戰死,也決不低頭!」

道衍欣然道:「殿下這樣想最好。朝廷為了對付殿下,在北平傳播種種不利於殿下的謠言,貧僧正可加以利用。北平民眾,崇信佛教者眾多,貧僧可以悄悄在民間傳播殿下才是真命天子的消息,推波助瀾,化謠言之害為有利於殿下的消息。北平民眾本來就愛戴殿下,再聽信了這番話,還怕他們不肯追隨殿下么?」

朱棣感激地道:「大師本是出家人,四大皆空,卻為了朱棣重墮紅塵,大師的恩德之深,朱棣傾東海之水也難以報答。」

道衍慨然道:「士為知己者死,承蒙殿下禮遇,道衍能為殿下出謀畫策,那是道衍的榮幸。出世在渡己,入世在渡人,出世也好,入世也罷,都是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