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 一箭三雕(1 / 2)

錦衣夜行 月關 2197 字 2020-08-31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錦衣夜行最新章節!

「白蓮教?」

雖然心中已經想到,夏潯臉上還是掠過一絲訝異。

唐姚舉微笑道:「不錯,正是白蓮教。如果不是楊兄弟如今已是這般身份,你我雖有過命交情,哥哥也不會把這件事透露給你,更不會拉你入伙。哥哥不圖你什么,只是想幫你。可是唯有讓你成為我教中兄弟,我才可以請動教中幾位護法助你一臂之力,讓你改頭換面,從此活得逍遙自在,再不怕被朝廷通緝。」

夏潯如今已經明白護法是怎么回事兒了,護法並不像武俠小說里的所謂護法,都是武功傑出了得的英雄人物,平時又不擔任教派或幫會中的行政職務,這才給個只有尊號的護法。其實所謂的護法就是對教會幫派貢獻較多、所以威望地位高人一等的信徒。

唐姚舉敢包庇他,並且自信能包庇他,那么唐姚舉所在的教壇在地方上必然已經擁有相當大的潛勢力,當地至少有些有名望有地位的鄉紳和官府中人,已經成了他們教中弟子。不過如今的夏潯可不是朝廷的緝匪專使,聞此消息只能推卻道:「多謝哥哥美意,不過兄弟並不想入教……」

唐姚舉臉色一變,不悅地道:「怎么,難道楊兄弟信不過我,你真認為,我白蓮教像朝廷宣揚的那樣,是什么男盜女娼無惡不作的邪教么?」

夏潯忙道:「不不不,唐大哥誤會了,兄弟有家有業,有了家眷,如今早已安排在妥當的地方,過不了多久,兄弟就得去見她們,不可能再此久留的。」

唐姚舉一聽大失所望,夏潯想了想,又提醒道:「唐大哥,只是在教也沒甚么,我知道,自南宋時候至今,白蓮教在天下各地開枝散葉,代代相傳,也未見得就一定搞出什么事端,不過自陝西白蓮教造反之後,朝廷緝拿白蓮教徒甚嚴,唐大哥若只是傳教授徒,香火相繼也就罷了,千萬不要學那陝西田九成、濟南牛不野,不然,必定惹禍上身。」

唐姚舉臉上熱切的神情冷淡下來,輕輕嘆息一聲道:「楊兄弟文武雙全,我本有心接納。如今天下大亂,正是我輩英雄大展身手之際,想不到楊兄弟卻要歸隱了,罷了,人各有志,我也不強求於你。」

夏潯臉色微微一變,急問道:「大展身手?唐大哥想做甚么?聽兄弟良言相勸,唐大哥萬勿有所圖謀,白蓮教一旦想趁亂起兵,不只朝廷方面要嚴厲圍剿,就是燕軍到了,也必然是絕不相饒,如今的亂象只是朱明皇室內部之爭,不管哪一方,他們都絕不會容許白蓮教趁火打動,動大明江山的主意,尤其是此刻,朝廷兵馬大量集結於山東府,稍有風吹草動,立即就是滅頂之災啊。」

唐姚舉哈哈一笑:「兄弟,你多慮了,我說大展身手,只是趁著天下混亂多吸納些教眾,結眾自保罷了,哪里是想要造反了?你沒見我把老婆孩子都帶來了,有這樣造反的么?」

夏潯一聽也是道理,這才釋然一笑……

※※※※※※※※※※※※※※※※※※※※※※※※

「本王收到確切消息,李九江預定於明年四月再攻北平,目前,他正在德州修築十二連城,看起來,他已經不再抱著一戰功成的打算,這是要與我們長期對峙了。」

張玉聽了朱棣所言,有些擔心地道:「朝廷富擁有四海,兵員、物資源源不斷,而我們所擁有的資源有限,一旦長期對耗,與我們大大不利。」

「本王自然知道。」

朱棣冷冷一笑:「李景隆沒有這樣的見識,這定是……嘿」

他知道,這定是他的大舅子徐輝祖給李景隆出謀畫策,恨得牙根癢癢的,卻又不願當眾說出來,雖然大家心知肚明,可是明明白白地講自己的親大舅子堅定地站在皇帝一邊與他為難,終究是一件泄氣的事情。

朱能道:「這樣的話,殿下,咱們也該抓緊時間,加固北平城防,同時,應該趁著他們還沒有出兵,盡快平定後方,免得與李景隆交戰之際,後方不斷受到襲擾。」

朱棣頷首道:「本王正有此意,欲鞏固後方,那就有兩個選擇,一是攻打遼東,二是攻打宣府。一個東北、一個西北,都可以在關鍵時刻,在本王腹背插上一刀,此乃心腹大患,本王欲與諸位計議一番,看看,攻打哪里妥當。」

眾將一聽,立即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各抒己見,爭論的十分熱鬧,朱棣和道衍和尚坐在上首,只是聽著,並不言語。

寧王朱權自恃身份,一開始也未發言,到後來見眾將相持不下,難有定論,這才對朱棣拱手言道:「四哥,我以為,咱們可以攻打遼東。遼東兵馬隨時可以出山海關,直逼北平,疾患最大。山海關雖然險不可破,但是松亭關現在卻在咱們手中,只要咱們自松亭關出塞,到了關外再東向攻打遼東,山海關移不得動不得,縱然險要,又有何用?」

張玉想了想,卻道:「寧王殿下,臣以為,還是攻打宣府最有妥當。」

寧王對遼東方面比較熟悉,有把握把遼東打下來,所以對張玉所言很不服氣,睨了他一眼,問道:「何以見得?」

張玉道:「原因很簡單,遼東兵馬的給養主要依賴關內運送,殿下起兵靖難之後,已經切斷了中原與遼東的聯系,遼東現在完全是靠以前積蓄的糧米和從女真諸部那里盤剝來的物資維持,無力南下攻我北平,他們只有守的力量,並無攻的力量,不是當務之急。」

寧王道:「那么,宣府大同一帶,就是咱們的強大威脅了?須知遼東與宣府不同。遼王是主動投向朝廷的,他的舊部兵馬自然聽從朝廷調遣。宣府卻不然,如今如果代王在,由他領兵攻我北平,那才是咱們的心腹大患,可惜呀,代王在我和四哥之前就已遭了皇帝的毒手,現在一家老少都囚居在四川呢。

代王在宣府的舊部,皇帝不敢用;朝廷在宣府的兵馬,又得用來制衡監視代王舊部,這種情況下,西北出兵攻我北平腹心的可能,並不比遼東大多少。」